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鵬飛
【摘 要】興趣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初中地理是一門比較簡單的、容易理解的學科,但是很多學生的地理成績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地理知識沒有興趣引起的。如何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率,是值得地理教師思考的。
【關(guān)鍵詞】興趣教學;教學理念;效率
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chǔ):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特別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
一、充分利用好地圖
地圖是一種內(nèi)容豐富、地形清晰、圖例清楚的地理教學的直觀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在教學過程中,使地圖和教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就能做到生動具體,概念深刻,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而且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技能,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地圖教學,指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正確方法。地圖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抽象的內(nèi)容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精心選擇恰當、新穎的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會看地圖,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至關(guān)重要。讀地圖時要仔細地觀察,積極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教師應及時對學生提取的信息進行恰當?shù)目偨Y(jié)歸納,讓學生學會一圖多思,多圖并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歸納思維的能力。鍛煉學生繪制圖表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地理課思維的開拓具有很好的啟發(fā)效果。
二、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從各種感官誘發(fā)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由于受師資、教具的影響,形成了大多數(shù)學校,尤其是初中學校的地理教師上課僅憑“一本書、一張嘴、一只筆”照本宣科的教學局面。久而久之,當然是教師教之無味,學生學之更無味。這種惡性循環(huán),正是學生不愿學的真正原因。即使條件稍微好點的學校,地理教學過程也基本上是教師口頭講授,利用板圖、地圖、模型、儀器等直觀教具進行形聲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聽覺器官來感知知識,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師的講述無論如何生動、形象,也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怎么辦?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解決辦法——利用現(xiàn)代化電化教學手段,從全方位、多感官調(diào)動學生,從而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電化教學能運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如電子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幻燈、投影等),能把大量的形聲教材轉(zhuǎn)化為形聲影像,呈現(xiàn)在學生視野中,把學生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整到“身臨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實感,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把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的功能同時發(fā)揮出來,加強了教師的講授效果,強化了課本知識,使教學效果達到了較高的層次。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要比抽象的東西更易被感知和記憶,看過的印象要比聽過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三、開展課外實踐教學
開展課外實踐教學也是地理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和整體素質(zhì)。在實踐中,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實際環(huán)境,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實踐的模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讓學生去一處地貌進行考察,然后讓他們自己提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而對這些進行分析。同學們通過對地貌的認知觀察,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地理知識,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地理特長。一些地理學習差的學生,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下,確切地說是興趣的吸引作用下,必然會努力去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很多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地理課堂中再也沒有了以往的乏味,而是個個充滿活力。教師也會受到這種氣氛的影響,他們教課更積極,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shè)法去調(diào)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才能加強地理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是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應永遠值得重視的問題。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 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會有一種教學模式可以適應不同時期、不同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找到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產(chǎn)生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邱子興.初中地理的趣味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1,(15).
[2]簡文妮.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科學發(fā)展觀之我見[J].吉林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