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良
摘要: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是磁力、張力與活力的和諧,理想課堂呈現(xiàn)了多元化的快樂而顯得勃勃生機:充滿著興趣的快樂、合作探索的喜悅、思考創(chuàng)新的快樂、感悟成功的興奮,是生命律動、交融與成長的舞臺。理想的課堂是“陽光地帶”,是“動感地帶”,更是“情感地帶”。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課堂機制的不斷調控,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老師不可或缺的“好搭檔”。
關鍵詞:多媒體;助推器;發(fā)生器;互感器;檢測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95-2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課堂機制的不斷調控,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老師不可或缺的“好搭檔”。它的合理使用能給我們的教學注入靈動、鮮活的血液,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構建起“陽光、動感、深情”的高效課堂,煥發(fā)課堂的無限魅力。所有課堂都充滿理性與思辨的課堂,但不是冰冷的課堂,應該是理性與激情的智慧碰撞,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火熱的課堂,是充滿生命張力與師生個性魅力的課堂。
一、多媒體,張力課堂“角色進入”生成的“助推器”
創(chuàng)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喚起和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前提和保障。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為一體,把靜態(tài)、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維空間中會產(chǎn)生極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xiàn)內(nèi)容更充真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興趣和熱情。
贊可夫說過:“但是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都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短短45分鐘的課堂上,什么因素是張力課堂的關鍵因素?誠然,教學原則、調控技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堂管理方法、教材處理、課堂應變等等,都是影響張力課堂關鍵的因素,而精巧導入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注意、提前進入角色的一種有效手段,應是眾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教師如果把握了導入的原則和技巧,可以充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其興趣,啟迪其思維,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這個關鍵點做出的任何努力都是有價值的?!皼]有魅力的教學是乏味的、低水平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樂趣的藝術性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笨茖W合理、巧用活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形象導入,激情引趣,直觀演示,引人入勝,回歸生活,重創(chuàng)回憶),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有助于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充溢著濃烈的青少年情趣并進一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
二、多媒體,張力課堂“活力主體”生成的“發(fā)生器”
紛繁復雜的中學學科內(nèi)容通過文字、圖象、聲音、動畫、視頻等各種多媒體表現(xiàn)方式直觀靈活地再現(xiàn)。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張力課堂教學:能增加課堂容量,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降低教學難度,培養(yǎng)思維能力,增強情感體驗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使用多媒體,能幫助學生的思維具體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達到勢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促使學生發(fā)揮更大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能使教學在深度上和廣度上得到擴展,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實現(xiàn)信息反饋,所以在每節(jié)課中留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選擇反饋,可充分發(fā)揮電教優(yōu)勢,將課堂知識重組。以圖表、選擇、連線等多種形式進行再現(xiàn)(投影片制成復合片,底片為題目,上片為答案),讓學生討論、判斷,爾后顯示答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了解了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不足需今后修正或改進。因此,注重反饋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當堂鞏固知識,做到堂堂清,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是教師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存在不足的有效方式。
三、多媒體,張力課堂“師生互動”達成的“互感器”
師生之間互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雙方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知識背景下,保持思維的活躍狀態(tài),這樣才會有互動的話語權和共同語,實現(xiàn)互動的默契與高效,教學目標的達成才會一帆風順,才能實現(xiàn)課堂精彩。然而,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介入,師生之間的互動憑借不僅僅是書本、語言和黑板,而且還有呈現(xiàn)多形態(tài)的信息技術。多媒體不僅改變了互動的載體,而且改變了互動的方式,因而師生適應這種新的互動環(huán)境和互動需要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則,必然會造成思維的遲滯和互動的困難。因此,熟練地運用恰當?shù)姆绞?,讓學生迅速找到多媒體技術載體上的師生共同關注點,讓學生保持思維的緊湊性和流暢性,進行行云流水般的師生互動,就會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互動包括語言形式的交流與非語言形式的交流,而“對話”是對話主體在彼此交往過程中認知、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碰撞、溝通與合作、激發(fā)與感染的過程,是通過語言形式交流,實現(xiàn)互動的最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師生雙方在知識結構、生活經(jīng)驗、心理特點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要想在課堂中進行對話互動,特別是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的對話互動,師生雙方必須建立在共同的話語平臺上,而且還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對稱前提之下,否則,就很難實現(xiàn)平等的、一致的對話互動。在現(xiàn)實中,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與學生的知識基礎之間的懸殊是必然存在的。就指定的學習內(nèi)容而言,教師通過鉆研教材,搜集材料,其掌握的信息的豐富程度也不是學生通過預習所能比擬的。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設富含“營養(yǎng)”特別是“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讓所有學生獲得與所學內(nèi)容相關的對稱信息,對話互動成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開發(fā)和設計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學習活動,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諧的師生對話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不是無目的的隨意互動。特別是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學目標,帶著目的實現(xiàn)有意識的互動,并且是在預設基礎上的、不斷進行教學調整的互動。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教師或學生往往容易會迷失教與學的目的,實現(xiàn)的師生互動也就會偏離預定方向。所以教師就需要摒棄干擾因素,及時、準確地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xù)學習的教學調整。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可以繼續(xù)運用察顏觀色、巡視交流等傳統(tǒng)手段來搜集學習情況信息,而且需要認識和發(fā)揮信息技術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學習情況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進行動態(tài)教學調整和實施后續(xù)學習的師生互動。整個教學過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逼真生活的豐富信息,可以完全沉浸在真切的情景中,特別是創(chuàng)設的虛擬對話活動,讓師生之間的對話互動進入“話”思如泉的境界,有效達成了“體會學科的奇妙以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一教學目標。
四、多媒體,張力課堂“活力學生”評價的“檢測器”
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信息發(fā)生過程,而是發(fā)出信息——回收信息——再發(fā)出信息。由于屏幕的光波傳輸速度與信息量在單位時間內(nèi)遠遠超過語言的聲波傳輸速度與信息量,加上有關教學中的重要信息、板圖、視頻和例題可在屏幕展示,這就不僅增加了教學容量,使學生在豐富的聲像結合信息中不斷擴充自己的視野,而且教師也可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自查練習。教師從反饋信息中,檢查教學效果,評價過程和信息通過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邊講邊查,在每一個知識點抽插一些練習題,練習題可以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解答,有針對性地分析講解,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缺陷進行及時的補救及進行有效的調控。這樣就縮短了師生間教與學的反饋周期,提高了教學效率,便于學生及時理解、消化和運用知識。這種方式是一種良好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僅有利于按計劃傳輸學科知識,而且還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調整傳輸?shù)姆绞健h(huán)節(jié)和層次,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
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fā)揮更大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能使教學在深度上和廣度上得到擴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實現(xiàn)信息反饋,所以在每節(jié)課中留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選擇反饋,可充分發(fā)揮電教優(yōu)勢,將課堂知識重組。以圖表、選擇、連線等多種形式進行再現(xiàn)(投影片制成復合片,底片為題目,上片為答案),讓學生討論、判斷,爾后顯示答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了解了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不足需今后修正或改進。因此,注重反饋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當堂鞏固知識,做到堂堂清,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是教師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存在不足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金陵.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若干問題的思考[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謝洪亮.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思考.教育現(xiàn)代化,2005(11).
[3]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中的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電化教育,2003(09).
[4]李國璽.讓多媒體技術成為高效課堂的助推器.祖國: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