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彬
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又要撇棄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教與學的角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語文教育實質是對人的培養(yǎng)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去建構新型的課堂,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真正邁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一、改革教學設計的內容,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xiàn),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么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fā)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fā)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huán)節(jié)與設計的時間、環(huán)節(jié)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逐漸改變以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階段,授之以漁,付之以行動,解決“怎么做”、“做什么”的問題,包括六個步驟: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②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目標,明確意向;③自讀課文,正音釋詞,編自然段序號;④自主作答,“我認為本文的內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⑤參照課后習題再讀課文,力求找到答案;⑥歸納小結自主學習階段的疑難問題,整理在預習本上。此階段總的原則是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還給學生心靈的自由,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合作探究階段,設置任務,學會交流合作。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xiàn)合作探究學習呢?我嘗試過二人組合(同桌)、四人組合(前后兩排)、隨機組合(設置情景,臨時調用,如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教會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記錄員、組長、主持人等。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形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學會了發(fā)言、傾聽、評價、質疑,在交流中形成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堅持面向所有學生,尊重學生情感體驗
在以往的教學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動或賽課中,為了課堂出彩,我常常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優(yōu)秀的學生,如全班最善朗讀的去朗讀,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畫畫的去畫畫……實際上只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跑龍?zhí)住保握谜n框架的只是為數很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課堂上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總有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剛進校時活蹦亂跳,暢所欲言的孩子在學校呆了兩三年后居然連手都不敢舉了?!半S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遞減?!庇写私逃?,我盡量兼顧各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分類要求。設計教案時,注意要求和難易度的各不相同,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參加,有選擇地完成,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尤其慎重地評價差生,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到老師的信任鼓勵,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動”的欲望和可能,使學生感到我也要參加,我也能完成,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也留住了學生的心,讓他們各盡其材,各得其所。
由此,我領悟到語文教育的確應該是大眾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為語文教師,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我期待著我的課堂能成為全體學生的情感樂園,是激發(fā)全體學生想象的肥沃土壤,是學生心中的伊甸園。
四、堅持學以致用,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
至于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的輔陣地——綜合實踐活動是聯(lián)系課內外的紐帶,是語文服務于生活的體現(xiàn),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捷徑。所以,我盡量利用各種機會,盡可能地開發(fā)課程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從而使學生增強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近一年來,我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書刊、電影、電視、網絡、圖書館、布告欄、廣告牌等收集資料。開展過以下活動:口語交際(“向你推薦我”、“成長的煩惱”)、演講會(每日一講,課前3分鐘)、辯論會(不定期)、故事會(“約會名人”)、讀書會(設會長、副會長各一人,各司其職)、詩歌朗誦會、小報比賽(“黃河頌”)、競猜熱線(“戲曲大舞臺”)、調查報告(街頭錯字)、焦點訪談(“黃河,母親河”)、語文知識競賽(“探索月球奧秘”)。
雖然以上活動并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活學活用語文,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是最大的收益。
五、堅持教學反思
首先,反思本節(jié)課最有創(chuàng)意的細節(jié)。就教師方面看,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獨特的理解,新穎的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手段,能維持學生興奮點的提示或暗號等。就學生方面看,指對課文的獨特理解、體驗、領悟,可資借鑒的學法,收集篩選材料的獨特視角。
其次,反思本節(jié)課中最成功的細節(jié),如新穎獨到的導入方式,別具一格的情景設置,層次分明的提問,凸現(xiàn)思維的點撥,標新立異的板書,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銜接緊密自然的巧妙提問,形象活潑的教輔用具,讓學生迷途知返的暗號等。
最后,反思本節(jié)課中有失誤的細節(jié)。如教具選擇不當,教材重難點不突出,問題設置不當,突發(fā)事件處理不當,教學方式單調,評價過于簡單,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激發(fā)和維持學生興奮點的細節(jié)等。
總之,在對新課標理念的學習并付諸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在以上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使我對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更深刻的反思,也使我的教學能力有更長足的進步,更使我的觀念有極大的轉變?!斑€學生以心靈的自由”成為我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