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和根
【文本解讀】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兒子感冒發(fā)燒,母親覺得這是讓孩子學會看病的最好時機,便讓兒子自己上醫(yī)院看病??僧攦鹤幼叱黾议T后,母親就開始后悔,旋即擔心,繼而自責,內(nèi)心可謂備受煎熬。在兒子“凱旋”而歸時,母親懸著的那顆心終于放下,同時也更堅定了自己的做法——讓兒子學會獨立。
課文的前半部分以語言描寫為主,著力表現(xiàn)兒子對父母的依賴和母親讓兒子獨自去看病的猶豫不決。后半部分則運用大量細膩的心理描寫來展現(xiàn)母親在嘗試“放手”的過程中的痛苦心路歷程。兒子走后,她開始后悔,認為這是給兒子“雪上加霜”,應該先“領(lǐng)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很顯然,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占了上風。在等待兒子回來的時候,她覺得“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的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多么形象而真實的描述,因為擔心兒子,所以兩個小時變得異常漫長。因為擔心兒子,所以心里開始胡思亂想,竟想得疼痛難忍。愛子心切的母親已然忘了自己這樣做的初衷,“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如果說關(guān)心、呵護、疼愛是感性的愛,那么對孩子負責,讓孩子學會獨立就是理性的愛。此刻,感性的愛完全戰(zhàn)勝了理性的愛。兒子回來了,“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理性又重新占領(lǐng)制高點,母親“放手”的決心也更堅定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就這樣在作者一次次的內(nèi)心斗爭中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除必要的生字詞學習和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了解之外,不宜涉及太多學習點。“面面俱到,等于面面沒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一瓢”便是本文真實而細膩的心理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切入心理描寫。然后引領(lǐng)學生品味心理描寫的句子,感受母親情感的變化,體會這份獨特的母愛。當然,還可以由讀到寫,鼓勵學生嘗試寫一個心理活動的片段。這樣的學習,想必學生會學得更深刻,更有收獲。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準“掙開”的“掙”,“埋怨”的“埋”的讀音,理解“打蔫兒”“怔住”“艱澀”“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聊勝于無”等詞語的意思。
2.讀通讀順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品讀心理描寫的句子,感受母親試圖放手卻又不舍的情感變化,體會獨特的母愛。
4.學習同類型文章,嘗試進行心理描寫,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預設(shè)】
一、課前學習
教師布置學生課前自學。自學的內(nèi)容及要求如下:
1.讀準課文中的11個生字,并找出生字在文中組的詞語讀一讀。其他沒把握讀準的字音查字典確認。
2.運用自己拿手的方法理解“打蔫兒”“怔住”“艱澀”“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聊勝于無”等詞語的意思。
3.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4.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畢淑敏的人生經(jīng)歷及文學成就。
二、課中學習
(一)前學檢測
1.檢測對作者的了解。學生自由發(fā)言,要求交流最想告訴別人的一點。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女兵—醫(yī)生—作家。
2.檢測課文11個生字的認讀情況。出示卡片,指名認讀生字,并說出該字在文中所組詞語。讀正確的其他學生跟讀2遍,讀錯的請其他學生糾正,并讓其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它的,然后再讓讀錯的學生讀2遍。
3.檢測文中多音字認讀情況。課件點出“掙開”“埋怨”兩個詞,指名學生認讀,讀正確的再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附帶檢測學生練讀課文的情況)。讀錯的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糾正。
4.檢測文中詞語的理解情況。先讓學生質(zhì)疑預習時沒弄懂的詞,如果學生沒有提,則教師向?qū)W生提問。在學生解釋詞語時,教師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語言表達,還要讓學生說說解詞的方法,并板書總結(jié)(查詞典、百度搜索、請教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逐字理解再合并、抓關(guān)鍵字理解……)。
(二)深入研讀
1.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以文中“按圖索驥”一詞切入,引導概括主要內(nèi)容。(師:剛才我們交流的詞語中有一個詞包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p>
(1)課件出示“按圖索驥”的故事,生默讀故事,說說在這個故事中“圖”和“驥”分別指什么?生交流:“圖”指伯樂寫的《相馬經(jīng)》,“驥”指千里馬。
(2)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文中“按圖索驥”的“圖”和“驥”又分別指什么?(按“生獨立默讀思考—小組交流—小組代表匯報”的程序進行)“圖”指看病的方法(指名學生讀第18自然段母親的話,既讓學生明確“圖”的所指,又附帶檢測學生課前練讀課文的情況),“驥”指學會看病。
(3)請結(jié)合以上理解,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先學生獨立思考,試說,再小組交流、比較、修改,最后小組成果匯報。教師評價各組概括的優(yōu)劣,并提出修改意見。
2.品味母親的情感變化。
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作特點切入,抓心理描寫品味母親的情感變化。
(1)再次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凸顯一點: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板書:心理描寫)
(2)畫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細細品味,從中你體會到了母親怎樣的情感?在相應的句子旁做批注。學生默讀課文,獨立做批注—小組成員交流,相互糾正、補充—小組代表匯報。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在重點句上展開討論,分享看法。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后悔:心疼孩子)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擔心:怕孩子出事)
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自責:愛子心切)
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堅定:讓孩子學會獨立,讓自己學會放手)
(3)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生交流發(fā)言。(既疼愛孩子,又對孩子負責)她詮釋出的母愛是什么?(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3.嘗試寫心理活動片段。
課文的前半部分以語言描寫為主,鮮有心理描寫?,F(xiàn)在就請你來為作者補一處:
“這次,當我又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甭?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怔住了?她的心里會在想什么呢?在此處補寫一個心理描寫。
學生各自寫后交流評價。
三、課后學習
1.自主學習畢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剝豆》(附后)。
自學要求:①獨立或與同學討論解決文中不懂的詞語意思。②用簡要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③抓住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品味母親情感變化,尋找引起變化的原因。④說說文中的母愛是什么。
2.編一張以“愛”為主題的小報。
可以獨自完成,也可以兩個人或幾個人合作完成;文字可以自己寫,也可以摘抄。要求編得圖文并茂,精致美觀。
附:
剝豆
一天,我與兒子面對面坐著剝豆。當翠綠的豆快將白瓷盆的底鋪滿時,兒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個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將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問:“想比賽?”
“對?!眱鹤友蹌邮謩儯鞯鼗卮?。
“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幾粒?!蔽艺f著,順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這樣,才能試出我的速度?!?/p>
一絲喜悅悄悄涌上心頭,我欣賞兒子這種自信和大氣。
一時,原本很隨意的家務(wù)勞動有了節(jié)奏,只見手起豆落,母子都斂聲息語。
“讓兒子贏吧,以后他會對自己多一些自信?!边@樣想著,我的手不知不覺地慢下來。
“在外面競爭靠的是實力,誰會讓你?要讓他知道,失敗、成功皆是常事。”剝豆的速度又快了起來。
兒子手不停歇,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兩個容器里。見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憐愛,剝豆的動作不覺又緩了下來。
“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毕氲竭@些,我的節(jié)奏又緊了許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剝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難以比較,但憑常識,我知道兒子輸定了。我正想淡化結(jié)果,他卻極認真地拿來一個碗,先將他的豆倒進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樣的碗來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來了,像一個隆起的土丘。
“你贏了。”他朝我笑笑,很輕松,全然沒有剝豆時的認真和執(zhí)著。
“是平局,我本來有底子?!蔽壹m正他。
“我少,是我輸了?!睕]有賭氣,沒有沮喪,兒子的臉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顧后,小心翼翼,實在是大可不必。對孩子來說,該承受的,該經(jīng)歷的,都應該讓他體驗。失望、失誤、失敗,傷痛、傷感、傷痕,自有它的價值。生活是實在的,真實的生活有快樂,也一定有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