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卯
摘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重要的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使用。在當今及未來社會,信息技術無疑是人們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正是因為這種需求,信息技術已成為一門課程在全國中小學教學中全面展開。但是,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課,還很年輕,需要我們教師同行及IT界人士等不斷地關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密不可分。我們每天都在利用電視收看新聞和天氣預報信息;利用電話、手機和親人朋友取得聯(lián)系;利用街頭隨處可見的自動取款機取款轉賬;利用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和親友聊天、收發(fā)郵件、傳輸文件,甚至網(wǎng)上購物……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敖處熞o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博學的教師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一、加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行為,會把學習當做一件禮物來欣喜地接受,整個學習過程是愉悅而快樂的。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消極怠慢情緒就會滋長,就會視學習為枯燥而繁瑣的任務,沒有發(fā)自內心的學習動力,學習猶如苦難之旅,自然也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要避免那種枯燥的理論講解式、灌輸式教學法,要注重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加強教學的趣味性,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一是講究語言藝術。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單一語氣、單一語調、生硬沒有感情的語言只會帶給學生緊張與不悅,給學生造成心理與精神上的負擔,而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學用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富有激情,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平時要深入研究教學用語,既要講究藝術性,又要突出專業(yè)性,尤其是一些計算機專業(yè)術語,抽象枯燥難懂,我們要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來化解專業(yè)術語的抽象性,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學生的理解。二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以往的教學,教師與學生處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這種對立的師生關系,只會疏遠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對教師的喜愛程度直接影響到對他所任教學科的態(tài)度。三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要針對中學生的特點采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學生的最愛,將游戲引入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而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產生身心愉悅之感,真正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
二、巧設“導語”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導”是很關鍵的,是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導語”的設計,使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樂于去學新的知識。
中學生的年齡、心理決定了他們對各種新生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計算機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從而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
當然這兒所說的“導語”,不僅僅是指“語言”,還可以是“范例”。讓學生看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教師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講解WORD時,我就根據(jù)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出能夠反應每節(jié)課知識點的范例,“春”、“海濱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擁有健康人格”、“父親節(jié)賀卡”、以“環(huán)?!睘橹黝}的用Word設計的版報等?!眠@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以學生為主體
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其目的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開展學習,自主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實際教學中要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真正發(fā)揮主體性,教師就不能做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為引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jù)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學會,不要去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不要替他做;凡是學生自己能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不要替他講。教師應當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不再是第一位,而要把學生的學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四、加強教學的實踐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在教學時我們不能只是傳授給學生純粹的理論,這樣的教學學生所掌握的只是書本上死的理論,而不能很好地運用于生活實際中,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踐。在加強理論傳授的同時要加強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有更多親自操作的機會,通過操作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從而提高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教學,認真學習新課改,用心領會新課標,研究新形勢、新學情、新教法,進行不斷的實踐與探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以探索出更多適合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大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J].中國電化教育.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