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軍
【摘 要】初中語文滲透情感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的情感素質培養(yǎng),在情感教育的影響下提升綜合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兼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語文教師必須要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模式束縛,使情感教學成為嶄新的切入點,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做好鋪墊。
【關鍵詞】語文;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在師生良好互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發(fā)展盡心關注和培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教學中關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和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自由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情感教育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優(yōu)秀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增強審美的能力。
何為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具體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按照特定的教學目的,通過適當?shù)慕虒W活動,對教育對象的態(tài)度、觀點、情緒進行關注和影響,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是通過教師、教材、學生三個因素進行的。教材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文字表現(xiàn)的顯性情感和隱含在課文中的隱性情感。教師的情感體現(xiàn)在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和表達、教師本身的表達能力和人格吸引力、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在對教材內容和課堂的理解和反應、對語文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對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以及對教師和同學的情感與熱情等。三要素中教師是主導因素,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藝術,搭建合理的教學結構,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將三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課堂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展開師生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延伸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就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興趣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對那些符合學習目標的興趣要進一步引導培養(yǎng)。教師的精力不要僅放在課堂之內,課余時間也要利用起來多關心學生,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適當開展實踐活動。比如多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如寫作組、書法組等,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并拿出一些好的作品去參賽、展覽;又如朗誦組、情景劇表演組等,可進行公開演出。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有所收獲,而且還能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初中生處于成人與兒童的分離期,此時自我意識強烈、叛逆心理凸顯,在情感和理性上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強迫性的灌輸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是巧妙的課堂導入。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導入時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認知基礎和理解能力,以情感為突破點,以情感人,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得他們自覺地沿著教師的情感預設,步入課堂。
二、借助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
語文學科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因素的學科,在教學時要傾向于用文字表達感情,這些感情都是依據(jù)特定的情境產(chǎn)生的?,F(xiàn)代先進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因為語文教學素材十分廣泛,文學作品是通過文字生動的描繪人物、書寫歷史、展現(xiàn)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畫面將教學內容立體、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出與作品相符合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為此,需要教師在講解時結合文中的情節(jié)進行模擬,重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教學效果非常不錯。例如,在分析《春》這篇文章時,就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春的景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渲染下感受春的美,通過渲染,將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此時,再導出《春》這篇課文,并利用文章中的優(yōu)美文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都能更好地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愉悅感情。例如,在講授《桃花源記》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配上優(yōu)雅的古箏曲,讓學生配樂朗誦,學生在婉轉清雅的樂曲中,觀賞著田園優(yōu)美寧靜的畫面,感受著陶淵明超凡脫俗的詩句,自然體會到了恬淡祥和的意境,增強了對自然的熱愛和高尚的向往,實現(xiàn)了課堂情感的升華。
三、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蔽膶W作品以文本形式展示給學生,這種外在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能召喚學生更好地運用已有的心理體驗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進而再構建、再創(chuàng)造,產(chǎn)生豐富的心理體驗,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時,則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之審美境界。例如,當欣賞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文時,我們會為詩人的這種欣喜若狂、激動和輕快的心情所感染;當我們在欣賞《囚綠記》時,也會為詩人那種忠于祖國的情懷而震動;當欣賞馮君莉的《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時,同樣也會為青海湖的奇麗色彩而心馳神往,并且留戀忘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引導學生打開心扉,用心去體會作者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做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在探究中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
為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將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要素挖掘出來。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具有較為豐富的情感內涵,比如說歌頌祖國、贊揚人民、事業(yè)追求等。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時,要主動將教材中這些豐富的情感因素挖掘出來,將文本中深層次的“情感”要素挖掘出來,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真正體會到文章作品中的深層蘊含,借此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益,將語文作品的深層情感要素充分挖掘出來。首先需要教師將自身的情感與文章中的情境有機融合在一起,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分析看待問題,并與作者同愛同恨,這樣也利于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使學生也能就教材中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為最終實現(xiàn)感染學生的目的奠定基礎。例如,在分析《天凈沙·秋思》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從文章中挖掘“老樹、枯藤以及昏鴉”所蘊含的蕭條情境,渲染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也能產(chǎn)生斷腸人在天涯之情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情。
四、結合課外活動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延伸
適當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比方說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等,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積極向上之情感,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受到思想熏陶。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適當拓寬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比如詩歌朗誦講演比賽,成語、古詩、文學知識競賽,開展討論會,做手抄報等實踐活動。在古詩朗誦、講成語故事活動中,學生能掌握更多的古詩知識與成語典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課外閱讀還能適當補充、深化、鞏固課內知識,這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好充分準備。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鑄造美好的心靈,陶冶情操。要培養(yǎng)學生的豐富感情,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與之相應的情感因素,并恰當運用情感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觀念。這樣既能使學生學到應學的知識,又能豐富他們的頭腦,提高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為明.“交往視域”中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及實施辦法[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7).
[2]李月霞.如何客觀理性地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