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笑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法語課堂教學普遍性問題的研究,揭示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及表現(xiàn),分析了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歸納了整改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法語課堂 教學 學生 主體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51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teaching French general problems, revealing the reasons and performance problems, we analyze the necess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methods rectification.
Key words French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 main role
近年來,由于留學法國,筆者聽了不少中法教師的法語課,甚至還上過法語一對一輔導課。就整體來講,這些老師組織的法語課堂教學均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通過聽課、學習,也收獲頗豐,縱觀所聽的課,在精彩紛呈的背后,似乎或多或少丟掉了什么,如何改進,我的擔心是否多余,理論上是否正確?本文將具體闡述。
1 問題透析
帶著問題,筆者走進了在法國同類學院排名前三的公立普瓦捷大學管理學院,走進了法國頂尖老師用原版法語教材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課堂。在學習的間隙,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及法國師生交流,向給我們授課的教授和專家請教,反復思考和閱讀相關材料后,思路逐漸清晰。
1.1 問題的根源和表現(xiàn)
隨著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一派新的景象。但我也看到,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這一變化除了帶來熱鬧精彩之外,卻丟掉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比如,在課堂氣氛上,有時候看上去很熱鬧,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學生積極踴躍,氣氛熱烈,可我發(fā)現(xiàn)學生連書本都沒有仔細閱讀,對書本的知識結構不清楚。有的教師受翻轉課堂影響,課堂上讓學生觀看視頻后討論,學生在沒有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其討論的目的不明確。這類法語教師雖然花費了大量精力營造精彩課堂,卻丟掉了最基本的目標,迷失了法語課堂教學的方向。
通過對中外法語教師課堂教學的學習和借鑒,我發(fā)現(xiàn)很多法語教師都會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式學習活動。老師的本意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這無可厚非,但就實際效果來看,很多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大多偏向于表面形式,缺乏實質性的效果和意義。在學生方面,由于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結果往往是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表現(xiàn),普通學生或后進生更多的是在當聽眾,即使他發(fā)表意見也不會受重視。而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有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踴躍提出觀點,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自己的意見總被忽略,這就意味著小組合作式學習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同時也反映出法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
這些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當前中外不少法語課堂上都有這個問題,即學生不能從所謂的熱鬧課堂上切實受益,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1.2 學科特點
法語課程教學應該區(qū)別于普通的文化課教學,不能將知識的傳授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是要讓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法語應用能力,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國頂尖教授的授課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教材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而不是根據(jù)教材照本宣科,在教學過程中淡化教材知識體系,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自主探索,并應用到實踐當中,由學生來挖掘知識,教師只是護航者。同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從教材方面分析,法語原版教材進一步突出了教學的過程性和體驗性目標,摒棄以往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這種顛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轉換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角色,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均圍繞學生展開,不應該一味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以及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夠提高法語課的教學質量,才能夠真正地把培育人的工作做好。
1.3 個人的理解
在法語頂尖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其強調的學生主體性是具有一定意義和理論基礎的,需要教育實施過程中各種內因和外因的協(xié)調合作才能實現(xiàn)其真正意義。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是唯一的內因,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不是制造學習工具,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實現(xiàn)學生主體論的基本前提。從個體角度分析,教師也應該是主體,但從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角度分析,教師則應該被劃分在外因范疇內,此時就不屬于主體,而是客體,是輔助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外部條件。所以法語課堂上學生主體論的實現(xiàn),關鍵在于明確并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并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同時,我們也可以這樣分析:第一句話是前提,第二句話是目標,第三句話是手段,總而言之,打開法語課堂寶庫大門的金鑰匙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2 整改方略
2.1 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念
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需要多方面條件的配合和支持,應該將學習法語的基本規(guī)律作為法語課堂教學的指導,并且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機會,“放開手腳”組織法語課堂教學,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個性發(fā)展提供條件。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在課堂教學時間上的體現(xiàn)。比如法語語法授課,法語教師首先要設置學生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照任務學習語法,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去尋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再將這些知識加以遷移運用。教師的重點任務是講透語法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自讀自悟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思考,并對個別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
其次,在教學空間上的體現(xiàn)。教學空間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指要擺脫教材上的教學設計,避免循規(guī)蹈矩,而是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fā)揮權利,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將學生的疑問與課程知識相聯(lián)系來進行學習、感悟。有了思維的廣度,才能有思維的深度,學生的發(fā)展必須要有廣闊的空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后豁然開朗,既能使他們的綜合能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能激勵他們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思考,在攻克難關后體驗成功的樂趣,將被動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學生主動探索、發(fā)展的過程。
2.2 保證所有學生的學習機會
第一,合理備課。隨著各學科知識結構的發(fā)展和不斷延伸,課本涉及到的教學內容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教材包括的內容不僅有課程知識,還有課外知識以及必要的網(wǎng)絡資源,這就給教師的課前備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了解教材,同時也要掌握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備課,做到難易適中,恰到好處,以便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實施異步教學。每個班級的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發(fā)展和性格品質上都存在差異,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實施異步教學,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照顧。例如教師可以按座位順序設計的課前學生法語新聞發(fā)布、故事講解、分組推舉講課、社會調研案例分析、學生質疑、課后學生小結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機會。另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施異步教學可以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吃得飽”,不會讓后進生失去信心而自暴自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合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法語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任何方式都不可能代替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法語課堂的先行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合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用風趣、生動的教學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更好的發(fā)揮。
第一,導有目標。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教學的指路燈,只有在明確的目標條件下才能保證不迷失教學方向。法語教師要將法語的總體目標和學科特點落實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每個教學活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制定都要做到目標明確。這樣才能明確指導什么,怎么指導,才能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而保證教學課堂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第二,導有階梯。法語結構一般可分為知識結構和邏輯關系這兩個主要層次,知識結構一般能從書中直接找到,而邏輯關系是隱藏在知識結構里的,教師引導的重點在于邏輯關系的理解。所以,教師引導要有階梯,大部分的學生一般對知識結構容易掌握,而往往看不到邏輯關系,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設計的中心問題,以階梯的方式過渡到邏輯關系,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理解教材的邏輯關系,明白教材的編寫意圖。
其三,導有方法。如今翻轉課堂受到很多教師的青睞,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fā)揮的機會越來越多。各種多媒體設備雖然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無法取代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因為再強烈的視覺效果都不如身臨其境,親身體會,所以應該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質疑、延伸質疑、滲透質疑。學生從敢問到善問、從被動到主動、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就是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的過程。質疑的方式有多種,如果質疑方法得當,就會為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搭建了平臺。如果教師施教引疑得法,整個課堂就會顯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
其四,導有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法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課程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習方法的教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獨立獲取知識,減少對課堂、對教師的依賴性。
3 小結
當今,法語課教師面臨諸多的難題和挑戰(zhàn),但不論怎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會使這門課煥發(fā)生機和活力,也只有抓住了這把打開法語課堂寶庫大門的金鑰匙,才能真正展現(xiàn)法語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