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已成為促進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首要任務。本文闡述了園本教研的意義,提出了多元化的園本培訓內容和多形式園本教研活動,比如觀摩研討、反思交流、案例和課題研究,來達到提高教研質量,促進教師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教研;質量;教師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成為了教育事業(yè)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要有針對性地將發(fā)展要求落實到日常活動中,提高教研質量,促進教師成長。本文首先分析了園本教研的意義,然后通過園本教研內容的確定,來進行闡述。
一、園本教研的意義
當前,幼兒園教研活動普遍存在教研內容流于形式、活動方法單一的現象。只有確立務實求新的園本教研管理思想,采用合理多元的園本教研方法,才能發(fā)揮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園本教研發(fā)揮真正作用。
二、園本教研內容的確定
1.制訂多元化的園本培訓以滿足多層次教師內需
(1)全員性培訓。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和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教育理念,通過信息交流會等活動,鼓勵教師收集有價值的資料和信息,做到資源共享、互相促進。
(2)針對性培訓。根據每位教師不同的特點和特長,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及時開展二級培訓,讓外出參觀學習的教師傳授學習的內容,交流有價值的資料。
(3)參與式培訓。結合幼兒園開展的活動,如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的組織指導等,組織教師進行討論。不僅提高了參加人員研討的能力和水平,還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4)互助式培訓。這種方式,為教師間的專業(yè)切磋提供了良好條件,促進了互相學習和經驗分享,如“新老結對子”“能者為師結對子”等,實現全員參與、優(yōu)勢互補、共同成長。
(5)引領式培訓。一是園領導引領;二是專家引領。我們通過輔導講座、專題報告等形式,請園領導或者專業(yè)知識雄厚、經驗豐富的培訓機構和專家指導,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2.開展多形式園本教研以提高教研的實效性
幼兒園要圍繞指南的學習理解和實際運用,組織專題研討的教研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實踐能力。
(1)教學活動觀摩研討?!耙徽n三研”活動:第一研是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形成活動方案,推選出一名教師進行說課、實踐,其他教師參與觀摩;第二研是觀摩后教師研討、反思,保留好的經驗方法,改進不足之處,然后推選出另一位教師進行二次說課、實踐、觀摩;第三研是在二次研討的基礎上再說課、實踐、觀摩、反思。教研過程促進教師間的互動、合作及教學技能的切磋,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同題公開課觀摩。同題公開教學活動觀摩研討,一方面展現了每位教師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個體研修,同伴互助”互相學習,優(yōu)化了反思和實踐結構,促進了專業(yè)的成長。優(yōu)質課評比觀摩。推選優(yōu)質課向全縣開放或組織參加各級的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以個體帶整體、以個人促集體,使全體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教學反思交流研討。一是自我反思。我們尤其注重培養(yǎng)提高老師的自我反思能力,為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提供相關條件,為各班添置了數碼相機;在校園網站上增設了相關的欄目;教師可以隨時回顧自己教育教學過程,重新審視自己的活動方案并進行調整。二是集體反思。對一些典型的、有爭議的教學活動,組織教師集體研討反思。如小班課老師執(zhí)教的科學活動“大鞋與小鞋”,開始教師將活動的目標定位為:“感知腳的大小與鞋子大小的關系,觀察鞋子的不同款式等特征,學習給鞋子進行配對和分類。”在集體研討時,有的老師提出“將鞋子進行分類,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太難”等不同的看法。通過討論與交流,大家最終達成共識,將目標修改為:①感知腳的大小與鞋子大小的對應關系,根據鞋子的款式、顏色等特征,學習配對;②樂意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③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集體反思活動,啟發(fā)了教師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彌補了個體間的不足,拓展了多種思維方式。
(3)案例和課題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研討的方法,通過“觀看案例—討論分析—總結評述”的形式,讓教師直接參與,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題教研使教師能順利從“實踐型”向“研究型”轉變,我們提出“幼兒園有課題,各領域有專題,每個人想問題”。
總之,通過組織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園本教研活動,能逐步建立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形成一套符合本園實際的工作方法,促進教師專業(yè)和理論的優(yōu)化整合與全面提升,規(guī)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質量,發(fā)揮園本教研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