《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
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s)自20世紀80年代問世至今已有2()余年,顯著地改善了酸相關性疾病的臨床結(jié)局,對酸相關性疾病的治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由于其突出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處方量與日俱增。但是近幾年來,PPIs過度使用(超適應證、超劑量、超療程)的問題日益突出,其潛在的不良反應也備受重視。PPIs是老年人的常用藥物之一,老年人共病多,常多重用藥,藥物間相互作用機會多,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因此,老年患者如何科學、合理應用PPIs尤為重要。
老年人應用PPIs的適應證
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黏膜病變(包括應激性潰瘍、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等),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非靜脈曲張勝上消化道出血,與抗菌藥物等聯(lián)用根除幽門螺桿菌(H.pylori),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或糖皮質(zhì)激素(GCs)相關胃十二指腸黏膜損傷,醫(yī)源性或理化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黏膜損傷,慢性非萎縮性或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簡稱慢性糜爛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PPIs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應用PPIs后胃內(nèi)pH升高,影響某些口服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一些不耐酸的口服藥(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在胃內(nèi)pH值升高后其生物利用度升高,MIC90(抑制90%的細菌所需的最低藥物濃度)降低;而另外一些藥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阿扎那韋等)在胃內(nèi)的pH升高后,其在胃內(nèi)的崩解延緩,生物利用度和血藥濃度降低。
從現(xiàn)有的資料看,老年人常用藥物與5種PPIs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奧美拉唑的發(fā)生率較高,泮托拉唑的發(fā)生率最低。奧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與華法林同時使用時,華法林清除率降低。未發(fā)現(xiàn)泮托拉唑、雷貝拉唑與華法林、克拉霉素及他克莫司等相互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氯吡格雷與PPIs同時應用將產(chǎn)生競爭抑制,影響氯吡格雷的療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曾在2009年多次就氯吡格雷與PPls的聯(lián)合應用提出了“黑框警告”,建議避免在應用氯吡格雷的同時聯(lián)用奧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如果正在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必須使用PPIs,應考慮使用不會產(chǎn)生明顯相互作用的PPIs如泮托拉唑等,或者正在使用PPIs的患者,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時,避免選用氯吡格雷。但國內(nèi)外也有研究結(jié)果提示,PPIs與氯吡格雷聯(lián)用并未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這些研究結(jié)果已得到有關指南的認可。
老年人PPIs的合理選用
老年人酸相關性疾病與中青年人一樣,可以用PPIs治療。
嚴格掌握適應證 應做到不超適應證用藥;當用作診斷性治療時,由于PPIs亦可緩解某些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癥狀,要警惕服用PPIs掩蓋癥狀、延誤其診斷,應及時行胃鏡等檢查,早日明確診斷。
掌握合適的劑量和療程 不同適應證,對胃內(nèi)pH值有不同的要求,據(jù)此選擇對應劑量的PPIs;除嚴重肝功能障礙者需酌情減量外,其他老年人應用PPIs與中青年人一樣,無須調(diào)整劑量;根據(jù)適應證,嚴格控制應用的療程,盡量避免大劑量(加倍標準劑量或以上)、長時間(≥6個月)應用PPIs;維持治療時,一般采用標準劑量或標準劑量的半量。
選擇合適種類的PPIs 目前常用的5種PPIs對老年人都是安全有效的,近期(2周)的療效稍有差異,但>4周的療效基本相同,常見不良反應輕微,嚴重不良反應少見。由于代謝途徑和藥代動力學的差異以及受CYP2C19多態(tài)性的影響,5種PPIs仍有一些差異,同時考慮到老年人因多種疾病并存而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此,老年人宜優(yōu)先選片與其他常用藥物相互作用較少的PPIs,如泮托拉唑、雷貝拉唑。
選擇合適劑型的PPIs 對吞咽困難的老年人宜選用含腸溶顆?;蚝辔⒘Dz丸的膠囊、片劑或顆粒劑,可將膠囊內(nèi)容物、藥片(置于溫水中溶解,但不能咀嚼、研磨)或顆粒劑放在溫開水中,酸奶中或糊狀食物中服用,也可以放在流汁中鼻飼。口崩片置于舌上即可崩解,不需飲水就能咽下,而且藥代動力學和療效不變,這種劑型特別適用于身體虛弱和吞咽困難的老年人,提高老年人服藥的依從性。
正確的服藥時間 由于PPIs是前體藥,經(jīng)代謝生成的活性產(chǎn)物作用于活化的質(zhì)子泵才能取得最佳抑酸效果,晨起時壁細胞上新生質(zhì)子泵最多,進餐使其活化。因此,PPI應在早餐前0.5~1h服用,若每天服用2次,另一次應在晚餐前0.5~1h服用。
重視PPIs安全性監(jiān)測 PPIs的嚴重不良反應及長期應用的潛在不良反應雖然少見或罕見,但對老年患者仍應保持警惕。一是重視臨床監(jiān)測,及時識別和處理各種并發(fā)癥;二是實驗室監(jiān)測,如定期監(jiān)測骨密度、血骨代謝指標、血清鐵、血紅蛋白、血維生素B12及血鎂水平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停用PPIs。
簡要PPIs治療方案
常用PPIs的標準劑量(常規(guī)劑量)奧美拉唑20mg/d,蘭索拉唑30mg/d,泮托拉唑40mg,d,雷貝拉唑10mg/d,埃索美拉唑20mg,d,艾普拉唑10mg/d,臨床應用較少。
消化性潰瘍 抑酸要求:胃內(nèi)pH>3的時間>18h/d。應用標準劑量PPIs,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連續(xù)使用4~6周,胃潰瘍連續(xù)使用6~8周。對于H.pylori陽性的消化性潰瘍病,在抗H.pylori治療結(jié)束后,仍應繼續(xù)應用PPIs至療程結(jié)束。
胃食管反流病 抑酸要求:胃內(nèi)pH>4的時間>18h/d。應用標準劑量PPIs,療程至少8周。癥狀控制不滿意時,可用加倍標準劑量或更換PPIs品種。合并食管裂孔疝或重度食管炎(洛杉磯分類為C級、D級)患者,則需服用加倍劑量的PPIs。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常需維持治療,依病情可用標準劑量、標準劑量的半量,1次,d或隔天1次,或按需治療予以維持。
急性胃黏膜病變 包括應激性潰瘍、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等。一般應激源,采用標準劑量PPIs預防;急性胃黏膜病變,視病情可采用標準劑量或加倍標準劑量,療程4~6周;嚴重應激(如嚴重創(chuàng)傷、嚴重疾病等)患者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合并出血者的治療,需靜脈應用PPIs。
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 應用加倍標準劑量的PPIs,常需原劑量長期維持治療。
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 抑酸要求:胃內(nèi)pH>6的時間>20h/d。應在內(nèi)鏡下先了解病灶出血情況,如為活動性出血,應積極采取內(nèi)鏡、介入或手術治療止血,同時強力抑酸,促進止血或預防再出血。需要靜脈應用PPIs,奧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或泮托拉唑40mg或蘭索拉唑30mg,靜脈推注(>3min)或靜脈滴注(<30min),12h/次,連續(xù)5~7d;出血停止后改為口服,劑量和療程依原發(fā)病確定。嚴重肝功能障礙者需酌情減量。
與抗菌藥物聯(lián)用根除H.pylori 抑酸要求:胃內(nèi)pH>5的時間>18h/d。需要口服加倍標準劑量的PPIs,即標準劑量2次/d。根除H.pylori方案參照《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如根除治療前正在服用PPIs,建議停服PPIs>2周,再行根除。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根除H.pylori須仔細權衡其利弊。
NSAIDs或GCs相關的胃十二指腸黏膜損傷 老年患者應用NSAIDs可發(fā)生胃腸道不耐受和消化性潰瘍,且NSAIDs是老年患者藥物性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老年患者應用NSAIDs時,若存在以下情況之一,建議應用PPIs預防消化道黏膜損傷:①有消化性潰瘍史者;②有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癥狀者;③接受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④服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的患者;⑤合用另一種NSAIDs(包括低劑量和高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⑥合用GCs的患者;⑦H.pylori感染者。
老年患者長期應用GCs,消化性潰瘍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率會顯著增加。老年患者使用GCs時,若存在以下因素之一,建議應用PPIs預防上消化道黏膜損傷:①高劑量、長療程應用GCs;②同時使用NSAIDs;③有消化道潰瘍或伴出血病史。預防性應用PPIs的劑量為標準劑量,療程決定于所用NSAIDs或GCs的療程。
醫(yī)源性或理化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黏膜損傷 無活動性出血的較小創(chuàng)面(直徑<2cm),應用標準劑量PPIs,療程6~8周;較大創(chuàng)面(直徑≥2cm,如黏膜剝離術后等)或伴活動性出血者,則需禁食,靜脈應用PPIs,5~7d后改為口服加倍標準劑量PPIs,療程至少8周。
慢性非萎縮性或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簡稱慢性糜爛性胃炎,應用標準劑量PPIs,療程4~6周。應檢測并根除H.pylori。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抑酸要求:胃內(nèi)pH>3的時間>12h/d。PPIs常用于非進餐相關的消化不良,即上腹痛綜合征,也可用于餐后不適綜合征。應用標準劑量或半量PPIs,療程4~6周,此后可停藥或按需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