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
【摘 要】細節(jié)是生活的放大鏡,透過一葉一枝見世界本色?!凹毼⑻幰娋瘛?,一篇文章,抓住“細枝末節(jié)”進行特寫,往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讓人心動不已。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運用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能夠把寫作對象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增強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關(guān)鍵詞】寫作訓(xùn)練;案例;反思
什么是細節(jié)?細節(jié)就是指刻畫人物、展開情節(jié)的細小事物或環(huán)節(jié),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特點或一種景物等等。一篇文章,有一句或一段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就能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就能讓人對文中的人物過目而久久不忘。
一、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唉,今天上作文課???”,“今天要寫作文啊?”每當學生們要上作文課時,總能聽到他們不情愿的聲音。在很多學生的心里,對作文的感覺就是一個字:難。而對于職教的學生來說,作文更是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平時聊天口若懸河,一到寫作文卻無米下鍋了。在作文訓(xùn)練中,學生們最熟悉的是記敘文,應(yīng)該是最有把握的吧?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對記敘文寫作雖不陌生,卻普遍喜歡記流水賬、概括敘述,導(dǎo)致作文出現(xiàn)字數(shù)不夠,人物形象呆板、不生動的現(xiàn)象。怎樣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愿意寫作,克服畏難情緒,提高記敘文的寫作水平,增強自信心呢?我決定從細節(jié)描寫的訓(xùn)練入手。針對這個教學目標,我在備課時想到了“走進學生、貼近生活”八個字。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愛學樂學。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上課了,我播放了兩段文字,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中讓同學們看文字猜出這個人是誰。
1:有這樣一個人,一雙小耗子眉配一雙小耗子眼,三七開的發(fā)型和女士的打扮,尤其是他那身穿偏了的蘇格蘭裙子。
2:小眼睛,鷹鉤鼻,看起來不怎么像好人。
小眼睛透出詼諧、睿智的光芒,碩大的鷹勾鼻子顯出靈敏的嗅覺,彎彎的大嘴流淌出幽默圓滑的語言。花團錦簇的皺紋間既揮灑出辛勤耕耘的印跡,又洋溢著喜慶和諧的斑斕。
對于文段1,同學們非??焖俚慕o出了統(tǒng)一答案:小沈陽。我展示了小沈陽的圖片,猜的確實不錯;
而對于文段2,同學們則比較遲疑,有猜央視主持人“畢福劍”的,理由是小眼睛,鷹鉤鼻,皺紋;
有猜綜藝節(jié)目“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李維嘉”的,理由是鷹鉤鼻,幽默圓滑;
還有猜歌唱家“劉歡”的,因為他有彎彎的大嘴,同時他也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師……答案難以統(tǒng)一。大家產(chǎn)生了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問我:“老師,到底是誰???快公布答案吧!”我搖搖頭:“對不起,沒有答案?!薄笆裁??”同學們都不相信,這個問題連老師也回答不了!我展示了幾幅人物圖片,有畢福劍的,有劉歡的,看了圖片仍然難以判斷,同學們糊涂了,我順勢提問:“為什么第一段文字我們能又快又準猜出答案,而第二段文字卻難下定論呢?”同學們紛紛發(fā)言,至此明白了外貌描寫的方法:外貌描寫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特點、性格。因此無法判斷出第二段文字描寫的人物也就不足為怪了。
學生們通過對兩段文字的比較,描寫結(jié)果孰優(yōu)孰劣,一目了然。我對此給予了肯定,并再次提問:“在記敘文中,為了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除了外貌描寫之外,還有哪些描寫方法可用呢?”通過對知識的復(fù)習,學生們明白了今天的作文訓(xùn)練重點:細節(jié)描寫。
片段二
在同學們弄清了細節(jié)描寫的概念、作用及類型后,我展示了幾篇學生習作?!罢埻瑢W們欣賞下面幾篇作品,說說它們的成功之處,想一想還可以修改的更好嗎?”當發(fā)現(xiàn)同班同學的作品在屏幕上作為范文展示出來時,同學們非常興奮,也帶著好奇:
“是誰的?。俊?/p>
“你的?”
“是你同桌的?”
她們瞪大了眼睛,盯著屏幕,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我先請同學大聲朗讀作品,再讓習作者談自己的寫作感悟,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我的作品還可以怎樣修改?同學們小組討論,我巡視教室,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拿著自己的作文本有點沮喪,我走上前問她:“怎么了?有點無精打采呢!說說吧?!彼痤^鼓起勇氣問:“老師,屏幕上為什么沒有我的作品呢?”顯然這位同學認為老師有失公平,因為她認為老師沒有展示出最好的文章。面對這一問題,我不是簡單的一句:“你的作品不夠好。”或者“自己想想吧!”了事,而是引導(dǎo)小組的同學馬上討論該生的作品,比較優(yōu)秀習作,讓同學們自由發(fā)言,最終這名同學自己也明白了差距所在,找出了問題,明白了寫作的方法。我告訴她:“反復(fù)修改才能寫的更好。老師期待你的作文下一次出現(xiàn)在屏幕上!”通過小組討論,同學們明白了寫作方法:要寫好記敘文,就要通過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把人物寫生動,讓人物活起來。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又鞏固了知識點,弄清了寫作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課堂氣氛活躍,在熱烈的討論中大家反復(fù)修改習作,不知不覺忘記了對作文的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成就感。
“?!!!毕抡n鈴聲響起,有同學抬起頭:“怎么這么快就下課啦?”下課前,我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大家還怕寫記敘文嗎?”有同學大聲說:“沒啥好怕的,用對了方法,我也可以寫出好文章!”
二、教學反思
這堂作文課雖然結(jié)束了,但是給了我很多啟迪:只有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學生愛學樂學。我認為職教學校的學生們,雖然語文基礎(chǔ)較差,但是他們思維活躍,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非??释@得老師的肯定。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們集中注意力,學有所獲,老師就得引導(dǎo)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為主動。要引導(dǎo)就得講究方法,如果直接拋出細節(jié)描寫的相關(guān)理論知識,雖然教師是很輕松了,可是學生卻味同嚼蠟,毫無趣味可言,一堂課一開始就缺少學習興趣,對后面的寫作訓(xùn)練來說無疑是失敗的開局。這堂課在引入時,我采用“猜謎”的形式,用學生們熟悉和比較關(guān)注的名人作為猜測對象,這就貼近學生的生活,拉近了師生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也就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成功也讓我自豪。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yīng),具有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闭n堂教學充滿著變化和問題。這堂課中,小組討論評改學生習作時,我通過啟發(fā)、思考、討論,讓學生學會了反思、總結(jié)。這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解答了疑惑,也讓學生明白了好作品是“磨”出來的道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梢姡處熢谡n堂教學中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來源于觀察,更來源于對教學工作的責任心。從這堂作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得出寫作指導(dǎo)課也能把課堂氣氛調(diào)動起來。這要求教師應(yīng)該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參與,并且活用教學形式,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