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
【摘要】語言的運用簡明、連貫、得體,是中考語文設置的一個能力測試點,同時為了兼顧語法、修辭、邏輯等各個方面,中考語文設置了對句子的銜接這一必考題型。學生掌握銜接技巧去答題,這樣就可做到游刃有余。
【關鍵詞】銜接;觀察;分析;讀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何謂銜接呢?銜接是利用一定的詞語和相應的句式巧妙連接,常用在意思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段與段之間,使篇章前后連貫,脈絡分明。從題型來看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選擇排序型,一類是嵌入式排序型,一類是獨立式排序型,其中獨立式排序題難度最大。此類題重在考查考生對句子結構和順序安排的合理性,理解句子和運用句子組段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邏輯思維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的連貫性等。所以每年這類題深受命題者喜愛。然而考生面對這類題,有的學生束手無策,有的學生望題興嘆。其實只要老師在平時能根據學生的答題難點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得分率。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從哪些角度入手呢?
一、認真讀題 觀察答案
對于學生而言,答題首先要學會讀題,提醒學生審題時做到兩個字“認真”。認真讀題是理解句子、語段的前提和保障,也只有認真讀題才能從局部和整體把握每個分句及整個語段要傳遞的信息,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及目的。答題時可以從答案入手分析,也許可以獲得對解題的有用信息。
例1:所給的答案如下: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我們從所給的答案中可以獲得有用的信息:只能將①③排在開頭,這樣降低了從6個語句中選一句作為開頭的難度,也能為考生節(jié)約時間。
二、關注標點 尋找關系
在審題時,很有必要注意語段和備選句子里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七種點號的使用,能為我們提示語意的表達層次,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常用的標號,能為我們提示詞語的性質、成分之間的關系。
例2:紅星小學門衛(wèi)王煦被區(qū)教育局評為“十大感動校園人物”,他的事跡中最突出的一條是認識全校500多個學生并能叫出他們的名字,為家長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門衛(wèi)感動校園,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服務育人的精神。
①學校里的教師是在教書育人
②這不只是像背書那樣背出來的
③要叫出全校學生的名字,實在不容易
④校園內的管理、服務也無不在體現(xiàn)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幾個學生的名字,很簡單
⑥這是關愛學生、日積月累的自然結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從每條橫線后的標點符號來看,六句話分為三個層次,每層兩句。其中,第一個層次是③⑤,講的是“性質”,而從⑤到③顯現(xiàn)出由易到難的層次。第二個層次是②⑥,講的是“原因”,而從②到⑥顯現(xiàn)出由淺(“背”)入深(“關愛”)的層次。第三個層次是①④,講的是“意義”,而從①到④顯現(xiàn)出由“常”(“教書育人”是常識性觀點)入“新”(“管理、服務育人”是新的理念)的層次。這樣,六句話就形成了“性質——原因——意義”三個鮮明的層次。據此,橫線上的六句話應排列為⑤③②⑥①④,該題的正確答案應為D項。
三、仔細觀察 尋關鍵詞句
(一)抓代詞(人稱代詞、指示性代詞等)
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簡潔性,往往在后續(xù)句子中使用代詞來稱代前文已經陳述、說明的內容,這就為我們排定句子的前后順序提供了一個路標。同樣,如果句子中出現(xiàn)了表示動作主體的名詞,同時還有指代它的代詞,那么我們可以判定,表示動作主體的名詞在前,指代這個名詞意義的代詞在后。
例3:(2015年四川德陽)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他決定要“格”院子里竹子
②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學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
④于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結果因為頭痛宣告失敗
⑤有一天,王陽明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⑤
點撥:在第①④句中有人稱代詞“他”,從所給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他應該是指王陽明,依據人稱代詞的特點來看,①④應該排在第⑤句之后,這樣看來答案只能在ABC三項中來選取,就能排除D選項。其實在排序題中,還有指示性代詞(這、這些、那、那些)等的使用也能給我們提供排序的思路。
(二)抓關聯(lián)詞語
在做語句排序題時,抓住關聯(lián)詞語有時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找到重點句、主旨句。同樣,關聯(lián)詞語代表的語義關系在語段中是邏輯關聯(lián)的,在句子拆分后,我們可以通過關聯(lián)詞語來找到它的上下句。同時關聯(lián)詞語在語句中有強化語義關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連詞引起的句子常常處在后續(xù)位置,這就為我們排定句子的前后順序提供了一條線索。
(三)抓重復詞語
有些考試題的所給可能有很多語句,但不同的語句中往往包含有共同的詞語。這些詞語就是我們解題的關鍵,是我們解題的突破口,因為含有重復出現(xiàn)詞語的語句應是緊密相連的,在解題時緊緊抓住,就能確定句子的先后順序。
例4:(2015年四川自貢)下面從文段中抽出的句子,原來的順序被打亂了,按照文意排序,句序正確的一項是( )
儒家與道家是中國哲學的兩大支柱。_______________莊子進一步將音樂分成“天籟”“地籟”與“人籟”三類,認為只有“天籟”才是音樂的最高層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對人工雕琢的音樂。
①儒家主張入世哲學,重視人生的現(xiàn)實問題,強調藝術對人倫的教化作用
②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和,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的外在效果
③道家最理想的音樂應該是“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
④道家崇尚自然,強調無為和逍遙,反對人們強加于自然的各種行為
⑤從某種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對音樂的,究其實質,他們主要是反對藝術形而下的層面,強調藝術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應當說是儒道兩家在音樂中體現(xiàn)的集大成者
解析:文段主要論述儒、道兩家的音樂關系。⑥句從總的方面論述儒道的觀念;①②兩句介紹儒家對意思及音樂的觀念,所以①②⑥應該放在一起。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將關于道家的③④⑤放在一起。這樣通過找相同的詞語就大大降低了題的難度。
四、用心分析 理清順序
當然要理清順序,首先得弄清語段的文體類型,排序題的語段無外乎記敘、議論、說明和描寫等四種表達類型。語段內部的句子排序時句子根據語意的需要進行的正確組合,這種組合具有不可隨意更改的邏輯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規(guī)律:一般來說,敘述性語段以時間、空間和事情發(fā)展的客觀過程為順序;議論性語段按主次輕重、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因及果、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邏輯順序展開;說明性語段以由遠及近、從外到內、由上到下的空間和先古后今的時間為序;描寫性語段則按定點取景和移步換景的空間順序展開。我們可以根據文體特點理清層次關系,從而恰當排序。時間和空間順序相對簡單些,在此以邏輯順序為例進行分析。
例5:①中國字,天經地義,是中國人心中真正的祖宗和廟堂。②譬如中國人的名字:“芬”“英”“麗華”“衛(wèi)國”,一兩個字就說不盡父母的期待和祝福。③一堆中國字放在一起,便是奇跡。④這樣的文字團結起來,已不只是文字的團聚,而是人心的團聚了。⑤每個活生生的中國字都自我。
A.①⑤②③④ B.⑤③④①②
C.①③⑤②④ D.⑤③②④①
點撥:此語段先用⑤句表明觀點,③句承上啟下,接著用②④兩句舉例論證分析,最后用①句總結深化。所以排序應為D。其實事物之間都包含有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這就是事物的邏輯關系(也就是邏輯順序)。如果我們能夠抓住試題內部的邏輯順序,就可以化難為易。
五、加強讀寫 培養(yǎng)語感
“語句銜接題”給人的感覺是“看上去不難,做正確不易”,原因是這類試題注重語言實際的運用,要求具備較高的語言感悟能力,平時考生因很少從交流感情需要的高度來學習語文,也較少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yǎng)和強化應有的語感,所以要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關鍵還是要持之不懈地多讀多寫多說。
當然以上列舉的技巧并不是絕對獨立的,可以交叉使用。解題方法雖不是什么“靈丹妙藥”,然而可使解題的思路規(guī)范、清晰,可以提高解題的速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們在解答語言銜接試題時,只要能認真讀題,仔細分析,抓住解題的關鍵點,平時注意培養(yǎng)語感,綜合采用上面介紹的技巧,就可以化難為易,輕松過“銜接”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