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世恒
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認知結構中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障礙。從歷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及平時的測驗情況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巧設實驗,引發(fā)沖突
如何讓前概念成為物理概念的生長點呢?關鍵是剖析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前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前概念的不合理性。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復雜的背景,本質、非本質的因素常交融在一起,利用這樣的材料來使學生建立概念有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而實驗則可以提供精心設計的、經(jīng)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有了鮮明的感性材料后,當學生將自己原有的觀點與事實進行比較時,必然會產生認知沖突。這是概念有效教學的起點,也是學生建構物理概念的起點。
為了讓學生主動進行比較、建構,直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設計一個好的實驗是基礎。通過實踐,本人認為以下三種類型的實驗最有效:
1.直覺——實驗型。
高中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是憑直覺經(jīng)驗,想當然地進行推理判斷。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先作出判斷,然后再用實驗驗證,當實驗的現(xiàn)象出乎學生的意料時,直覺的判斷與實驗事實之間的強烈對比,必然引發(fā)學生去積極思考。
2.已知——實驗型。
隨著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豐富,認識水平的提高,要求掌握的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精確性也在不斷提高。當面對新問題,學生往往習慣于用已知的舊概念進行分析。為了完善學生原有的概念結構,設計實驗時必須設法突出與原來知識的不同之處,用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認知沖突。
3.實驗——實驗型。
這是前后兩個現(xiàn)象互相矛盾的一組實驗。教師首先做一個學生用以前的知識可以分析的實驗,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實驗類似,但實驗現(xiàn)象與第一個實驗截然不同。利用這樣一組矛盾的實驗打破學生原來的思維平衡態(tài),激起學生反思自己的概念結構,引發(fā)認知沖突。
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教學中實驗不在于多,而在于實驗能否真的牽動學生的思維,即實驗能否讓學生直面錯誤概念,引發(fā)認知沖突。
二、搭建平臺,主動探究
1.創(chuàng)設問題,營造探究。
人的思維活動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等,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心理動力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問題,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營造探究氛圍。
2.針對問題,自主探究。
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探究往往受阻,而學生受阻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的,有些也是教師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人在組織學生實施科學探究之前,事先進行探究,體會學生探究時的感覺。這樣既便于指導,也有利于發(fā)現(xiàn)新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由于有一定的經(jīng)驗,指導有針對性,學生的科學探究就可以進行得更有效了。
3.交流合作,評價結果。
物理課的特點決定了大多數(shù)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在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活動中,要由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安裝、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處理等工作,小組里任何不和諧行為的都會影響到探究活動的完成。由于探究的結果是大家的,每個同學都會在盡量做好自己的任務的同時關心其他同事的任務。
在評價結果時,學生不僅要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作出簡單的評述。由于大家是平等的關系,都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xiàn)思維碰撞,發(fā)現(xiàn)物理概念的本質。
4.揭示本質,形成概念。
要使學生形成概念,就必須使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直觀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礎,但概念不能從直觀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須通過學生的思維才能把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為實現(xiàn)認識的飛躍,就必須啟動學生的思維。在揭示概念本質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歸納等思維活動,使學生形成概念。
三、解決問題,鞏固概念
為了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得到加深、鞏固和發(fā)展??梢詮囊韵聨追矫嬖O置問題:
1.根據(jù)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設問。
概念的內涵既反映了物理對象某種屬性的“質”,又反映了物理對象某種屬性的“量”。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適用范圍,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屬性的一類現(xiàn)象或事物。根據(jù)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設問有利于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2.根據(jù)概念的特征設問。
物理概念因它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質。可以根據(jù)不同物理概念的不同特點設置問題。
3.在開放的情景中設問。
在開放的情景中設問,就是在一個物理情景中,沒有明確指出用什么物理概念進行分析,或沒有“完備的條件”和“固定的答案”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全面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正確選擇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