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軍
摘 要: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學案導學”教學法,就是教師把學案作為問題的載體,讓學生在學案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師生共同確定一個中心問題,把該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整個學習過程的驅動力。通過學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和自練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與施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樂學、易學、活學、會學。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求知欲;培養(yǎng)
“學案導學”是教學中以學案為操作材料,課前引導學生預習,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的特點是:在教育目標上,注重以學生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形式上,堅持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力求讓學生輕松主動地學習,在探索過程中去開發(fā)智力和個性;在教學關系上,優(yōu)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師的教育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案導學將教與學統(tǒng)一起來,更人性化,更符合當前新課改的需要。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fā)教學
高中化學新授課注重知識的生成,學案設計要具有啟發(fā)性,提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對于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作適當?shù)奶崾?,并配以一定?shù)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概念課學案導學的核心理念是探究概念的生成和辨析應用,去煩就簡,抓住關鍵詞進行教學。例如在《離子反應(第一課時)》的學案導學中,通過HCl與NaOH溶液反應的演示實驗引入,用實驗探究,從現(xiàn)象到本質,解釋反應的實質,從而引出離子反應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然后,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概念;接著,通過學生討論研究化學魔術“清水變牛奶、牛奶變清水”的方案設計,并當堂請學生上臺進行此魔術表演,深化學生對離子反應條件的認識,并應用于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再通過學生自我剖析“清水變牛奶、牛奶變清水”魔術奧秘,探討得出離子反應的實質;然后,通過一組思考討論,“氨水和醋酸能否發(fā)生反應?為什么?”、“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什么現(xiàn)象;在AgCl懸濁液中滴加NaBr溶液,又有什么現(xiàn)象;如果向NaCl、K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試推測可能的現(xiàn)象,并予以解釋”,由此將學生對概念的思考理解推向更深層次,探究得出離子反應的本質是向著某些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減小的程度越大越好,這樣通過思考、探究,對概念的理解就更完整;最后通過分析歸納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并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概念辨析是整節(jié)課的主線,利用學案探究,貫穿歸納與演繹的科學方法,不斷開發(fā)學生思維,用實驗、魔術、討論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整堂概念教學課變得生動活潑,教學效果好。
二、引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的化學實驗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更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在由實驗產生的問題情境中,形成對新的未知知識的需要和探索。
以《氯氣性質(第一課時)》的學案為例,課前先引導學生有目的預習,在【知識牽引】板塊,回顧、總結已有的相關的元素性質知識,如非金屬單質的化學通性、氧氣性質,激活學生記憶庫,從而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類比和遷移;在【預習導引】板塊,提出一些通過學生自學,可以在書本上發(fā)現(xiàn)的知識,如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讓學生在自學中歸納總結。課堂上充分借助學案,將課堂實驗探究條理化、系統(tǒng)化,在【問題探究——共同練】板塊,向學生展現(xiàn)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從結構探究到Cl2在鐵中燃燒、與H2反應、與有色布條作用、被堿液吸收的性質實驗研究,再從實驗歸納總結Cl2性質,最后拓展研究推測氯水中分別滴入Na2CO3、AgNO3、NaOH溶液的現(xiàn)象,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的邏輯思維緊跟課堂節(jié)奏,從一個探究到下一個探究,一直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課后,學生自我檢測【實踐感悟——自己練】、【提高訓練——試著做】板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層選擇鞏固練習,使教學教學效果更加突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
三、在習題課運用學案導學教學,及時精練鞏固
習題課學案主要是有針對性地集中教學一類典型例題,歸納學習方法,并變式訓練、實踐鞏固,在節(jié)省抄題時間上很占優(yōu)勢。采用學案導學,彌補了教材編寫的大眾化,使學生明確了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和思路,預習到位;課后整理筆記有依據(jù)、練習有選擇性,也為以后復習積累了豐富翔實的資料。例如:《化學平衡圖像分析》專題練習的學案導學,【預習導引】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并用v-t圖像表示;然后過渡到【學法指導】,使學生明了該類習題的解題步驟,如分析縱橫坐標及曲線表示的意義、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與縱橫坐標的關系、分析特殊點(起點、拐點、終點)及其含義,以及解題的技巧,如“有兩個以上變量時,分別討論兩個變量的關系,此時確定其他量為恒量”、“先出現(xiàn)平臺則先到達平衡,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則越先達到平衡”,再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舉學案上兩個不同類型的例子進行【典型例題精講】,然后讓學生當堂板演【變式訓練】。這樣利用學案,省去了板書抄題的時間,也節(jié)省了學生做筆記抄題的時間,教學效率提高了,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學案導學”教學法擺正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通過對知識點的問題化、層次化;教法的討論化、示范化;技能訓練的方法化、自主化幫助學生找到了一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調整克服了學習中的不良心理,實現(xiàn)了“以導促學,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