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勇
“爸爸,中國是怎么來的?中國以前是什么樣?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他們怎么說西安也是什么首都呢?為什么外國人信什么基督教,中國人信什么?我們班李小說他們祖先當過皇帝,咱們姓張的家里有人當皇帝嗎?古代有學校嗎?怎么上學呢?……”
小時候的哲哲更關(guān)心吃和玩,而今卻總是發(fā)問一些連我也回答不好的問題。有專家說,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仍以直接理解為主,中高年級的兒童隨著智力、經(jīng)驗的發(fā)展,間接的、抽象的理解逐漸占主要地位。看到哲哲越來越喜歡抽象思考,我意識到該給他掃盲歷史知識了。
查閱過后,我發(fā)現(xiàn)當前適合中段孩子閱讀的歷史書籍,要么過于板著面孔說教,不夠趣味化、童趣化;要么近于調(diào)侃的戲說,失去了歷史的真實。經(jīng)過精挑細選,我將目標鎖定在陳衛(wèi)平的《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父子倆開始了每天一個歷史故事的生活。
對接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歷史故事更有趣
讓歷史故事盡量和孩子具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對接,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歷史是立體的、親切的,也是有溫度的,就會慢慢愛上歷史。有段時間,哲哲喜歡哼哼《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就把他拉到地圖前,給他講東北地區(qū)的大致范圍和歷史演變,告訴他“東北也是清朝的發(fā)源地,就像你的媽媽就是半個滿族人。后來清朝封關(guān),有個叫多爾袞的人嚴令禁止?jié)h人進入東北,保護什么龍脈。再后來,也就是清朝滅亡前后的辛亥革命前后,大批人從山海關(guān)進入東北,逃避戰(zhàn)亂,就是電視劇《闖關(guān)東》那個樣子?!?/p>
我們一起讀歷史書時,讀到晉朝的皇帝和大臣們熱衷于賣官,當官的要戴有貂尾的帽子,因為突然需要太多的貂尾……這時候,哲哲插話道:“我知道這個,老師給我們講講過的,他們就用狗尾巴來代替貂尾,叫什么狗尾續(xù)貂?!笨此麚尨鸬煤芷粒o了他一個大大的表揚。
我自己的知識量有限,只是給哲哲一個起點,告訴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上網(wǎng)去查。漸漸地,小家伙開始喜歡上讀歷史故事?!白蛱煸蹅冏x到哪里了?”“昨天講了火牛陣,今天開講出門靠朋友了。”
多讀歷史,孩子的思辨能力更強
具體的史實記得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對歷史的興趣,潛在的是培養(yǎng)一種歷史觀,引導孩子具有思辨能力。例如,講到東漢末年的宗教問題時候,書中寫到,道教和基督教有點類似,提倡“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哲哲來勁了:“爸爸,你說好人和壞人怎么判斷呢?你看啊,灰姑娘的繼母是壞人,但在三個女兒面前她就是好人?!?/p>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是有過一段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斷期的,但過了這個階段還要往高一層次引導。其實,歷史上的人與今天的人一樣,都有多面性,功過參半,需要辯證地看。歷史正因為這些活生生的人物而有趣,給孩子講歷史時,不妨緊緊圍繞人物和人物之間發(fā)生的事件,這樣歷史便更加立體可感,就像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一樣。比如,項羽的英雄氣概固然讓人佩服,但他不喜讀書,好交朋友,不似曹操,更似劉備,其火燒阿房宮,縱容手下在咸陽燒殺擄掠,亦不可寬恕。曹操固然是奸雄,但他廣納賢士、發(fā)展北方經(jīng)濟、不殺掉皇帝而代之的做法,在當今似乎許多人也做不到。
告訴孩子,歷史因書寫角度不同而多彩
給孩子講歷史,還要讓孩子明白歷史的來源與去處,懂得一種歷史的書寫方法。哲哲曾經(jīng)問過我:“爸爸,這些故事是怎么來的?都過去那么久了?”“因為有史官記載啊,比如你是皇帝,按照你爺爺?shù)臓敔數(shù)囊?guī)定,有個人天天觀察你,記錄你的一言一行。漢武帝的司馬遷就是干這個的。后來他不是寫了《史記》嗎?后人再根據(jù)這些記錄,繼續(xù)往下寫,于是知道了以前的人和事、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文化習俗?!薄芭?,我明白了,這個就像《航海日志》?!薄澳惚扔鞯煤芮‘敚幸稽c,你覺得,史書上說的都是對的嗎?”
哲哲想了一想,說:“不一定吧,不過我也說不好?!备嬖V哲哲:“史書里即使寫得都是事實,但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也可能出現(xiàn)偏差。再說,有的皇帝不喜歡別人說壞話,可能對史官說,這個不能寫啊,那個要少說一點,結(jié)果造成史書的不完全客觀?!苯又医o小家伙上課:“真實的歷史早已淹沒在時間的灰燼之中,沒有人能一絲不差地還原歷史的真相,盡管真相只有一個。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從多種角度還原事實,這樣能較為公允地評價歷史中的人與事??礆v史學歷史,跟現(xiàn)實中的學習一樣,重要的是不偏聽盲從,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通過搜尋蛛絲馬跡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p>
也不知道哲哲能不能聽懂,但我發(fā)現(xiàn)他開始對歷史有了自己的理解。講完假皇帝和真皇帝那一章,哲哲做了一個黑板報,右下角有個小提問欄目:汗血寶馬是神話中的還是現(xiàn)實中的?我也不知道答案,但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去,才是歷史課應(yīng)有的意義。
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實,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向往美好,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也是最應(yīng)該讓兒童去感知、理解和銘記于心的。家長引導孩子去讀一本好的兒童史書,能喚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也能使其咂摸出歷史的味道,背后則是塑造孩子一種積極而科學的歷史觀。而在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身上,孩子會看到自己,從而以古為鑒,少走歷史的彎路,也更加明白,歷史的最大功用其實是放眼未來,珍惜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