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 要】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語文教學要加大對學生閱讀量的投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怎樣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高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一課題備受我們初中語文教師關注。我們要用閱讀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能力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語文教學要加大對學生閱讀量的投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因此,怎樣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一課題備受我們初中語文教師關注。對此,我們要用閱讀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可能會影響閱讀教學的開展,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學生閱讀淺顯,教師分析支離破碎
當前的閱讀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偏見,就是學生的閱讀淺顯,根本沒有深入去閱讀文本,有的學生在教師上課之前,還沒有閱讀過文本,這樣的閱讀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因為學生根本不懂文本的具體深入的內容,也沒有對文本作出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課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或者是淺表層次的理解,學生是這樣,教師更是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有的教師在上閱讀之前,自己也沒有深入讀過文本,而是粗略的閱讀了一些教學參考書,就根據(jù)參考書上的理解和評析進入課堂,這樣帶給學生的也是淺層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或是錯誤的,課堂上,教師分析文本,還是采用了庖廳解牛式的教學,把一篇完整的課文,進行肢解,分析的支離破碎,不成面目,甚至的斷章取義。
2.學生討論不足,分歧消除太快
有的教師為了上課的進度,當學生剛剛開始進行討論探究時,就急于打斷學生的討論,學生根本沒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討論就結束了,討論流于形式主義,沒有真正的實效。當學生在某一問題上產生意見上的分歧時,教師又馬上將自己的所謂的準確答案告訴了學生,學生來不及思考,就被迫接受了教師的灌輸。
3.學生咀嚼欣賞不足,理性說理太快
這也是教師在閱讀教學常見的誤區(qū),當學生真正感覺到文本內的妙處時,正要細細品位欣賞之時,教師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訴了學生,使得學生認為教師的分析永遠是對的,學生的欣賞是不到位的,是淺層次的,而我們的教師,總是用一種成見的方式教學學生,有的對著參考書上的說法,強行教給學生,讓學生接受教師的觀點。
4.入情不夠,學生的情感交流較少
我們有時上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這自然是一件十分可喜的好事,有的文本的確需要學生之間的感情的激發(fā)與共鳴,尤其是文本中的人或事與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共鳴,但是,我們有的教師怕這樣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過分的入情會導致學生的情感的失控,就草草結束討論,把學生的情感換回來,這樣勢必造成教學的缺失,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
5.課堂以教師提問為主,學生不敢提問題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語文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依然十分嚴重,整堂課都是由教師為中心,課堂成了教師提問的課堂,學生始終圍繞教師的問題轉,沒有自己的問題,也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生怕提了問題,遭到老師的難堪,甚至提問的不當,被教師打住,這樣的閱讀教學,根本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而學生的學習也是被動學習,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壓制,思維能力遭到了限制,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與新課程提倡的理念是相違背的。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是一臺圍著老師轉的機器,像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會死記教師的答案,根本不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實在是可怕的現(xiàn)象。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基于以上兩點,語文閱讀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營造啟發(fā)式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參與,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
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如果對某位老師很親近、很喜歡,對這位老師的課就會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好這一學科的知識,在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啟發(fā)式閱讀首先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2.注重教學內容的啟發(fā)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并結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生活經驗,努力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吸收時代信息,收集閱讀資料,來擴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生動。所以,閱讀教學也要打破課堂和校園的圍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向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探究,引導學生將教材里的一些課文與生活中的觀察實踐結合起來,這比教師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動。
3.鼓勵質疑,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意識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活動,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努力為學生提供“再創(chuàng)造”活動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動地獲得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質疑時機。一般來說,質疑可分三個階段,即課前、課中、課后,每次質疑的時間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選用恰當?shù)恼T導方式,并進行調控。
4.倡導感悟學習,探索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其成為知識獲取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除了要注重學法傳授,還要強調個性??上扔山處煹湫褪痉?,展示學法,再舉一反三,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悟出學法。每一篇課文都是一曲優(yōu)美的旋律,在教學時要激發(fā)學生用心去感悟、內化課文內容,放膽讓學生去想象和聯(lián)想,讓學生能夠在多種思想和觀點中碰撞,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結尾處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學生由此展開想象:“如果于勒體面地回來了,結果會怎樣?”這樣肯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像打開了潘多拉的匣子,同學們將會暢所欲言,討論的場面該會是多么得熱烈。
5.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培養(yǎng)啟發(fā)式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huán)境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要開展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語文活動中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新課改后,《語文標準》也更加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那么,要開展哪些語文課外活動呢?
(1)課外閱讀。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創(chuàng)辦圖書角、剪貼材料、故事會、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報告會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還應當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把讀書的感受寫下來,并摘錄精彩的詞句。
(2)個人活動。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只有提供給學生個人活動的各種機會,如采訪、出黑板報、自編手抄報、自編童話故事書等,才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和獨立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實踐能力。
(3)興趣小組活動。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如讀報小組、讀書小組、評論小組、創(chuàng)作小組等,通過對文藝作品的閱讀評論,提高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通過學習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和創(chuàng)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