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林
摘要:目的 評析應用齊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首發(fā)患者的臨床效果與用藥安全性。方法 以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72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為觀察樣本,參照雙盲隨機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具體為對照組36例與實驗組36例,分別予以利培酮、齊拉西酮治療,療程為8w,通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對用藥效果予以評估比較,并對用藥安全性進行評析。結果 兩組治療前PANSS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組間差異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兩種藥物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均有效;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相較于對照組的72.2%顯著更低(P<0.05)。結論 應用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均具較好的治療效果,而經齊拉西酮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總體療效更為理想。
關鍵詞:首發(fā)精神分裂癥;齊拉西酮;利培酮
精神分裂癥隸屬精神病領域的常見病,此病好發(fā)于青壯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認知、思維以及行為等方面的障礙,如幻覺、幻聽、妄想、厭世等,給患者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均具有較大的傷害[1]。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治療本病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藥物控制則是治療的主要手段,齊拉西酮與利培酮作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被廣泛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現(xiàn)以72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為觀察樣本,評析應用齊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成效確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樣本均選自于2013年01月~2015年0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共計72例。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的相關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將其申報醫(yī)院倫理機構批準監(jiān)督。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齡20~47歲,年齡均值(26.7±3.5)歲;病程1~5年,平均(3.2±1.2)年。參照雙盲隨機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具體為對照組36例與實驗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利培酮治療,初始劑量為1mg/d,然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加劑量,直至2~6mg/d,增加過程在2w內完成并作為維持劑量;實驗組則采用齊拉西酮治療,初始劑量為40mg/d,bid,同樣根據(jù)患者病情的恢復逐漸增加劑量至80~160mg/d,增加過程亦在2w為完成并作為維持劑量。兩組療程均為8w,若有焦慮、失眠、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則根據(jù)具體情況予以對癥處理。
1.3評定標準[3] 通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3]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此量表共有3個分量表構成,包括7項陽性癥狀群量表、7項陰性癥狀群量表以及16項一般精神病理學量表,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同樣表明治療效果不佳。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并予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運用?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PANSS量表評分變化比較 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組間差異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兩種藥物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均有效,見表1。
2.2不良反應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相較于對照組的72.2%顯著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約占總人口的1%,在我國疾病負擔排名中躍居首位[4]。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涉及情感、思維、認知以及行為等多方面的精神領域的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
目前臨床上多以藥物來治療精神分裂癥,利培酮屬于苯并異惡唑衍生物,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一種,其藥理機制為D2受體與5-HT2A受體的平衡拮抗,對于疾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均具較好的效果。齊拉西酮同樣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藥理機制亦為D2受體與5-HT2A受體,即阻斷D2受體,激活5-HT2A受體回收,進而達到控制激越癥狀的目的,精神分裂癥者的陰性癥狀得以控制[5]。而且本品能阻斷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D2受體,陽性癥狀亦得到有效控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PANSS量表評分均得以改善,顯示此兩種藥物對精神分裂癥均具較好療效。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表明齊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安全性。筆者經分析認為,利培酮與受體解離的速度較慢,多巴胺受體的拮抗會一直持續(xù),故導致錐體外系反應、嗜睡等發(fā)生率較高。
綜上,應用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均具較好的治療效果,而經齊拉西酮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總體療效更為理想。
參考文獻:
[1]徐世超,蘇閃芳,陳智超.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2013,19(22):137-138.
[2]常余善,尤加永,孫凱,等.利培酮和齊拉西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2):1769-1771.
[3]曾莉.齊拉西酮、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療首發(fā)及復發(fā)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評價[J].藥物評價與研究,2012,35(05):369-371.
[4]趙學慶,孫淑云,羅文泉,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02):180-182.
[5]李學成,胡光濤,朱艷,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116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27):2862-2864.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