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列·沙比汗 張麗萍 阿衣很·賽比汗
摘要 比較不同NaCl濃度(0、0.4%、0.6%、0.8%、1.0%、1.2%)(鹽濃度)下,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苗期的生長情況。結(jié)果表明:低鹽濃度下,對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的生長沒影響,鹽濃度大于0.6%時,株高、分蘗數(shù)、存活苗數(shù)和生物量隨濃度的增高呈下降趨勢,中間偃麥草所受的影響小于偃麥草;中間偃麥草能抗1.2%的鹽濃度,而偃麥草在0.8%的鹽濃度下嚴重受到鹽害,植株已枯黃死亡。2種牧草相比,苗期的耐鹽性中間偃麥草高于偃麥草。
關(guān)鍵詞 中間偃麥草;偃麥草;苗期;耐鹽性
中圖分類號 S543.0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277-02
新疆鹽堿地成為我國鹽堿地分布范圍最廣、面積最多的地區(qū)。據(jù)統(tǒng)計,區(qū)內(nèi)現(xiàn)有耕地398.78萬hm2(不包括旱地),其中鹽堿地達127.90萬hm2,約占耕地總面積的32.07%[1]。因此,應改良和選育抗鹽性和抗旱性強的牧草品種,使之適應鹽漬和干旱環(huán)境條件。
偃麥草屬植物系禾本科多年生根莖-疏叢型優(yōu)良牧草,也是改良小麥不可缺少的野生基因庫。其中,中間偃麥草的適口性好、產(chǎn)量高、營養(yǎng)價值高,是建立人工草地的優(yōu)良草種[2-3];偃麥草具有長而發(fā)達的地下橫走根莖、具強抗旱和抗寒性,適于進行改良天然草地、水土保持、固土護坡[4]。大量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來源、不同品種或材料,其適應性、抗逆性等均存在明顯差異。
苗期對鹽堿、水分虧缺較為敏感,此時的鹽堿含量、水分脅迫威脅著幼苗的生存[5]。通過對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在不同濃度NaCl(以下簡稱鹽濃度)脅迫下苗期耐鹽能力的比較,旨在對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進行早期鑒定,發(fā)掘可供耐鹽育種或鹽漬土生產(chǎn)直接利用的優(yōu)良牧草種質(zhì)資源,為鹽堿地人工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開發(fā)奠定基礎(ch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牧草品種為中間偃麥草[Elytrigia intermedia(Hest)Nevski]和偃麥草[Elytrigria repens(L.)Desr]。2份偃麥草種質(zhì)材料均來自新疆畜牧科學院草業(yè)研究所旱生牧草研究中心試驗基地。供試NaCl 為化學純(純度>99.9%)。
1.2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shè)置6個NaCl濃度處理,分別為0、0.4%、0.6%、0.8%、1.0%、1.2%,其中以不含NaCl(0)作對照(CK),每處理3個重復。為檢驗種子材料的發(fā)芽能力首先做了發(fā)芽試驗,取大田土壤(非鹽堿地)過篩,并拌入適量蛭石,參試材料的種子經(jīng)人工粒選后均勻播撒,待苗長到2葉后移栽到黑色(不透光)塑料盒里面,取生長一致的10株苗均勻分布到黑色塑料盒中,用調(diào)整過的Hoagland營養(yǎng)液(0.5 mmol/L NH4H2PO4,2 mmol/L KNO3,0.1 mmol/L Ca(NO3)2·4H2O,0.25 mmol/L MgSO4·7H2O,46 μmol/L H3BO3,0.3 mmol/L Fe-citrate,0.8 μmol/L ZnSO4·7H2O,9 μmol/L MnCl2·4H2O,0.35 μmol/L(NH4)6Mo7O24·4H2O,0.3 μmol/L CuSO4·5H2O)進行水培。待苗生長3周后,分別用設(shè)計鹽濃度進行鹽處理。試驗期間及時補充水分,記錄幼苗鹽害表現(xiàn)等。
1.3 測定內(nèi)容及方法
鹽脅迫14 d后,測定10株苗從土壤至最長葉葉尖的長度及分蘗數(shù),以其平均值作為株高及分蘗數(shù)。鹽脅迫20 d后,觀察每盆中存活植株的數(shù)目;同時取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生物量,冷卻到室溫后稱重。計算公式如下:
相對株高(%)=(鹽處理植株的株高/對照植株的株高)×100
相對分蘗數(shù)(%)=鹽處理植株的分蘗數(shù)/對照植株的分蘗數(shù)×100
存活率(%)=鹽處理后存活苗數(shù)/原幼苗總數(shù)×100
1.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應用軟件制表,DPS分析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對植株高度的影響
在鹽漬環(huán)境下,種子萌發(fā)作為種子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階段,最先受到鹽分的脅迫[6]。從表1可以看出,在鹽脅迫下,土壤水分中的可利用水下降,滲透脅迫增強,植物生長很快受到影響。隨著鹽脅迫加大,植株株高呈現(xiàn)下降趨勢。鹽脅迫下中間偃麥草株高降低較少,在1.2%的鹽濃度脅迫下,也有存活苗數(shù),表明其耐鹽性較強;而偃麥草株高降低明顯,在0.6%的鹽濃度脅迫下,有苗葉枯黃和枯死現(xiàn)象,在0.8%的鹽濃度脅迫下,偃麥草試驗材料已經(jīng)死亡,因此不能進行比較,表明其耐鹽性較差(表1)。
2.2 對分蘗數(shù)的影響
隨鹽濃度上升,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的分蘗數(shù)呈下降趨勢,隨鹽濃度增高,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分蘗數(shù)下降,在鹽濃度0.6%時,2個品種分蘗數(shù)明顯下降,偃麥草在鹽濃度為0.8%時植株已枯黃死亡,中間偃麥草比較耐鹽,鹽濃度1.2%時也有存活苗數(shù)(表1)。
2.3 對存活苗數(shù)的影響
存活率是衡量種質(zhì)材料耐鹽性最直觀的指標,在鹽脅迫下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存活率隨鹽濃度增加而降低。在0.4%、0.6%、0.8%、1.0%、1.2%NaCl鹽脅迫下相對存活率中間偃麥草分別為79.31%、75.80%、51.71%、44.78%、17.27%,而偃麥草分別為70.00%、50.15%、0、0、0。說明中間偃麥草在鹽脅迫下存活率相對較高,耐鹽性較強。而偃麥草在0.8%鹽脅迫下,植株已枯黃死亡,其表明耐鹽性較差(表1)。
2.4 對生物量的影響
隨著溶液中NaC1含量的升高,2個品種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下降趨勢。植株的高低、分枝和存活苗數(shù)的多少直接影響生物量,0(CK)、0.4%、0.6% NaCl溶液處理下植株有較好的生長發(fā)育,因此該鹽脅迫處理下,生物量較高,而0.8%、1.0%、1.2% NaCl鹽脅迫下植株生長發(fā)育不好,生物量很低。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參試品種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品種中以中間偃麥草的生物量較高,表現(xiàn)出耐鹽性較強;而偃麥草生物量表現(xiàn)最差(表2)。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試驗從植株高度、分蘗、存活率和生物量等幾個植物學性狀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結(jié)果表明,低鹽濃度(0.4%以下)對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生長發(fā)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中度鹽脅迫下(0.6%~0.8%)2個品種株高、分蘗數(shù)、存活苗數(shù)和生物量開始下降,2份偃麥草種質(zhì)材料各處理間的變化有顯著差異,說明在中間偃麥草和偃麥草在苗期對此濃度范圍的鹽脅迫反應更為敏感;在高濃度鹽(0.8%以上)影響下,中間偃麥草所受的影響大于偃麥草,表現(xiàn)出較強的耐鹽性;而0.8%鹽濃度則幾乎抑制了偃麥草苗期生長發(fā)育,其生長受到強烈抑制,表現(xiàn)出完全不耐受性,這為新疆鹽漬化地區(qū)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依據(jù)[7-8]。植物抗鹽性同一種屬植物的不同種群甚至不同個體間都存在著顯著差異。因此,在進行耐鹽性鑒定時,應使用多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價[9-12]。
4 參考文獻
[1] 陳鐳,侯東升,郭玲玲,等.新疆鹽堿地形成特點及改良措施[J].新疆農(nóng)墾科技,2009(5):56.
[2] 陳默君,賈慎修.中國飼用植物[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3] 張國芳,王北洪,孟林,等.四種偃麥草光合特性日變化分析[J].草地學報,2005,13(4):344-348.
[4] 孟林.優(yōu)良飼用坪用水土保持兼用植物:偃麥草[J].草原與草坪,2003(4):16-18.
[5] 翟春梅.紫花苜??购敌栽u價及對水分脅迫適應機制的研究[D].長春: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
[6] HORST G L,BEADLE N B.Salinity affects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all fescue cultivars[J].J A mer Soc Hort Sci,1984,109(3):419-422.
[7] CHAUBEY C N,SENADHIR A D.Conventional plant breeding fortole-rance to problem soils.In:YEO A R,F(xiàn)LOWERS T J,eds.Soils mineral stress:approaches to crop improvement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4:11-36.
[8] 李亞,耿蕾,劉建秀.中國結(jié)縷草屬植物抗鹽性評價[J].草地學報,2004,12(1):8-11.
[9] 易津,王學敏,谷安琳,等.駝絨藜屬牧草種苗耐鹽性評價及生理基礎(chǔ)研究[J].草地學報,2003,11(2):110-116.
[10] 于卓,孫祥,戴君峰,等.草地早熟禾品種間幼苗耐鹽性差異的研究[J].草地學報,1997,5(2):128-132.
[11] 張俊葉,張力君,趙青山,等.7種禾本科牧草種子苗期耐鹽性的隸屬函數(shù)法評價[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2(3):42.
[12] 王曉龍,米福貴,郭躍武,等.不同禾本科牧草種子萌發(fā)及幼苗耐鹽性鑒定[J].草原與草坪,2014,34(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