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王榮軍 甘洪 郎朗
摘要:目的 探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NFH病癥)早期CT檢查診斷,分析CT在檢查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2年7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5例ANFH病癥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CT檢查,以便于掌握患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癥相關情況。對該種檢查診斷方式的實際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和準確度進行分析。同時對ANFH病癥CT征象進行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進行CT有效檢查診斷基礎上診斷實際靈敏度為98.8%(84/85),特異度為95.6%(22/23),準確度為98.1%(106/108)。此外經(jīng)CT掃描顯示ANFH病癥患者缺血性壞死主要是集中在中心持重區(qū)域以及頂部區(qū)域。結論 對于患有ANFH病癥患者而言采用CT檢查診斷實際準確率較高,同時該種診斷方式更加直觀,因而可以將該種CT檢查診斷方式實際應用于ANFH病癥治療中。
關鍵詞: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CT診斷;診斷效果
ANFH病癥是一種病理演變過程,也是現(xiàn)今骨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髖關節(jié)病癥,該種病癥具有較長的患病時間同時在實際治療的時候也比較復雜。一般而言引起該種病癥的原因主要是集中在酗酒以及激素過量使用和受到外傷等幾方面,長期酗酒較為容易引起患者慢性酒精中毒,激素過量則是指糖皮質激素過量使用,兩者皆可阻礙骨細胞修復,引發(fā)股骨壞死;另一種方式為受到外傷,導致患者股骨頭負重區(qū)逐漸承載眾多壓力,造成股骨頭負重區(qū)損傷。一旦患有ANFH病癥,則后續(xù)致殘幾率較大,因此在發(fā)覺病癥前期,應及時就診,通過CT檢查診斷判定病癥情況,以便于患者及時做好防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5例ANFH病癥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5歲~54歲,平均年齡為(36.4±2.8)歲,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1例。臨床表現(xiàn):患者臀部以及腹股溝等部位出現(xiàn)主關節(jié)疼痛表現(xiàn),此外髖關節(jié)進行內旋活動存在一定的障礙,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跛行狀況。所有患者進行早期CT檢查。非早期ANFH病癥患者23例。對比不同兩種檢查診斷方式的實際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和準確度。
1.2方法 上述患者均對其進行CT檢查,本研究應用于CT檢查的儀器為螺旋CT機,醫(yī)護人員需指導患者仰臥,將掃描范圍設定在患者髂嵴上緣區(qū)域到坐骨區(qū)域,并將電壓設定在110kv~120kv,電流設定在245mas~250mas。在此基礎上采用全容積方式高速掃描。
1.3評定標準 本研究中兩種不同檢查診斷方式的診斷靈敏度為:真陽性/(假陰性+真陽性);診斷特意度為: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診斷準確度為:(真陰性+真陽性)/所有患者例數(shù)[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利用統(tǒng)計SPSS15.0軟件對兩種不同檢查診斷方式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給與嚴格有效的統(tǒng)計分析,若P小于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CT檢查診斷方式對于ANFH病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析 本次研究對所有患者進行CT檢查診斷,檢查結果顯示本研究中進行CT有效檢查診斷基礎上診斷實際靈敏度為98.8%(84/85),特異度為95.6%(22/23),準確度為98.1%(106/108)。此外經(jīng)CT掃描顯示ANFH病癥患者缺血性壞死主要是集中在中心持重區(qū)域以及頂部區(qū)域。
2.2 CT診斷早期ANFH病癥征象分析 本研究中85例ANFH病癥患者通過CT掃描檢查之后顯示ANFH病癥缺血性壞死區(qū)域主要集中在中心部持重區(qū)域以及頂部區(qū)域。本組中26個骨小梁出現(xiàn)結構紊亂狀況以及扭曲變形、星芒結構增粗狀況;45個骨小梁已經(jīng)出現(xiàn)結構消失狀況,并伴隨有骨質疏松以及斑片形高密度硬化區(qū)域,還存在相應的囊狀透光區(qū)域;18例存在"新月征"并伴有關節(jié)面凹陷以及骨碎裂狀況。上述病例經(jīng)CT掃描檢查之后未發(fā)現(xiàn)關節(jié)間隙消失或者變窄狀況,也未發(fā)現(xiàn)股骨頭存在變性狀況患者。
3探討
一般來講ANFH病癥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該種病癥的實際治療較為復雜,而股骨頭作為人體的重要構成關節(jié),本研究將該種病癥與CT影像檢測診斷相結合,以期通過CT影像診斷為患者提供治療依據(jù)[1]。
3.1 CT影像與ANFH病癥病理之間關系 一般來講正常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主要是依靠旋股外動脈、內動脈和閉孔動脈來實現(xiàn)的,無論患者由于何種原因而造成體內股骨頭出現(xiàn)缺血狀況,其病理的改變都具有相似性[2]。早期病理表現(xiàn)均為患者骨髓細胞死亡,同時局部存在一定的炎癥狀況,主要特點是人體正常性組織存在相關反應界面,而這個時候患者骨小梁實際結構是比較完好的,伴隨著股骨頭實際缺血區(qū)域的血管有效生成進而發(fā)生更為深層的骨吸收以及骨破壞狀況[3]。而該階段進行CT影像掃描,顯現(xiàn)為患者星芒結構增粗同時骨小梁出現(xiàn)結構紊亂以及扭曲變形狀況。而隨著患者病癥的持續(xù)變化經(jīng)CT影像掃面會顯示患者存在囊樣變以及斑片影等相關狀況,而最壞的狀況是患者存在股塌陷以及相應的骨碎裂。
3.2 CT影像價值 CT影像檢查對于ANFH病癥的早期診斷雖然相較于MRI較晚,但是比X線檢查要先進,CT影像檢查能夠對患者股骨頭以及骨小梁的實際變化給予良好的觀察,尤其是當患者存在小囊變區(qū)以及骨質酥松狀況[4]。通過CT影像檢查進而能夠對患者ANFH病癥給予較好的早期診斷,通過早期CT影像檢查,準確掌握患者股骨頭病變狀況,運用CT影像檢查方式也將診斷實際正確性上升至最大化,以便于提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結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中通過進行CT有效檢查診斷診斷實際靈敏度為98.8%,特異度為95.6%,準確度為98.1%。此外經(jīng)CT掃描顯示ANFH病癥患者缺血性壞死主要是集中在中心持重區(qū)域以及頂部區(qū)域。總結來講對于患有ANFH病癥患者而言采用CT檢查診斷實際準確率較高,同時該種診斷方式相較于X線來講更加的直觀,因而可以說該種CT影像檢查對于ANFH病癥的早期診斷具有較高的實際診斷價值,依據(jù)患者實際臨床癥狀和相應的CT影像檢查結果則可以較好保障患者的后期治療的實際有效性和科學性,對于患者而言也最大化的降低了實際住院時間以及相應治療費用。
參考文獻:
[1]武樂,劉春玉,劉軍敏.DR、CT與MRI在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23:73-74.
[2]楊勇,劉勇.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螺旋CT與MRI診斷價值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9:257-258.
[3]李素麗,曾贊文,孫瑾.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5例CT及MRI診斷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8:6974-6975.
[4]張炎生.CT與X線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14:108-10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