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齑骸罟庥?/p>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042-0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層、多面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興趣是一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意識以打開情感的閘門,點燃靈魂的火花,開拓思維的靈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內(nèi)在的興趣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研究,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動力,發(fā)揮聰明才智,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寫作水平。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去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多面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及認識
生動鮮活的生活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源泉,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塊沃土,教師平時就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讓學生通過寫日記,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寫下來,并告訴他們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諸多事情往往是頗富哲理。比如面對中秋明月,蘇軾發(fā)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便領悟到“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宗英看到盛開的紫藤蘿花便動情地說:“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作者的這些感悟都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而且是用心的觀察;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家庭的變化、同學的苦讀、生產(chǎn)勞動、名勝古跡、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觀察的范圍。在觀察的同時,要融進自己的深切感受,加以體會,即陶冶、凈化。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從微小的平凡事物中感受偉大,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我們感悟能力就會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樣寫出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的文章?!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表達的過程”。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此,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的習慣,教給觀察方法。這樣學生有了觀察的興趣和習慣,掌握了觀察的方法,就會勤于觀察,善于觀察了,長期堅持,寫起文章來“物中有丘壑”,就會成竹在胸,得心應手,下筆在神了。
二、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奠定作文創(chuàng)作基石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nèi)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來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自然科學知識等等,必要時教師可把好的作品推薦給學生。如培根在《論求知》中所說:“讀史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讀物中吸取了精神食糧,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和第二手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出現(xiàn)腦中空空如也、無米之炊的苦惱。
三、模仿名家布局謀篇,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借鑒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謀篇及遣詞造句,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生澀,也應加以肯家。歷史上許多文學家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庚信的“落花與其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于用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這些手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模仿是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正如畫家齊白石說:“學我者生,所我者禮”,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
四、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
想象是在已有意識的基礎上,在頭腦中產(chǎn)生各種表象并生新予以組合,形成新的表象過程?!缎W語文教程標準》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想象和幻想的能力,鼓勵我們寫想象中的事物。想象往往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而產(chǎn)生的,喜、怒、哀、樂都會刺激大腦皮層,引起表象的運動,從而產(chǎn)生想象和聯(lián)想。情感是想象和聯(lián)想的活躍因素,是啟發(fā)想象的強烈動力。陸機在《文賦》中說,當作者進行想象的時候,“情朦朧而彌鮮,物昭晰而后進”,眾多的形象紛至沓來:空虛的、具體的、無形的、寡情的、含情的,于是,“登山別情滿于山”。
文學來源于生活,寫作必須以實際生活的觀察獲取感性認識為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借鑒于名家名篇的謀篇布局,結合自己的個性特征,讓自己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
(責任編輯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