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勤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于表達”是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寫作的核心內(nèi)容。而學生的“樂寫”則源于教師的“四勤”。
【關(guān)鍵詞】學生樂寫;教師四勤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樂于表達”又是寫作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但如今有許多學生不但沒有寫作的興趣,反而是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究其原因是學生無話可寫。教師們都知道告訴學生多觀察、多閱讀、多寫作是寫好作文的法寶,那為什么學生有了這個法寶卻擺脫不了難以下筆的困擾呢?我想,那是因為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法寶。而責任就在于我們的老師沒有給學生做好使用這些法寶的示范。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因素很多,教師的示范是首推的。所以,我認為,要讓學生多觀察、多閱讀、多寫作,以達到“樂寫”,教師首先就得做到勤觀察、勤誦讀、勤寫作、勤激勵。
一、勤觀察
作家可以用筆描繪出生活的豐富多彩,而我們的學生面對同樣的生活卻是無從下筆,這是為什么?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的學生不是缺少寫作的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素材的眼睛。他們往往對身邊的人、事、物熟視無睹,這是為什么?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沒有觀察的意識,更沒有觀察的方法。所以,教師的“勤觀察”就是引領(lǐng)學生留意生活,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習作素材的良方。
1.多看
從教多年來,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隨時、隨處觀察的習慣。因為我明白。只有教師知道的越多,才能讓學生了解得更多。要讓學生收集寫作素材,教師必須率先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有價值的素材。上班途中、校園里的人與事,景與物,都是不容錯過的對象,每每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素材或告知于學生,或立即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有一次,正在上語文課,突然刮起了大風,圍墻邊的柳條在教室的窗外狂舞,吸引著學生的眼球。我馬上停下課,讓學生盡情欣賞狂風肆掠的景象。待風停止后,及時指導學生寫作。那時,學生臉上看不到一點為難之色,靈動的文字在學生的筆下盡情流淌。
對觀察對象,我總是自己先細細地觀察,心中有數(shù)了,再指導學生觀察。在觀察圍墻邊開花的柳樹時,我注意到綠葉中間夾著幾片未掉落的黃葉。于是,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并展開想象。學生有的說“那是孩子舍不得離開柳樹媽媽,緊緊地依偎在媽媽的懷抱里呢!”,有的說“枯葉是資深的舞蹈家,她正和年輕的舞蹈家們在春風中共舞呢!”。這些豐富的想象讓這幅充滿自然之美的畫面又增添了令人動容的溫馨、和諧之美。如果沒有提前細致的觀察,或許這些細節(jié)就被忽略掉了。這樣的觀察指導讓學生明白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
為了以典型活動豐富學生體驗,激活學生表達欲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習作,我還想辦法把生活搬進課堂。發(fā)豆芽、釘紐扣、貼對聯(lián)┅┅學生在愉悅中既受到了教育,又輕松地完成了習作。
2.多聽
聲音無處不在。路上車輛的鳴笛聲,校園里學生的讀書聲,市場上商販的吆喝聲……這些聲音構(gòu)成了生活的旋律。因為這些聲音我自然而然就會去關(guān)注生活的細節(jié)。也許很多老師已習慣了上課鈴響進教室,下課鈴響回辦公室。而我卻習慣了早到教室遲離開。因為我喜歡來到學生中間,或者作為旁觀者靜靜地傾聽學生的聲音,或者作為參與者,隨意和他們聊聊。學生們也習慣了,沒有拘謹,有的是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表達。他們的聲音傳遞給我很多的信息,當然包括許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我也會適時地提醒學生將有價值的素材收進自己的素材庫里,或者及時寫作。學生沒有固定交日記的時間,教師隨時接收,隨時指導。
一天,我剛走到走廊,就看見許多學生在高興地談?wù)撝裁?。我忙走過去打聽,原來是上節(jié)課開始上課時值日班長呼口令鬧了笑話,惹得全班哄堂大笑。雖然已下課了,但大家的心情還未平復(fù)。于是我馬上決定語文課改上作文課,將上節(jié)課發(fā)生的事情寫成一篇習作。這樣的習作,對于學生來說是輕松而愉快的,絕無“難以下筆”的苦惱。
生活是習作素材的源泉。每一位學生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們身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千變?nèi)f化的事?;蛟S沒有別人的提醒,那些有價值的素材就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了。
教師的“勤觀察”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寫作素材。更重要的是逐漸讓學生明白了如何去收集有價值的素材。只要關(guān)注生活,觀察生活,寫作素材無處不在。
二、勤寫作
教寫作好比教游泳。要教會學生寫作,教師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手畫腳,該下水時就得下水,以做示范。不然,則是坐而論道。但有老師認為寫下水作文就是在誘引甚至逼迫學生模仿老師,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生硬模仿,而限制思維的發(fā)展。我卻認為,在與學生共同參加某項活動后,布置學生寫,自己也寫,有時和學生同時寫,有時閱讀完學生的草稿后寫,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另一方面經(jīng)歷寫作的過程,才更清楚學生寫作的心路歷程,從而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更何況小學生閱歷淺,積累少,要想在他們這張幾乎等于空白的紙上描繪出豐富的圖案,不交給他們更多的寫作方法,語言素材怎么行?這些寫作方法、語言素材哪里來?不可否認,教師的下水作文就是學生易于接受的一個很好的來源。
比如我在組織學生做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后,先叫學生自己寫,接著把全班學生草稿瀏覽一遍,找出典型問題,針對問題寫好范文。然后選一篇學生的典型文章,原文抄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討論,最后老師歸納優(yōu)點,指出通病。這時,學生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到底要怎樣寫才符合要求?于是,老師出示范文,又組織學生討論,范文好在哪兒,然后再修改或重新寫作。在這種對比、修改中,學生逐漸懂得了如何寫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三、勤誦讀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睕]有豐富的語言儲備就不可能寫出洋洋灑灑的文章來。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豐富了知識,積累了好詞佳句,學到了表達方法,才能寫出生動、新穎、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章來。正如大詩人杜甫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呢?小學生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師,所以合格的語文老師應(yīng)該是一名朗讀愛好者,是一名朗讀示范者,能高質(zhì)量朗讀作品,甚至是背誦作品,那么學生就會心悅誠服,群起效仿,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不知不覺愛上閱讀。而且,放聲誦讀,才會記得牢靠,有利于進一步理解。魏巍先生對文學的興趣也正是源于他的老師“愛詩”、經(jīng)常給他們讀詩,甚至他長大之后,仍記得老師所教讀的詩。
所以,我認為,語文老師的示范誦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千萬不要吝嗇。每周,除了課本上的作品,我都會給學生精心準備至少兩篇文質(zhì)兼美的名段名篇,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誦讀。在我抑揚頓挫地誦讀中,學生倍受感染。往往一兩遍后,學生便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誦讀。在誦讀中,學生體會著語感,品味著作品的情趣和神韻,積累著豐富的語言。
俗話說: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日積月累的誦讀中,學生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漸形成文學積淀,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增強,自然不會越寫越怕,越寫越差了。
四、勤激勵
激勵是教師教育學生一種必要和有效的手段,是促進學生進步的催化劑。如何讓學生享受到寫作成功帶來的快樂,保持寫作的熱情,激勵必不可少。激勵的方式很多:對習作進行“賞識性快評”;將優(yōu)秀習作張貼在教室外面的展示欄里,給全樓層的學生欣賞;給日記優(yōu)秀的學生發(fā)喜報,每每得到喜報,學生的欣喜溢于言表……這其中對習作進行“賞識性快評”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的作文我加班加點都會在當天賞識性批閱完畢,然后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習作中的精彩之處,這樣一來,學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在交流中相互取長補短。
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習作的閃光點,了解他們寫作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勤激勵,就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向上的積極性,寫作水平自然也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