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琿
[摘要] 目的 探究膽石癥患者接受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等方式診斷的臨床具體操作、診斷具體表現(xiàn)以及臨床推廣價值。 方法 納入該院近年來經手術確診為膽石癥患者為該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同時接受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診斷,隨機抽取43例并對其臨床資料以回顧性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 膽管結石患者應用CT診斷檢出率低于MRCP診斷檢出率為95%;膽囊結石患者CT診斷檢出率顯著MRCP診斷檢出率為98%,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膽石癥患者相對于CT診斷,MRCP檢查更具優(yōu)越性,值得臨床重視推廣。
[關鍵詞] CT;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膽石癥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c)-0162-02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JIANG Hong-h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Medical College/ Huaihua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uaihua, Hunan Province, 4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pecific operation, diagnostic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Methods Th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holelithiasis by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and 43 cases were randomly extracted of them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RCP, and the comparis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T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MRCP examination is more advantageous,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T;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Cholelithiasis
有研究[1]結果提示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女性,發(fā)生膽石癥概率相對于同齡男性要高出2倍。對膽石癥患者需要及時準確的診斷和針對性治療,而深入全面的診斷結果是治療的重要前提,當前對膽石癥患者主要診斷方式有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為深入了解膽石癥患者接受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等方式診斷的臨床具體操作,診斷具體表現(xiàn)以及臨床推廣價值,回顧性分析該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此類患者43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經手術確診為膽石癥患者為該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同時接受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診斷,隨機抽取43例并對其臨床資料以回顧性方法進行分析。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范圍在20~78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61.2±2.4)歲,有比例接近67%患者年齡階段在30~55歲?;颊吲R床癥狀表現(xiàn)如下:19例患者存在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6例患者存在腹脹、11例患者存在黃疸、20例患者有發(fā)熱癥狀。經檢查有部分患者肝功能發(fā)生異常。
1.2 納入標準
患者在一定程度發(fā)生如發(fā)熱、腹脹、黃疸以及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等癥狀;入院后接受該院磁共振胰膽管造影、CT以及超聲等檢查,與膽石癥相關診斷標準吻合并經手術證實;無患者有合并嚴重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損害;無合并精神疾病或障礙,可配合醫(yī)生檢查治療。
1.3 檢查方法
該研究對患者CT掃描所使用儀器為GE LightSpeed 16層螺旋CT機,儀器型號為Philips64排,患者接受掃描前30 min先口服750 mL純凈水,層厚設置為10 mm,層距為10 mm,平掃,對懷疑存在等、低密度結石患者,經肘靜脈以3.0 mL/s的速率注射濃度為300 mg/mL的碘海醇100 mL,注射25~30 s后用層厚5 mm、層距5 mm對患者進行三期掃描,另再改變體位回掃,如有必要可加層?;颊進RCP掃描儀器為Siemens Avanto 1.5T超導高場強MRI一體化核磁共振儀器,儀器型號為西門子1.5T,患者先接受常規(guī)橫軸位T1WI、T2WI以及冠狀位T2WI平掃,采集掃描冠狀位FSE T2W1二維數據并采取以下技術:膈肌導航、流動補償、脂肪抑制以及圖像預飽和等?;颊哌M行掃描前6 h禁食禁水,囑咐患者受檢時取仰臥姿勢,對其胰膽管走形還有病變有大致了解,確認包括肝外膽管、左右肝管的肝內段、主胰管在內的掃描范圍,盡量包括肝內膽管分支。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中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對納入研究對象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統(tǒng)計,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該研究中,經手術證實有14例患者為單純膽囊結石,12例患者為單純膽總管結石,10例患者為膽囊合并膽管結石,7例患者為單純肝內膽管結石。經CT掃描有,有29例患者有明確顯示結石征象:12例患者為單純性膽管結石、9例患者為單純性膽囊結石、8例患者為膽囊合并膽管結石,余下14例患者未有任何顯示或者不明確,陽性檢出率為69%。MRCP檢查方式有41例患者明確顯示有結石征象:除單純性膽管結石和單純性膽囊結石各有1例患者未見征象或者存有疑慮,陽性檢出率為95%。兩種診斷方式檢出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膽石癥為臨床常見膽道疾病,是指患者膽囊/膽管出現(xiàn)結石進而引發(fā)劇烈明顯的疼痛、黃疸以及發(fā)熱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膽石主要由膽色素、黏蛋白、鈣鹽、膽固醇以及其它有機物、無機物等組成,其形成原因可能和膽囊功能異常、膽汁囊泡、膽汁成分變化以及膽固醇淡水晶體沉淀加快核因子和抗成核因子失調、寄生蟲感染、膽道細菌等有關。以往對膽石癥患者診斷方式主要是結合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還有實驗室檢查結果。
CT診斷是對骨關節(jié)病變和軟組織病變診斷檢查的首選方式,在同一個解剖平面上對不同組織之間進行檢測,其精準度相對較高,相對于超聲,在對含鈣結石上面的診斷更為突出,例如對肝內高密度膽管、高密度膽囊頸結石、膽囊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的結石等診斷檢出率高,但該檢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點,對部分含鈣量較低的結石難以精確分辨。通過成像原理為基礎的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技術對某些結石進行診斷雖然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在操作技巧上面有很高要求,難以在臨床普及推廣[2]。
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是以重T2加權脈沖序列為原理的工作技術,對一些很長的T2弛豫時間組織結構有一定的提醒作用,一般情況下流動速度較緩慢的胰膽液或者處于靜態(tài)的膽道,在造影之下表現(xiàn)為高信號,而低信號則在周圍組織結構當中得以體現(xiàn),低信號黑色背景之下高信號部分胰膽管樹表現(xiàn)影像比較清晰,更有利于了解膽管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
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能夠客觀反映胰膽管的長度、所在位置、梗阻情況以及形成因素等,另一方面也能夠精準顯示胰膽管生理狀態(tài)之下管徑粗細。在冠狀位和橫軸位基礎上,磁共振技術也有著重疊掃描、多角度成像的功能,另一方面對比情況良好,極大程度降低漏診概率[3]。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和MRCP等檢查技術,都是在其他成像原理分析技術基礎上,體現(xiàn)出更大的優(yōu)勢,相對于M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檢查方式操作復雜且受到操作者經驗的限制,患者有一定的痛苦,臨床推廣難度大。MRCP檢查方式利用患者體內液體作為天然對比劑,降低了操作難度,并保障檢查結果的準確性[4]。另一方面,MRCP對于膽石癥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對肝外膽管尤其是膽總管中CT顯示為低密度的膽固醇類結石的顯示,此類結石B超也發(fā)現(xiàn)不了,因為有腸氣干擾;CT中由于是低密度,與膽汁密度基本一致,難于區(qū)分,此時MRCP可以顯示充盈缺損,提示結石,準確率很高,方便醫(yī)生更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具體情況。
以結石位置和大小而言,CT檢查使用橫軸位掃描,層厚和層距大約設置為10 mm,對于較小的結石或者周圍結構對比性較低的情況,容易有漏診情況發(fā)生,MRPC技術不但有橫軸位、冠狀位,同時還有多角度成像,對患者可進行重疊掃描,再有良好對比,即使由于位置或者大小等問題結石也不會出現(xiàn)漏診情況,在分辨膽囊頸部、膽總管下端等特殊解剖位置時,也具備有明顯的優(yōu)勢[5]。
在該研究中,對該院近年來收治同時接受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診斷患者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了接受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診斷的檢出率,顯著優(yōu)于CT診斷方式的檢出率,和駱平[8]相關研究中結果相接近,該研究中CT對膽囊結石檢出率為73.8%,膽管結石接觸了75.4%,MRCP對膽囊結石檢出率為96.2%,膽管結石檢出率95.1%,均提示對膽石癥患者應用CT或者MRCP診斷方式,都能夠取得一定程度的臨床診斷效果,相對于CT診斷,MRCP檢查更具優(yōu)越性,有利于醫(yī)生更好把握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臨床治療方案,全面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預后質量。
綜上所述,該研究結果證實對于結石患者應用MRCP檢查,其診斷結果優(yōu)于CT檢查方式,且對膽囊內膽固醇早期結晶診斷價值敏感性MRI遠遠高于B超診斷,在顯示冠狀位、橫軸位基礎上具有重疊掃描和多角度成像作用,對疑似患有膽石癥且超聲診斷不明確患者,可用MRCP進行檢查確診。
[參考文獻]
[1] 張宏建. 探討分析腹部 CT 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 12(11):158-159.
[2] 丁強. 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 醫(yī)藥, 2015, 4(4):90-91.
[3] 羅光慧, 張建平. 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14,18(5):120-121.
[4] 楊飛. 探討分析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結石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5, 23(17):186-187.
[5] 王茂春,劉連杰.超聲CT與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診斷膽道遠端梗阻194例的應用比較[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4,43(1):42-44.
[6] 李國強,鄧家秀,方偉,等.CT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診斷膽石癥患者86例效果研究[J].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12, 19(9):908-909.
[7] 周濤. 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用于臨床分組診斷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總管結石的隨機對照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13(10):70-72.
[8] 駱平. 探討MRI與CT對膽系結石的診斷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4, 33(6):44-45.
(收稿日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