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斌 朱蓉
編者:這是一個建筑師家庭。父親祁斌,作為清華大學建筑設(shè)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是集“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全球華人青年建筑師獎”等榮耀于一身的國內(nèi)知名建筑師,曾獲邀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訪問學者并講學。他的作品遍及全國,是北京奧運場館等重要國家級項目的設(shè)計者。母親朱蓉,也是一位很成功的建筑師,現(xiàn)任馬建國際建筑設(shè)計顧問公司總建筑師。這對以建筑結(jié)緣的幸福夫妻,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女兒祁玥鳴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兒子祁鶴鳴剛滿3歲。這對擔當建筑事業(yè)大任的父母并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疏于對孩子的教育,他們從工作中感受到個性創(chuàng)造力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因而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加自由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天性才華能夠得到釋放和發(fā)展,讓孩子走一條更喜歡、更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用心呵護女兒的繪畫天賦
我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女兒特別喜歡繪畫。印象中她最早拿起畫筆是1歲左右,小手還拿不牢筆,像握拳頭一樣握著畫筆在紙上點點劃劃,這就讓她喜出望外,興奮不已,嘴里嘟噥著畫里的故事。此后,紙筆成為最讓她開心的東西。每次畫完,她都要拿著作品認真地給大人們講解。那些只有她自己能讀懂的圈圈點點,記錄了她對于世界最初的懵懂認知。
到了3歲上幼兒園,繪畫成了她每日必修課。每次去接她,她都是在畫畫。
孩子最早的繪畫,完全是自發(fā)狀態(tài)下的一種自由表達,是她內(nèi)心的直白書寫。我們也十分小心地保護著她這種表達力和想象力,不給任何約束,讓她盡情地抒發(fā)。每次她的作品完成,我們總會送上最好的贊美,與她分享畫面里的內(nèi)容。久而久之,繪畫成了女兒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天的喜好、看到想到的東西、出門旅行的感受、送給親人朋友的禮物,全在她的畫里了。在她還無法運用文字的時候,手中五顏六色的畫筆成為她內(nèi)心世界的窗口,也是她創(chuàng)造的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女兒4歲的時候,爸爸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全家一起到了波士頓,女兒也開始了自己一年的小留學生的生活。記得剛到的第二天,清晨,她趴在窗臺上,看著窗外滿眼的大樹、樹上跳來跳去的小松鼠,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鋪開紙筆,就在窗前畫了起來。波士頓是美國文化和藝術(shù)的首都,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館、博物館是我們?nèi)易畛9忸櫟牡胤健5谝淮蔚讲ㄊ款D美術(shù)館,女兒就喜歡上了這里,走進陳列莫奈《睡蓮》的展廳,她被眼前的畫作深深吸引,走不動了,就想動手來畫,幸好周到的美術(shù)館早就備著速寫紙筆。她拿著筆,趴在地上靜靜地畫了很久,引來不少觀眾的駐足觀望,也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專注,直到最后完成她喜歡的作品。之后,參觀波士頓美術(shù)館幾乎成為我們家每周固定的節(jié)目,每次都要給她準備好紙筆,帶著小畫夾和小折疊凳,她會選擇一幅喜歡的作品臨摹,一直畫到美術(shù)館閉館。待到全家離開美國的時候,女兒積累了厚厚的作品,她有了一個想法:在家里辦一次畫展,與幼兒園和鄰居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在美國一年的畫作并和大家道別。她自己設(shè)計制作請柬,準備給小朋友的紀念卡。開展那天,密密麻麻掛滿了幾間屋子的畫下擠滿了依依不舍的小朋友,這個女兒人生中第一次的小小畫展成為她在波士頓生活中最珍貴的記憶。
回國后,女兒繼續(xù)畫畫。作品不但經(jīng)常參加國內(nèi)美術(shù)館的展覽,還到比利時、希臘展出。現(xiàn)在,家里積累了她從開始拿筆畫過的幾乎所有紙片,厚厚的幾大冊成為她成長的紀念。
繪畫開啟了孩子的一扇窗口,一扇充滿自我想象、憧憬美麗世界的窗口,這個世界完全屬于孩子,她可以放開周圍的約束,展現(xiàn)無拘無束的自我世界。繪畫也給孩子培養(yǎng)了一種習慣,一種善于仔細觀察周圍、不斷從觀察中學習、從觀察中想象的習慣。繪畫時的沉靜,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專注,也培養(yǎng)了女兒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
“寶貝,和媽媽說說,你為什么那么抓緊時間學習呢?是媽媽督促的嗎?”
孩子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媽媽也有些作用,但主要是因為我自己想學。”
這是媽媽和女兒在一次三年級家長會前的對話。記得那次家長會前,班主任發(fā)短信給媽媽,老師看到女兒在學??偸抢煤芏嗔闼闀r間讀書、寫作業(yè),所以想讓家長在會上分享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收到老師這個短信我們很欣慰:孩子已經(jīng)能自覺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聽到孩子的回答,我們更欣慰,因為知道孩子心中有了自己的目標,而且愿意為這個目標付出努力。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快樂地成長,不要太著急,給他們時間和空間,相信他們一定會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作為家長,在孩子前進的路上,始終陪伴、盡力扶助,是我們一直堅持的。
相信:手足情深,純凈天成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女兒7歲時有了弟弟,如今弟弟已經(jīng)滿3歲了。姐姐和弟弟一會兒玩得開心,兩個人分也分不開;一會兒又因為一點小事一個氣得大喊,一個大哭。女兒的作文幾次寫到弟弟,讀起來是那么的溫暖。弟弟也經(jīng)常拿著好吃的,自己嘴里嚼著一塊,另一塊遞給姐姐。在姐姐和弟弟的關(guān)系中,我們作為父母并沒有過多地干涉,我們總是避免袒護誰、訓斥誰,也避免在他們自我的交往中有太多大人的定義,孩子們在相處中自然會找到他們都認同的交往方式。我們相信童年時自然生長的手足之情會成為他們將來彌足珍貴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