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 近年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引入拓展訓練課程已經(jīng)成為一大趨勢。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實驗法研究發(fā)現(xiàn),拓展訓練有較之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優(yōu)越性。因此,建議增設拓展運動選修課、組建課外活動小組、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在實踐上促進拓展訓練的“教材化”、豐富拓展訓練課程的內容、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拓展訓練的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拓展訓練 引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2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roduction of outward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 Through literature fees and experiment found that expanding training has advantag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additional expansion of sport elective course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group set up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model to promote outward development "teaching" of the practice, enrich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courses to expand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expanding training programs to buil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outward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1 研究目的
1.1 拓展訓練背景知識
拓展訓練的英文表述式是“Outward Development”,同時也被稱作“體驗式培訓”。原來的意思是說一艘小船勇敢且義無反顧地離開原來平靜安全的港灣開始了其未知的風險旅程,其目的就是為了要體驗這一旅程當中的各種挑戰(zhàn),并逐步將其戰(zhàn)勝。后來便被推廣和發(fā)展成為了拓展訓練,主要通過對諸如崇山峻嶺和浩海大川等自然環(huán)境或者在社會環(huán)境中設置的人為障礙的利用來實施心理挑戰(zhàn),進而達到熔煉團隊、磨礪心志和激發(fā)潛能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質就是通過一些具有開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來鍛煉團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也因此獲得了廣大師生群體的認可,備受高職院校職業(yè)體育教學的青睞。
1.2 研究的具體目的
一方面,我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亟待解決。在體育教學目標方面,大多還停留在技能培養(yǎng)和強健體質等生理因素上,而對學生價值觀、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情感發(fā)展等心理因素的培養(yǎng)還較為不足;在體育教學方法上,仍舊保持原有的“教師地位主導”的形式,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顯得格外被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在體育教學內容方面,大多是以技能型教學為主,不斷重復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導致厭學情緒高漲,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了較為沉重的負擔。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成效并不明顯,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這些現(xiàn)狀,就顯得極為迫切。
另一方面,當前的社會人才競爭激烈,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在教育教學中更需要適應社會發(fā)展拓展學生素質培養(yǎng)內容、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方式方法。通過研究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課程主要為實現(xiàn)以下目的:一是發(fā)揮拓展訓練在訓練學生團隊意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上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通過實踐嘗試突破原來的體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動參與性、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三是有針對性地組織高職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實踐的積極性。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各種科研成果數(shù)據(jù)庫,包括知網(wǎng)、萬方等,下載數(shù)百篇關于“體育教學”、“拓展訓練”相關主題研究的論文,了解基本概念,尤其是當前學界研究的基本現(xiàn)狀,查漏補缺,并結合《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嚴格扎根教學實踐。
2.2 實驗法
一是通過請教本地拓展訓練領域的專家進一步熟練拓展訓練的技巧;二是對在教學中開始引入拓展訓練的院校教師采訪學習經(jīng)驗;三是在本校教學期間隨機進行抽樣,作為本次實踐的對象,開設拓展訓練課程,跟蹤觀察教學效果;四是訪談授課學生,收集整理學生反饋的教學效果情況。
3 結果與分析
3.1 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盡管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成效卻不是特別明顯。大部分改革沒有走出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桎梏。從內容上看,依舊還是較為傳統(tǒng)的體育競技項目;從教學模式上看,體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舊還是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發(fā)展等依然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在知識接收方面,學生依然顯得非常被動。而拓展訓練則不同,其特殊的場景與典型化的活動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的歷經(jīng)磨難的機會,通過不斷的應對挑戰(zhàn)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毅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都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對學生形成健康身心素質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很好地平衡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拓展訓練成功地將“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這一形式轉變成為了“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完成”的模式,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學生學習動機和潛能,提升其學習興趣,非常符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求,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2 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
“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一模式是傳統(tǒng)體育教學所慣用的基本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同時也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不能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且,禁錮了體育教師的思想,極大地降低了教學的靈活性。拓展訓練則不同,其不僅內容貼近生活、豐富實用,其形式也是趣味性十足、靈活多樣。在與困難的對抗中,不僅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了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拓展訓練中的很多項目都是能夠被移植到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當中的,比如,信任背摔、攀巖以及盲人方陣等,拓展訓練將原來的只注重生理效應的體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實用。
3.3 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與團隊精神
對體育教學而言,其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應該被局限在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體育課程的實踐優(yōu)勢,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綜合素質加以培養(yǎng),比如,良好的精神品質、積極的個人行為以及規(guī)范的團隊行為等等。拓展訓練課程中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典型的組織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磨練學生的心智,熔煉學生的團隊精神,進而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拓展訓練就是通過應對挑戰(zhàn)過程中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深刻地明白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在團隊合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懂得信任、關愛和互助等優(yōu)秀品質的真諦。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課程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著巨大作用。拓展訓練本身所具備的優(yōu)越性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了必然,不僅如此,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不少益處。拓展訓練引入教學不是盲目和冒進的,所有引入的項目都必須要在有效的教學模式下,遵循拓展訓練課程的針對性、安全性、客觀性這三個原則來開展。
(1)針對性原則。高職院校的學生眾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心理特征的人一同參與活動的成效是不高的。而拓展訓練的項目又是非??简瀸W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學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尤其是互不了解,那么在參與活動的時候,效果和效率均會受到影響,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在開展拓展訓練課程時,一定要堅持針對性原則,要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特點、不同個性心理特征以及不同年齡等條件,開展不同的拓展訓練項目。
(2)安全性原則。相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項目而言,拓展訓練課程中的項目的危險系數(shù)更高,所以,這些項目的組織自然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而,在整個項目的開展過程當中,作為拓展訓練教師,一定要堅持安全性原則,著重強調紀律和安全,并做好相應的指導,要保證所有的教學項目都在一個安全的狀況下進行。
(3)客觀性原則。拓展訓練課程的項目內容會受高職院校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周邊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安全因素的影響。即使本地水域資源豐富,也不可能刻意去發(fā)展水上運動,山地資源豐富也不可能刻意去發(fā)展野外訓練。拓展訓練項目的選擇一定要遵循客觀性原則,尤其要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條件,也要充分考慮課程設置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保障學生安全為前提,使教育資源的作用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4.2 建議
4.2.1 拓展訓練課程的實施模式
(1)增設拓展運動選修課。戶外拓展、室內拓展和場地拓展都是拓展訓練的主要環(huán)境,其中,部分室內和場地拓展的內容是能夠被引入到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而其他的大部分內容以及戶外拓展是應用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更為困難。所以,高職院??梢愿鶕?jù)學生的專業(yè)、年級、水平以及個性心理特征等開設更具有針對性的選修課,選修課的上課時間不一定按照常規(guī),可以安排在周末或者假期。同時,上課地點也不一定要在校內,也可以在戶外。至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就可以視校園場地以及戶外的地形地貌條件等特征,進行合理的安排。
(2)組建課外活動小組。高職院??梢愿鶕?jù)本校的基礎設施狀況以及師資條件組建不同的活動小組,比如:協(xié)會或者俱樂部。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都可以進行組建,這樣設計,拓展訓練活動的開展就會更具社會性、實用性和靈活性,除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意識外,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
(3)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皽蕚潆A段→基本訓練階段→總結結束階段”這一三段式的教學模式是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一貫遵循的模式,通常都是通過超大負荷的體育運動訓練來完成教學目標,雖然競技性較強,但是失去了針對性和趣味性,不僅消磨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還淡化了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同時,教師的思維模式也受到禁錮,來來回回,教學的實用性和靈活性都大大降低,對其自身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與職業(yè)價值觀的實現(xiàn)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必須要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要將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有效結合,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有針對性的拓展訓練項目,利用情景模擬、信任摔背以及盲人方陣等項目,增強體育教學的互動性、挑戰(zhàn)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由此不斷強化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并增強其團隊協(xié)作精神。
4.2.2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引入拓展訓練課程的實踐
(1)促進拓展訓練的“教材化”。在高職院校中引入拓展訓練課程項目不能夠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尊重學校辦學特征以及現(xiàn)有資源的基礎上,適當?shù)匾M最為合適的拓展訓練項目,同時,還要對項目本身進行一定的處理,使其經(jīng)歷一個“教材化”的過程。拓展訓練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挑戰(zhàn)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而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而言,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來實現(xiàn)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和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目標。因而,拓展訓練的“教材化”過程就應當要以學生的綜合體能活動作為引導、以團隊協(xié)作和心理挑戰(zhàn)作為重點、以人格完善和體質增強為最終目標。
(2)豐富拓展訓練課程的內容。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都沒有開設過類似的拓展訓練課程,所以,在硬件設施和軟件理論方面都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能夠借鑒。因此,課前的教學內容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拓展訓練課程的內容時,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充分地利用學校內以及學校外的各種體育設施、器材,再對其進行合理布局,盡量達到科學使用的目的。其次,要有效地將課余時間與節(jié)假日等時機利用起來,積極開展郊游、體育節(jié)以及拓展俱樂部等各種形式不同的體育活動;最后,要充分地利用學校周邊的山地、森林、草原和江河等自然資源,開展相應的拓展訓練活動。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在所有的拓展訓練活動中,教師都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拓展訓練項目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實施起來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有差異。這也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教育學和現(xiàn)代管理學相關的知識,對運動醫(yī)學和心理學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需要具備在拓展訓練課程的設計、項目教學指導的實施、隨機的安全應變以及心理的暗示與鼓勵方面的能力。因此,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讓教師對拓展訓練課程的性質做一個較為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解到進行拓展訓練的內涵所在。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積極加入社會拓展訓練俱樂部,盡可能多地參與其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拓展訓練活動,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累積實踐經(jīng)驗,為拓展訓練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構建拓展訓練的課程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拓展訓練課程實施階段性的評價有助于檢驗課程教學的效果,及時總結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去應對和解決。同樣,評價指標的選擇也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和不同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進行,評價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樣,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都能夠被采用。通過這些評價方式,有助于激發(fā)教師教學意識的前瞻性,促進其教學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同時,對學生而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調整學習方向,還能夠幫助學生選擇學習方式,進而促使其學習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李紅艷.關于高職體育教學引入拓展訓練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21:60-62.
[2] 祝福利.對北京部分高校拓展訓練教師人才結構的調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