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艷
【摘要】眾所周知,在語文教材中課文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所謂略讀課文是指要求低于精講課文,讓學生粗略知道文章大意即可,不做對具體詞句的深入剖析。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師生間順暢交流的橋梁,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引導,提高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這些課文教學中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讓學生對精讀中掌握的學習方式方法加以運用鞏固,教師在其中要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所以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將課堂提問當成是活躍課堂氣氛和開啟學生智慧潛能的鑰匙,重點是巧妙把握提問的難易程度、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以及最終教會學生主動提問,下面向大家介紹我的一些課堂實踐和相關體會。
一、不憤不悱,把握好“度”
有道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提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產(chǎn)生困惑,憑著探索的心理,積極地進行思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要把握好時機和難度。小學生還處在思維發(fā)展階段,問題過難會打擊其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過于簡單則起不到應用的作用,恰當?shù)陌盐諘r機旨在捕捉孩子思維的活躍點和興奮點。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文章記敘的是臺灣在剛剛“光復”時,終于又開始學習祖國文字的情形。學生在粗讀課文后很多人注意到了課文中多次提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樣一句話,當問到這句話多次出現(xiàn)的意義時,課堂突然沉默良久,我意識到學生的理解遇到難題了,于是我對問題設計了分步:
1.找到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地方,設問“老師是怎樣寫的?”領會認真吃力四個字所表達的意義。
2.第二次出現(xiàn)學生是怎樣朗讀的?想象嚴肅認真、一遍又一遍的情形。
3.第三次出現(xiàn)是我說的時候為什么會激動?最后再將臺灣民眾和作者的愛國情意凸顯出來。這樣一個引導分析巧妙地分解了學生的閱讀困難。
通過這樣的設計,既是基于教學目標的需要,巧妙地設計問題,又要依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點撥,將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緊緊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使每一個問題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有的放矢,定要有“層”
小學教材中所選的閱讀篇目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是國內(nèi)外大家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設計問題的緣由是讓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據(jù)可循,開拓學生的思路,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所以成功的課堂提問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能夠體現(xiàn)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樣的層次性,做到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夢想的力量》,這是一篇通過故事敘述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的文章,通過之前的學習大家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閱讀技巧,但是鑒于文章篇幅較長,我決定按照閱讀前、閱讀中、深入閱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具體的的教學設計為:
1.閱讀前從題目的兩個關鍵詞“夢想”“力量”入手。夢想是我們心中一種美好的渴望,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夢想,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夢想”。
2.有了對夢想的簡單討論,接著開始學生的粗讀課文時間,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整體感知。這時我的閱讀問題為“文章主人公到底有著怎樣的夢想?”閱讀完成時要能用簡短的語言表述出來。
3.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還有一個關鍵詞是“力量”,夢想的力量就體現(xiàn)在夢想實現(xiàn)的過程中,我的問題為“瑞恩的夢想是怎樣一步步實現(xiàn)的?自己在閱讀中受到怎樣的震撼?”利用這一問題將文章理解升華到情感層面。
通過這樣的設計,問題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者為后面奠定了基礎,后者是前者進一步的深入。如此下去,學生的閱讀步步深入,相應的理解也就逐漸深化,讓文章的主旨大意層層顯露出來,既不突兀又培養(yǎng)了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方式。
三、循循善誘,引導會“疑”
在教育中有句名言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葉圣陶先生也曾提出過“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總是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嚴重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引導學生主動質(zhì)疑才是有效提問的真諦。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藏戲》,這一章的文章選取的都是不同地方的獨特民俗,意在讓大家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節(jié)課一上課我便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組藏戲的圖片和藏戲中的《文成公主》片段,利用視頻的生動形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這是什么戲種???”“人物為什么是這樣表現(xiàn)呢?”“它還有哪些特點?”新媒體這樣短暫的加入就把小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不由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續(xù)我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分析藏戲的特點,讓學生總結藏戲在藝術形式上的獨特性,完成一個主動提問并解決的學習過程。
通過這樣的設計,長期實踐中的引導,可以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有敢問、能問,最終發(fā)展為會問,實現(xiàn)基礎知識掌握到學習能力的提高,甚至是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每一名老師都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根本,在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教學策略方面不遺余力、奮力前行,而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提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輕松而有效。然而教無定法,在后續(xù)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深入研究教材、探究教法,挖掘更多適合小學生的提問策略,使得提問教法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
參考文獻
[1]柴敏路.用有效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4).
[2]李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