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課堂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各類“解題寶典”“搜題軟件”應運而生,在現狀之下,作為教師更應當了解這種社會現象,并且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諸如此類的軟件。
[關鍵詞]科技進步 師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50089
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為師者日復一日地站在三尺講臺上,迎接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當初的感嘆“不要帶MP3到學?!?,到“別用電子詞典玩游戲”,直至今天的智能手機、搜題軟件已經遍布大街小巷。作為教師,筆者也嘗試著下載這類軟件,同時不得不感嘆時代發(fā)展之迅速,只需打開軟件將題目拍下來,就會自動得出答案與詳細的解題過程。與此同時,筆者也注意到,大多數教師同事對于這種新軟件的出現,是持擔憂態(tài)度的。搜題軟件,顧名思義就是只要掃一掃題目,就能給出完整的解題步驟與答案。這樣一來,如何保證學生課后作業(yè)的質量呢?再說,這種軟件的出現,也為監(jiān)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梢灶A想到,在今后的課堂中,一定會有更加先進的所謂“學習神器”出現,不得不擔憂這些學習軟件是否能夠真的幫助學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該如何幫助學生呢?對此,筆者有以下看法。
一、告訴學生這種軟件的利弊
傳播學認為,越是明令禁止的東西,越吸引人的好奇心與注意,所以單純的禁止、杜絕并不是好的方法。正如大多數高科技產品,有其利也必有其弊。我們應該興其利,去其弊。耐心教導,告訴學生學習過程很重要,不要單純?yōu)榱藢ふ掖鸢付褂眠@些軟件,這些軟件雖然省時省力,但過分依賴會使他們喪失學習思考以及動手的能力。這些軟件可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幫手,其一,可以檢查核對作業(yè)是否正確,其二,可以拓寬思路,豐富想象,掌握新的解題方法。中學生已經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諄諄善誘下,他們會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此類軟件。
二、改變自己,調整課堂
我們現在面對的學生都是隨著高科技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他們掌握信息知識以及適應高科技產品的能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對于這一代的教育,我們不能再用老方法、老思路。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先改變自己,調整課堂,倡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發(fā)現來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另外,教師要學會放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就會在自覺的狀態(tài)下主動地學習。教師的信任、鼓勵與期待也會讓學生獲得自信心和力量。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們通常只把習慣和人的行為舉止聯系在一起,卻很少把習慣和成功聯系在一起。然而,當我們了解了許多成功者的故事時就會發(fā)現良好的學習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作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謂是向成功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首先,課前預習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其次,專心聽課也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品質。在聽課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領悟的習慣,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學與思完美結合,才會學有所成。
最后,課后的鞏固與拓展也很重要??梢砸龑W生利用搜題軟件確保鞏固練習的質量,拓寬思路。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
筆者認為,在新科技層出不窮的今天,作為與年青一代接觸最多的教師,不能一味抵制這些搜題軟件,相反的更應該去反思與學習。原因如下。
第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國家大力提倡科技的今天,這些由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衍生品充斥著我們的社會,換言之,這種現象也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之一。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味地抵制這種現象,那如何讓學生在未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呢?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喊了好多年,教師是最應該與時俱進的行業(yè),因為教師身負對國家下一代的培養(yǎng)責任。
第二,搜題軟件的出現,在筆者看來也是教師提升自己的機會,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兩人交換,那每人都將擁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維,我有一種思維,兩人交換,那么每個人都將擁有兩種思維。”所以說,思維與能力只有在互相交流與碰撞之下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諸如此類解題軟件也為教師提供了思維碰撞的機會,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與解題思路、授課思路也能得到拓展,不如就利用這樣的學習機會,提升自我。
搜題軟件的出現,成為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教師的擔憂,但這也是社會發(fā)展所必須經歷的一部分,在不久的將來,更加先進的科技產品必將取代現有的這些軟件,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正確處理教師、學生與這些目不暇接的科技產品的關系,并且要在其中找出適宜的教學方法,因為與時俱進才是新時代的“師道”。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