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英
【摘 要】問題是思維的向?qū)?,本文淺析在課堂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通過分層次設計三種不同類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思維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轉(zhuǎn)化學生的知識技能為綜合語言實踐能力,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展示型問題;參閱型問題;評估型問題
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閱讀策略;培養(yǎng)語感;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更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本文淺析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問題的設計來提高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問題是思維的向?qū)В處熆梢酝ㄟ^提問來啟動學生的思維;問答是交流的渠道,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并調(diào)控課堂走向。所以問題設計在課堂教學中舉足輕重,問題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息息相關。一個好的問題需要教師考慮到文本體裁、課堂結(jié)構(gòu)及學生的認知水平。
布魯姆(1956)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認為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可以分為從低到高的六個層次: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教師可以依層次來設計教學問題,每一層次的問題都能激起對應的不同水平的思維活動,都有其獨有的思維發(fā)展價值。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可對應簡化為三類:展示型問題(知道、領會)、參閱型問題(運用、分析)和評估型問題(綜合、評價)。
展示型問題一般用在閱讀的初始階段,教師通過對文本中需要識記的細節(jié)性信息(如when/who/what)及結(jié)構(gòu)性詞句(如topic sentence/main idea)進行設問,來考查學生對某一特定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并引導學生對文本篇章結(jié)構(gòu)進行整體上的把握。這類問題一般只涉及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學生只需通過快速查閱文本就能得到答案,不需要對信息點進行加工,所以這類問題只能檢測學生的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短時記憶能力。它適合英語學習能力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在提問方式上也比較適合教師點名提問,讓中下水平的學生也能在回答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但是如果課堂上設計太多展示型問題會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有“沒吃飽的感覺”,雖然整個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的,教師的問題學生都會回答,好像教學效果很好的樣子,但事實上學生并未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對知識點的學習只停留在表層的識記理解上,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處理。所以在學生掌握了文本中基本的事實性信息點和篇章框架結(jié)構(gòu)之后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情,圍繞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點來設計一些參閱型問題。參閱型問題的答案一般在文本中無法直接找到,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回答此類問題不但需要學生不斷地回到文本,反復參閱文本材料,還要結(jié)合自身已有知識對文本中的信息點進行不斷地分析、比較、推理、綜合才能得到答案。
文本處理中期參閱型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也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為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及情感體驗過程。例如在處理Book3 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這篇文章時,參閱型問題:“Why does life only exist on the earth?”比展示型問題:“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planets?”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再如處理Book6 Unit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一文時,參閱型問題:“Why do the paintings of the Renaissance look so realistic?”比展示型問題:“What new technique did Masaccio use to paint his paintings?”能更具含金量?;卮疬@類問題產(chǎn)生的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課堂話語,而是比較接近社交性的對話。從某個角度來看,展示型問題算語言的輸入,而參閱型問題更多的是語言的輸出。
但是真正的交際性語言的產(chǎn)生還需要評估型問題的引導。文本處理的最后階段教師需要采用一些評估型問題來引導學生判斷歸納、內(nèi)化吸收文本信息,同化或順應已有圖式。教師挑選文本中值得挖掘、拓展的信息點設計成問題,一般采用先小組討論后個體匯報的方式進行回答。
文本處理過程中設計的這三類問題其實就是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的過程,旨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三者沒有孰優(yōu)孰劣的差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起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相輔相成。為了實現(xiàn)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除了要設計好這三類不同的問題,更要分配好三者間的比例。展示型問題是基礎,學生只有掌握好文本的基本信息和結(jié)構(gòu),才有可能開展更高一層次的思維活動。參閱型問題起到消化、過渡的作用,評估型問題則是升華。個人認為三者應該呈類似金字塔型結(jié)構(gòu)比較合適,即5:4:1。
總之,提問是教師輸出信息、傳遞信息和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一個好的問題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及熟悉學生實際情況。問得恰當、巧妙、切中要害,才能達到啟迪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布魯姆(著).教育目標分類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2]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