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币虼耍绾翁岣哒Z文閱讀教學評價的效果,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成為教師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教師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豐富評價的語言,以鼓勵性評價為主,積極運用延時評價,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突出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從而體現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閱讀;評價;激勵;寬容;延遲;啟發(fā);多樣
學習是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的重新建構過程,通過建構,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知識并非客觀存在,它對于不同的學習者來說,具有主觀性,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更是這樣。所以,現代教育界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地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提出“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等等。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轉變觀念,努力營造一種情融融,意切切的教學氛圍,以靈活的教法,新穎的學習方式關愛學生的成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學會學習,這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才能體現現代教育理論的教學觀,使學生成為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語文的主人。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椋禾骄康?、自主的、快樂的學習方式。
一、教師的評價研究
在閱讀評價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正音朗讀、情感朗讀為學生作示范。而且更要有雙敏銳的眼睛,一副靈敏度的耳朵,善于捕捉學生日常閱讀中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及時作出形成性評價,并對學生作好每學期、每學年、每學段閱讀能力的終結性評價。
1.激勵性評價
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天性,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正是這種內驅力,激勵學生不斷地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得到肯定性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使學生學習成功的需要得到滿足,使學生的動機、態(tài)度、情感、人格等因素處于并保持積極、活躍、協調的狀態(tài),必然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激勵性評價實現了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使課堂充滿的是豐收的喜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運用激勵性評價。
2.寬容性評價
由于自身的生活經驗、社會閱歷、文化積淀的不同,所以,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往往對同一個閱讀教材的理解有所不同,甚至有的同學會回答不出來。然而每個學生都有被尊重的愿望,學習成績不太好,理解能力不太強的同學也不例外。在學生“手足無措”的時候,教師給予寬容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你的目光告訴老師你理解了,但一時說不清楚,你先聽聽其他同學是怎么說的,好嗎?”這一寬容性評價就是一種尊重和理解,教師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體面地坐了下去,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3.延遲性評價
現代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基本知識和本領,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渴望、樂趣和主動學習的心理品質。這就要求教育者轉變教育觀念,努力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心理。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倡導自主學習方式,改變那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能過早的進行評價,而應該是靈活地運用“遲延性評價”的原則,留出充裕的時間,還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想象、深入探究、暢所欲言、互相啟發(fā)、集思廣益,以獲得更多、更美好的創(chuàng)新的靈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將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4.啟發(fā)性評價
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新理念倡導下,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是給學生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分數并與他人比較,而要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懷、關愛和關注,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通過評價發(fā)現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二、評價方式力求多樣化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評價的方式要力求多樣,集中評價方式穿插進行,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1.活動式評價
閱讀能力的評價過程應始終保持動態(tài)化,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循環(huán)漸進的轉變與發(fā)展,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重視閱讀行為活動記錄和表現反饋,是評價處于開放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
2.目標式評價
上課前可以給學生發(fā)一張“聽課評價表”。讓他們認真閱讀,上完課進行自我評價?!奥犝n評價表”可以從:學習態(tài)度、讀書水平、學習效果、自我反思這幾個方面設計。這樣的教學活動有著清晰的目的性,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學生們明白了本堂課程的關鍵所在,有目的的學習,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行為,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3.總結式評價
課堂上教師會有自己的突出教學方法和策略,那么學生理解和吸收了多少呢?一節(jié)課結束后可以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學到了哪些好的學習方法?談談自己的收獲?!边@種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學生從閱讀的角度回顧學法,哪怕是一點一滴,也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學會閱讀方法,形成閱讀和思維的好習慣。
總之,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習方式的評價問題,這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長遠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變革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式,探索生動活潑又適應學生個性特點的多樣化學習方式,構建并實踐評價的新體系,使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學生全面而具個性的發(fā)展。
三、小結
在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發(fā)展評價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應更多的注重評價激勵和反饋功能,通過多形式的評價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愛學語文,主動學語文,全身心的投入語文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生成與提高。
參考文獻:
[1]智占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方法[J].軟件:電子版,2015(12):243-243.
[2]楊九俊.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余林.課堂教學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袁艷(1988~),漢族,女,籍貫: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工作單位:涇川縣高平鎮(zhèn)三十鋪小學,學歷:大專,職稱:小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