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
摘 要:中國的京劇和日本的歌舞伎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匯集了多種藝術(shù)的精華,都擁有數(shù)百年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要素的變化而興衰,是對歷史最真實最鮮活的記載。本文通過分析京劇和歌舞伎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考察紅色的象征意義,從而發(fā)現(xiàn)京劇和歌舞伎的差異并明確其成因。
關鍵詞:京劇;歌舞伎;紅色
1 京劇與歌舞伎的淵源
作為傳統(tǒng)的民間娛樂活動,京劇和歌舞伎同平民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受中日兩國長期交流的影響,歌舞伎和京劇的許多藝術(shù)特征存在著共同點。
京劇和歌舞伎有許多相似的劇目,如《新三國志》《楊貴妃》《國姓爺合戰(zhàn)》;歌舞伎和京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樂器,另外不同顏色的臉譜(隈取)的象征意義有相似之處。但二者畢竟是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中產(chǎn)生的,雖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京劇和歌舞伎數(shù)百年間有過多次交流合作,淵源頗深。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被尊為京劇大師的梅蘭芳與歌舞伎藝術(shù)家一起登臺演出,把我國京劇藝術(shù)真正傳播到日本。梅蘭芳先生一生三次訪日公演,在日本掀起了梅蘭芳高潮,另外,許多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員也多次到華演出,并與京劇藝術(shù)家們建立深厚友誼。
2 紅色在京劇和歌舞伎中象征意義的異同
2.1 紅色在京劇和歌舞伎中象征意義的共同點
京劇和歌舞伎的服裝和臉譜(隈?。┲?,紅色有相似的象征意義。京劇中,紅色的臉譜象征人物的忠誠和勇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國戲里的關羽、《千里送京娘》中的趙匡胤。歌舞伎中紅色隈取與京劇的紅色系臉譜一樣,有勇猛、正義和活力的意味,如著名的《菅原傳授手習鑒》中的主人公梅王丸。
在服裝的方面,中日戲劇服裝的紅色都象征著高貴。在京劇中,王侯貴族穿經(jīng)常穿著華麗的紅色服裝。譬如《甘露寺》中,漢景帝劉備穿著十團龍紅色蟒袍?!洞蟮堑睢返耐鯇氣A,她身穿紅蟒,被封為昭陽皇后。
在歌舞伎中,貴族也常常身著華麗的紅色服裝。例如,《本朝廿四孝》的八重垣姫,穿著紅色的長袖和服,和服上面用金銀線刺繡著花樣,腰系紅色的腰帶,頭戴美麗的裝飾,這樣的造型是歌舞伎舞臺上公主角色中最常見的造型。
2.2 紅色在京劇和歌舞伎中象征意義的不同點
歌舞伎中紅色的意義同京劇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歌舞伎殺戮的場面離不開紅色?!读x經(jīng)千本櫻·大物浦》中,知盛身著白色的鎧甲,上面印著鮮紅的血手印,越發(fā)顯得壯烈。歌舞伎中紅色除了代表鮮血的顏色外,還經(jīng)常與花聯(lián)系到一起。女形演員扮演名妓的時候,通常會穿著紅色的和服。在日本的文化中,女性如花,而花蕊則象征著女性的生殖器官,從歌舞伎的紅色,也能看出色情的一面。這些紅色的象征意義與京劇中的紅色相比是極為不同的。
3 紅色在京劇和歌舞伎中象征意義差異的成因
3.1 從民俗考察紅色象征意義的差異
歌舞伎中,紅色帶有暴力及血腥的象征意義,而京劇里的紅色沒有。對于紅色,中日的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日本紅色有負面的意義。
中國人在風調(diào)雨順,功成名就之時,通常會使用紅色。中國人普遍將紅色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國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用紅色裝飾。根據(jù)中國婚俗習慣,新娘的服飾和新房裝飾也主要是采用紅色。在日本民俗中,有“赤不凈”這個詞語,血是被忌諱的。從這個角度看紅色,是不潔凈的紅、不吉利的紅。
3.2 從道德觀和審美觀考察紅色象征意義的差異
歌舞伎中,紅色有時也會聯(lián)想到色情。中日文化中同樣可以用紅色象征年輕的女性,但是京劇嚴格遵循儒家的藝術(shù)審美原則,通常體現(xiàn)出的是含蓄的美。而歌舞伎自從誕生以來就被貼上了色情的標簽。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主體則是倫理道德。京劇藝術(shù)在儒家文化的氛圍中誕生、成長,雖為娛樂形式,卻也充滿鮮明的教育意義。儒家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歌舞伎,也有一些富有教化性的劇目,但與其娛樂性相比,始終是第二位。
歌舞伎在封建社會中孕育,與平民階級有著緊密的關系,許多劇情都生動再現(xiàn)江戶時代的男女之情?!吨删壗瓚魴选贰痘\釣瓶花街醉醒》都是歌舞伎中描寫花街柳巷的代表作品。歌舞伎在平民中誕生,謳歌平民階層的精神世界,敘述平民階層的生活樂趣,展示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平民階層的男女情愛。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京劇藝術(shù)嚴格遵循的藝術(shù)審美觀念,歌舞伎明顯不同。例如,“女形”,在歌舞伎中的表現(xiàn)形式與京劇中的旦角類似,實際上有很大差別,女形形象注重體現(xiàn)女人特有的魅力。日本歌舞伎名角坂東玉三郎先生曾經(jīng)在中國京劇名段《牡丹亭》中出演杜麗娘一角,與中國版的杜麗娘比較,坂東先生的杜麗娘則眉梢眼角皆是風情,這反映了京劇和歌舞伎審美原則的差異。
3.3 從京劇和歌舞伎的歷史,考察紅色象征意義的差異
從京劇和歌舞伎的起源和發(fā)展來看,京劇是從各種民間戲種變遷結(jié)合而來的。歌舞伎也是發(fā)生發(fā)展于民間,可是不同的是歌舞伎僅活躍于下層社會,是平民的娛樂方式。京劇形成之后,受到各階層的歡迎,甚至經(jīng)常入宮為皇帝太后祝壽。歌舞伎則不能受到上層社會的認可,并經(jīng)歷了統(tǒng)治者的數(shù)回打擊。
中國京劇在道光年間形成。最初,封建的統(tǒng)治者對京劇也是排斥的,但隨著京劇的日漸成熟,清統(tǒng)治者對京劇逐漸也產(chǎn)生了興趣。光緒的年間,慈禧太后與高官貴族們熱愛京劇。統(tǒng)治階級的青睞為京劇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歌舞伎從發(fā)展初期一直受到特權(quán)階級的壓迫。1629年,歌舞伎因為其帶有的色情因素,幕府統(tǒng)治階級禁止了女性出演歌舞伎。歌舞伎被愛好歌舞伎的少年繼承并發(fā)展了。1714年,幕府再次對歌舞伎的藝人進行壓制。幕府指定他們的住處,與普通的市區(qū)住宅隔離開來。元祿時代,劇場被破壞,當局再一次對歌舞伎的藝人進行彈壓。德川時代中后期歌舞伎的內(nèi)容大多反映封建社會末期的平民社會的頹廢現(xiàn)狀。江戶時代的后期,歌舞伎再次遷移,與普通的市街區(qū)域隔離。明治維新后,許多江戶時期的禁令被廢止,歌舞伎進入改良的時期。封建社會晚期歌舞伎觀眾普遍追求色情場面對感官的刺激。明治時代,歌舞伎進行改良,適應了近代社會。改良后的歌舞伎的藝術(shù)本質(zhì)沒變,依然存在著色情和暴力的元素。
4 結(jié)語
京劇和歌舞伎作為東方傳統(tǒng)文化,受到中日文化交流的影響,其藝術(shù)特征中的綜合性、程式性等存在著共同之處。京劇和歌舞伎的服裝和臉譜(隈?。┲屑t色有相似的象征意義。但歌舞伎中紅的象征意義與京劇也有不同之處,歌舞伎中屠殺和色情的場面離不開紅色。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從中日民俗的角度來看,紅色的象征意義是積極的,象征吉祥如意、喜慶祥和,而在日本民俗中,紅色有著死亡和血腥意味。第二,從道德觀與審美觀角度來看,中日的紅色都可以象征年輕的女性。在歌舞伎中,紅色的象征意義帶有色情的元素,而京劇嚴格地遵從儒家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觀念。歌舞伎的藝術(shù)的本質(zhì),是撫慰平民階層的感情、展示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平民階層的男女情愛。歌舞伎迎合了大眾對暴力和色情的愛好。第三,從京劇和歌舞伎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京劇和歌舞伎都誕生于民間,可是他們的發(fā)展的過程完全不同。京劇不僅受到平民的喜愛,還得到上層社會和統(tǒng)治階級的青睞。在日本,統(tǒng)治階級長時間鎮(zhèn)壓歌舞伎,平民不斷地抵抗,歌舞伎解放了封建社會平民的本性,暴露出封建社會中暴力與色情的陰暗面。
參考文獻:
[1] 郡司正勝.歌舞伎入門[M].現(xiàn)代教養(yǎng)文庫,1954.
[2] 近藤瑞男.日中古典演劇的色彩観比較[J].文蕓研究,2002.
[3] 朱香釵.中國京劇與日本歌舞伎表演藝術(shù)比較[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