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國
【摘要】語文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習語文的宗旨就是要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閱讀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習語文的宗旨就是要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閱讀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
一、師生互動的閱讀課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師生互動的閱讀課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正是教師崇尚的,是雙向活動的課堂,是有學生和教師都積極參與其中的課堂,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xiàn)教師是輔助者,學生是主人,在這樣課堂上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不僅是學者,還能成為教者。教師在課堂上如果還是一味地教,然后讓學生體悟,這樣學生太被動,我們的閱讀課堂應該是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只有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學習,他們才能在心理意識上主動接受,才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
閱讀課堂上學生既然是主人,就不應該只是體現(xiàn)他們是學者,還應該體現(xiàn)他們可以成為教者,比如:當教師布置“讀書的金點子”或者“你們給老師出主意”這樣的作業(yè)時,學生就會站在教者的角度來準備作業(yè),看似是作業(yè),實際卻是在喚起他們的心聲,然后教師把他們的“金點子”進行篩選整理完善,選取好的張貼上墻,大家一起學習借鑒,然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應用這些“金點子”,一定能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支持,同時也能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這樣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是快樂的,有成就感的。這樣的作業(yè)還隱含著另一個意義就是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金點子”里面找尋教學的切入點進行改進,這樣的師生互動一定使閱讀教學放出奪目的光彩。
二、要有梯度的設計閱讀教學
閱讀的第一要義是要學生讀懂文本,那么簡單地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對于學生來說是簡單的,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幫助他們把疑惑歸結(jié)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歸結(jié)的焦點問題必須是“大眾化”的。解讀,相對來說就有一定地難度,學生需要有把握文章的能力,在閱讀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梯度設計,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活動,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都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閱讀教學設計的有梯度,就形成了分層次教學,在教學效果上得到了因材施教,學生就會各顯其能,都能有所得,在各自的層次里面都會有成長,處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得其所,學生的閱讀能力會有突飛猛進的成長。
三、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語文閱讀的訓練是需要經(jīng)過時間積累和一定方法的訓練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進行,要逐步培養(yǎng)閱讀能力,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應該依據(jù)科學設定閱讀目標。
1.積累階段。
這個階段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基礎知識的積累,字詞的音、義是閱讀的根本,這個基礎一定要夯實,句式要掌握,還要很好的把握語言表達的特點;另外在思想情感上要深刻挖掘,要讓學生學會體會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還有就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善于做好知識、寫作技巧以及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只有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這些的能力的培養(yǎng)在理解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例如我們可以利用“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為例引導學生分析去掉“常常”這個詞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會知道去掉這個詞再讀這句話的時候,這個判斷就太絕對了,是不正確的,此類練習會有助于學生理解事物的本質(zhì),對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力非常有效。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是理解能力的核心。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有對文本進行具體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綜合能力就是把分析出來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合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比如我們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一定需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逐句、逐段分析,其中還有重點詞語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綜合概括。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的能力。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上至關重要,聯(lián)想能力形成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由此及彼,也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
3.評鑒階段。
評鑒顧名思義就是評價和鑒賞,當閱讀知識得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評價和鑒賞的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jié)、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鑒能力,根據(jù)自己對作品評鑒的能力,可以試著寫一點小練筆,這就是議論文的雛形。學生有了評鑒能力,一起學習作品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深入討論,然后總結(jié),再進行深度欣賞,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越來越對閱讀上癮,會愈發(fā)喜歡閱讀。自此,有的學生就會主動寫一些小評論,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正點中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教學要想有實效,必須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更深刻的體會文本的內(nèi)涵,促進他們的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