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要:審美教育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內(nèi)容。一直以來,美術教育與審美教育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將審美教育落實到美術教育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感悟,形成良好的人格。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中美術教學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美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美術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前提,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多樣的學習方式; 就美育來講,教學中充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為目的,使學生個性得到真正的張揚,深切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高中美術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美術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和欣賞,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生只有通過思考和探究,才會產(chǎn)生自己的認識,陶醉在美術作品的優(yōu)美意境中。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形式,讓學生思考。當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學生的藝術細胞就會活躍起來,從而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如,在學習《天上人間──宗教壁畫》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見到宗教雕塑?你知道佛教石窟壁畫的各種題材嗎?帶著對問題的好奇和興趣,學生開始了探究之旅。學生通過欣賞敦煌249窟《狩獵圖》,了解該圖描繪了山林間各種不同的動物,表現(xiàn)手法簡練。通過欣賞,學生知道了很多壁畫的題材是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jīng)變故事、供養(yǎng)人、藻井圖案等。學生通過思考,對于壁畫的理解會更加深刻[1]。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信其師而親其道”,教師要想讓學生相信自己,就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在美術課堂上和學生共同探究藝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陶醉在美麗的作品中。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會敞開,學生的心靈才能夠得到陶冶和凈化,學生才會更直接地體會到美術作品的美。如,在學習《與民族共命運——木刻與漫畫》的時候,教師可以出示徐悲鴻《奔馬》、司徒喬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作品,用親切的語言讓學生討論、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特殊的意義。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會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體會在抗日戰(zhàn)爭和民主革命運動中美術家與民族共命運,他們的作品中都表現(xiàn)了可貴的愛國熱情和歷史使命感,更加能夠感悟藝術作品的魅力和力量[2]。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除了有傳授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目標之外,還有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然而,我國的高中美術教學過去停留在傳播基本美術常識、訓練基礎美術技能的層次上。即使是美術鑒賞部分的教學,部分教師也是介紹美術史,向?qū)W生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按照既定的理論講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象征寓意和創(chuàng)作特色,很少讓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直接的感受,也很少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習慣,教師要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藝術作品時的審美自覺,讓學生主動、科學地感受、分析、鑒賞藝術作品中的美,接受崇高藝術美的熏陶。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審美環(huán)境,通過詳盡、具體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并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內(nèi)容、形式,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四、實行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
由于學生先天性的不同,他們對于美術的欣賞能力和感悟水平也是千差萬別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具體分析,采取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方式和手段指導和點撥他們。當教師采取恰當?shù)姆绞?,學生可以取得進步,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如,在學習《咫尺千里——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介紹中國山水畫悠久的發(fā)展史,讓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已作為人物畫的陪襯出現(xiàn)了;在學習中國畫花鳥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對作品展開討論,讓學生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領會作品的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理念。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和教材的特點,量體裁衣,開展多渠道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4]。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中美術教師要提高對審美教育的認識,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實施審美教育,讓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直接欣賞,感受、理解并分析美術作品中的美感,接受高尚藝術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操,為終身發(fā)展注入永恒不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顏廷剛.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01:48.
[2] 馬新.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提高探討[J].群文天地,2012,10:143+145.
[3] 張君.關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3,18:135.
[4] 劉惠.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4,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