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分析科學現(xiàn)象,深入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興趣;科學;探究;主動
一、抓學與玩的結合,在學中玩、玩中學
1.上好起始課,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定式
一年級第一堂科學課,是師生的第一次接觸,教師的教學會在兒童的腦海里留下極深刻的痕跡,形成心理定式,對學生學習科學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的第一堂科學課上得很成功、很有趣,學生就會感到這一學科很有意思,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強化他們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2.提供“玩”的機會,加強“玩”的指導
要使學生有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學生“玩”的方案,并在“玩”之前要指導學生知道“玩什么”“怎樣玩”“玩后有哪些收獲”。例如,教學《砂和粘土》,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捻一捻、壓一壓砂和黏土來觀察比較它們的顆粒大??;然后讓學生用兩只手分別對濕砂和濕土搓一搓,比較得出砂不能成條,黏土能成條。根據(jù)黏土有黏性的特征,讓學生通過制作泥玩具,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運用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學、主動學
1.精心設計材料,誘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蘭本達教授在《小學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一書中指出:“科學教學中的材料要有結構,即材料在使用時能揭示科學現(xiàn)象中的某種關系?!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要看教師準備的。例如,《你怎么知道》一課,老師應從本校實際出發(fā),準備能發(fā)聲的各種物體、有不同氣味的物體、有不同味道的物體、冷熱軟硬不一樣的物體,以及進行綜合訓練的各種各樣的物體,以便讓學生從探究中得出感知,并誘發(fā)他們用五種感覺器官去觀察物體的欲望。
2.變學生“無從下手”到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在使用材料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時,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往往會感到困難,也就是說會處在“無從下手”的困難之中,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從未做過此類實驗;二是對實驗步驟、方法沒有領會;三是教師對實驗要求不明、交代不清、指導不當。怎樣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呢?例如,教學《磁鐵游戲》探究磁鐵能吸鐵的性質時,教師應指導各小組學生拿著磁鐵去接近桌上的釘子、硬幣、曲別針、橡皮等物體,這樣學生才能正確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哪些物體和不能吸哪些物體,歸納出磁鐵能吸鐵。在做磁鐵哪端吸鐵多的實驗前,如果只說“用磁鐵去接近大頭針,看看哪個地方吸的大頭針最多”,學生就會“無從下手”,或者仍只用磁鐵的一端或兩端去吸大頭針。這時教師在指導時應強調用磁鐵的各個部分去接近大頭針,學生就會由“無從下手”轉變到知道“該從哪里下手”的有序實驗操作上來,從而主動去探求知識。
3.放手讓學生運用材料,設計實驗主動探索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供機會讓學生設計或指導學生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實驗,并自己操作、觀察現(xiàn)象、分析問題,從而學習科學知識。在學生設計實驗時,教師可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幫助(如提供一些有結構的材料),不要進行過多干預,更不要讓學生按圖索驥。例如,在探究磁鐵能隔著東西吸鐵這一性質時,當教師要學生想辦法用桌上的磁鐵和大頭針把紙吸起來時,有的學生用紙把大頭針包起來,有的學生把紙蓋在大頭針上把紙吸起來;當教師要求學生試一試磁鐵隔著別的物體能不能吸鐵時,有的學生隔玻璃,有的學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學生隔塑料板。學生充分運用常見的材料,自己設計實驗,主動地探索出了磁鐵的有關性質。
三、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烘托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學、主動學
1.運用趣味性實驗,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渲染教學氛圍
選擇科學性、趣味性和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性較強的實驗,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啟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如教《影子》時,教師首先在投影儀的光柱前表演狗、兔、鴨的手影,然后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誰來表演一下比剛才老師做得更好更有趣的手影?”這樣通過特定教學環(huán)境,烘托、渲染了氣氛,創(chuàng)造了導學的情趣,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步入了對“影子產生的條件”的探究。
2.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適度的懸念創(chuàng)設,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地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熱情,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如教學《毛細現(xiàn)象》這一課時,學生通過實驗已經認識到紙、木等有孔隙的物體能發(fā)生毛細現(xiàn)象,這時教師提出:“為什么在不同的材料中水上升的高度不一樣呢?”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在暫告一段落的時候又增添了懸念的色彩,增添了學生學的情趣,活躍了教學氛圍,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只有認真領會大綱精神,研究教材和學生,選擇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法,才能有效地誘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探求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