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平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社交禮儀已經(jīng)不僅是一個國家良好社會風氣的反映,而且更是一個名族進步的重要標志。完美的人格形象與行業(yè)的發(fā)展壯大、與國家的興旺發(fā)達都日益緊密地相關相聯(lián)。因此,提高人口的素質(zhì),增強民族的修養(yǎng),已經(jīng)被很多國家提到了戰(zhàn)略的高度。為適應愈來愈廣泛、愈頻繁的世界大融合,高素質(zhì)的人和民族也就更加重視社交禮儀的修養(yǎng)了。筆者針對目前中職學生比較普遍存在的社交禮儀缺失問題,呼吁加強中職學生的社交禮儀修養(yǎng),希望能得到廣大的中職師生重視,并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社交禮儀;修養(yǎng)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禮儀,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國古代文化以至現(xiàn)代文化的精髓。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大到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現(xiàn)代信息的世界潮流、“一帶一路”的經(jīng)濟、科技強國戰(zhàn)略等等,小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社交禮儀修養(yǎng)都顯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和重要。
荀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比宓浪枷?,綱常規(guī)范一直被中華民族奉為經(jīng)典,教育子孫后代,作為做人的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傳承和發(fā)揚光大。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發(fā)展史上,社交和禮儀一直是作為人的最基本能力和最基本道德要求的。然而,社會的快速轉(zhuǎn)型和人的生存及發(fā)展觀念的快速更新,讓一部分年輕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迷糊和淡出。我從事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工作已經(jīng)二十多年,送出就業(yè)的學生成百上千。學生在校期間的為人處世能力和待人接物行為表現(xiàn),已經(jīng)引起老師教育教學重視。但更引起我關注的是,所接觸到的許多畢業(yè)生進入社會生活、工作后的實踐表現(xiàn),反饋給我們中職教師以及家長、社會的是許多擔憂和反思。
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缺失
(一)語言的組織能力差
近年來,我們的中職學生大部分來源于初中分流,或中考未能升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在學?;疽呀?jīng)厭倦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了;在家里都不愿意或基本沒有參加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組織已經(jīng)比較吃力。又由于手機、電腦、游戲的日益廣泛使用,有的已經(jīng)連便條、書信、發(fā)言稿等簡單的應用文都無法書寫了。由于普遍不喜歡讀書,大腦里基本沒有儲存什么詞語、詞匯,就是漢字的認識理解也非常有限,當然用字用詞造句也就比較困難了。
(二)語言的表達能力差
講話要有風度,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語言風度對中職學生是有一定的難度,但講話要能表情達意是必須的。由于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較差,不論是課堂上討論回答問題,或是休息時間的師生談話,我都發(fā)現(xiàn)同學們要么很簡單應答了事,要么干脆不回答,要么言不由衷或答非所問。三月,國防教育專業(yè)教室里辦了一期學雷鋒???。我在強調(diào)要珍惜大好時光,勤奮學習時提到了“釘子精神”,便問班上有同學能不能講講“釘子精神”的故事嗎?很多同學連這個故事出自于誰都不知道,只有一個同學許久才小聲回答道:“好像是說雷鋒讀書的事”??磥?,他是了解這個故事的,可是,“形容雷鋒同志,像釘子釘木板一樣擠時間來讀書學習的精神”他都無法表達出來。典型的“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倒不出”。有學生參加完社會實踐回校后,說了這樣一次經(jīng)歷:上班第一個星期后,師傅叫我們當小班長的,要把自己這個班的整個工藝流程,用書面文字敘述出來交車間辦公室。我用盡了肚里所有墨水,顛三倒四的寫了五遍,還是被師傅狠狠羞辱了一通。我其實做得來,就是說不清楚。
(三)語言的運用能力缺失
1.說話不分場合 不看對象
我們一部分同學,在初中階段后期,基本沒有用心在學習上,而在與同學或社會青年鬼混時非常上心。因此,養(yǎng)成了說話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油嘴滑舌的壞毛病。不管對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對什么事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一副游說大仙的樣子。在父母、師長面前說話也沒大沒小,更談不上禮貌禮節(jié)。在校園里不分時間、場合對老師嬉皮笑臉,老總、老大、老板、老兄隨便叫。簡直忘了長幼之間、師生之間有許多特定的規(guī)矩。一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后,與同事,與上下級總是處不好關系,不是因為他們技不如人,而就是禍從口出:或話不投機,或惡語傷人,或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2.說話太直白 常常冒犯他人
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家里與父母等長輩交流太少,基本沒有主動做事,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個閑人,就更談不上在社會上獨立辦正事時與他人接觸了。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他們也基本沒有得到鍛煉說話的機會。因此,不會說話,說不好話,說話毫無忌諱,直來直去,甚至一句話就使好好的交流活動戛然而止。比如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父母長輩在教育子女時,不僅常常是單打獨唱,根本就沒有交流的感覺,完全是訓話。而且有時還得倒“我不知道”、“我就這個樣子”、“看著辦”等等粗暴而置人千里的決斷回答。
二、禮儀儀表不倫不類
(一)禮儀行為習慣不文明
由于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松懈,造成了初中學生在后期的分化分流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的不良個性和不健康心理發(fā)展加速,出現(xiàn)了貪玩好耍,拉幫結伙,游手好閑,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爭強好勝的不良行為習慣。行動自由散慢,追求無拘無束、自在瀟灑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他們到中職學校后,普遍不講究禮儀儀表,不注重個體形象。拖拖踏踏,無精打采,長發(fā)長指甲,衣著隨便,毫無整潔可言。甚至還有穿拖鞋出操、進教室、進車間的學生。個人衛(wèi)生習慣差,兩天不洗臉,不刷牙,一周不洗澡的學生也不再少數(shù)。制約意識十分淡薄,對班規(guī)校紀置之不理,對老師的教育置若罔聞。僅有的一點做清潔衛(wèi)生勞動,也要一兩次返工。我們送學生去就業(yè)時,企業(yè)接待人員熱情遞上開水時,很多學生連最起碼的禮節(jié)性的謝意都沒有表示。學校課里課外經(jīng)常開展的常規(guī)性禮儀行為習慣和儀表基本要求等個人人格形象和素質(zhì)教育,很難引起重視。甚至有人認為,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禮儀根本就不算什么。
(二)儀態(tài)風貌不整,第一印象不佳
一些學生受社會時代潮流的負面影響較大,誤解或曲解了得體的個人形象、瀟灑的風度和優(yōu)雅的舉止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認為不拘小節(jié),自由自在追逐新潮就是時髦。刻意地跟風、追星,忘了本色,西施效顰。我們有些學生在老師面前站立時,搖頭晃腦,斜著一只腳來回擦地,斜著一只肩抖過不停。接受老師教育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半天沒有回應。課堂上翹腳的,抖腳的,伏在桌子面上的,頭頂在桌沿上的花樣百出。行走時像散步一樣,東倒西歪,大搖大擺,腳擦地面發(fā)出噪聲,勾肩搭背,漫不經(jīng)心,一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這樣的儀態(tài)風貌,完全沒有了年輕人步伐矯健,動作輕敏,朝氣蓬勃,精力旺盛的感覺,看見了心里就不是個滋味。
(三)演講能力欠缺,往往交流不暢
表情及肢體語言,是一個人內(nèi)心情感最直接的流露,在人際關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是構成一個人優(yōu)雅風度的重要部分??墒?,我們的學生很忽略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人交談時,目光游移,左顧右盼,表情冷漠、呆滯、輕視、斜眼、面部僵硬,從頭至尾都不會有神情的變化。發(fā)言時,手腳無措,極不自在,慌慌張張,語無倫次。這樣的交流,很難收到預期效果,更莫說交流交往了。
三、與人合作共事的生存和發(fā)展能力不強
(一)誤解理想、追求、抱負、我行我素
中職學生相對于順利升學普通高中、大學的同齡同學來講,心理上有點自卑也并不奇怪。但一些學生就因此而自暴自棄就是問題了。他們或者非常用功,想在短期內(nèi)出人頭地,以顯示自己并不曾經(jīng)的同學差。所以,自私、狹隘、獨斷專橫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得以滋長。在學校里,凡是班集體活動,掙班集體榮譽,他們會置身事外,或出工不出力。而如果是單項比賽,拿物質(zhì)獎品,他們會將個人能力發(fā)揮到極致。他們信奉“我就是我,哪管他人說三道四”的為人信條,我行我素。
(二)愿意吃虧、樂意奉獻的品質(zhì)幾乎空白
中職學生過早涉獵“市場經(jīng)濟”,尤其是他們片面理解“市場經(jīng)濟”的深刻含義,也是很危險的。一部分學生完全把“市場經(jīng)濟”與“社會主義道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割裂開來。他們認為“勞動了就必須要有報酬”,“只有有了報酬才勞動”,“所以,什么吃虧呀、奉獻呀都是假的”。這樣一來,他們見利忘義,金錢萬能,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爭強好勝,很難與人合作共事,共謀發(fā)展。這樣的禮儀修養(yǎng)的人,其事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加強個人禮儀修養(yǎng)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
從大量的中職畢業(yè)生就業(yè)反饋的信息中,我做過這樣的簡單整理:同學們的專業(yè)技能,都比較能勝任崗位工作,保質(zhì)保量完成定額任務。但就是工作之余,或為了工作與人相處時把握不好。不會較好地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而影響自己事業(yè)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加強中職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教學的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個人禮儀修養(yǎng)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增強學生的交往智慧,讓他們既能做事,又會做人,又善于做優(yōu)秀的人。
(一)勤奮讀書,厚積薄發(fā)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不喜歡讀書、不善于讀書的現(xiàn)象,接觸和積累的文化、文明、文學等知識和語言詞匯非常有限,人際交流、交往困難。人際交流、交往必須能說會辦,首先必須能說。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勤奮讀書、讀好書,同時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從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從廣播、電視、報刊上廣泛涉獵和收集字、詞、句、段和豐富多彩的語言文辭材料,厚積薄發(fā)。在各種交際、交往場合左右逢源,手到擒來,把交際技巧運用得得心應手,酣暢淋漓。
(二)說文明話,做文明事
人總是在一定的實間、地點和條件下生活的,與現(xiàn)實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各種關系。尤其是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每個人又總是以個人身份或代表組織待人接物,因此,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優(yōu)秀的組織形象是必須和必然的。現(xiàn)代社會的人際交流、交往關系中,口才越來越被事實證明為人的重要能力之一。表情達意的語言無疑是最直接、最敏捷、最便利的信息載體。善于說話,說文明話,說得體的話,小則可以帶來歡樂,大則可以成就個人的事業(yè)。俗話說“笨嘴拙舌惹人嫌,能說會道受人愛?!蔽覈鱾€歷史時期,無數(shù)能言善辯的仁人雅士,功勞都彪炳史冊。說文明話,就是要讓聽者感覺有趣,內(nèi)容值得一聽。這就要求要恰到好處地運用說話技巧了。中職學生即將進入社會,老師要結合教材,聯(lián)系社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知識的教育和教學,介紹、交談、洽談、接待、調(diào)解、演講、主持這些活動的基本知識要領,以及注意事項必須弄明白。要結合學生實際,聯(lián)系社會方方面面的現(xiàn)實情境,教授學生常用的交際方法和技巧。
1.說話要看對象
一個因個性而處處直言不諱的人,永遠都無法與他人和諧相處,合作共事。忠言未必一定要逆耳。有分寸又恰到好處地贊賞和恭維他人,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說:“人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贊賞?!痹谂c上司、與客戶、與同事、與朋友、與異性、與對手的交往中使用文明的、得體的語言,或隱晦、或含蓄、或幽默、或愉快地表達。投其所好,縮短彼此距離產(chǎn)生共鳴。這樣既能使交往比較成功,又能產(chǎn)生繼續(xù)交往的念想。
2.說話要看場合
無論一個人多么會說話,都要分清說話的場合,在什么地方說什么話。社會環(huán)境、地域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辦事環(huán)境紛繁復雜,千人千面。我們都不可能像歷代圣人那樣嚴守圣規(guī),那樣高大全。領導點名讀錯了字,被人當場糾正,看似理所當然,實際很尷尬;而被打字員站出來說是自己打錯了字,代人受過,看似有違良心,實際很解圍,也很給力。所以生活中和工作上,我們不得不把“中庸之道”放在大量的現(xiàn)實中來醒悟和研究。換個場合,靈活運用規(guī)律,不拘泥于某些固定格式來辦事,往往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曲線也能救國。
(三)舉止典雅 禮貌待人
與人交往的一個最大秘密就是:“你必須將你的整個身體都當作是一個表露信息的存在物,而絕非只有語言?!蹦惚仨氹S時記住,你的一舉一動,都在與對方交流。因此,知人待客,招呼應酬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1.儀態(tài)儀容嚴整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舉止典雅,談吐不俗,熱情、耐心卻不顯得溜須拍馬,而是知書達理;主動、積極卻不顯得急功近利,而是胸有成竹。在耐心、細致、周到的交往過程中,完善他人眼中的自己,創(chuàng)建好第一印象,從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人脈關系。在人際交往中,相互間的衣著打扮,肢體動作,音容笑貌,眼神姿態(tài),無不傳達出文明禮貌等個人氣質(zhì)和涵養(yǎng),無不傳達出是否被重視和被尊重的信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人、特殊的人、是被重視、被欣賞、被肯定的人,也是人際關系中最成功、最受歡迎的人。
2.學會應酬
學會應酬,做有教養(yǎng)、有氣質(zhì)、受歡迎的人。在人際關系中,必要的應酬是必然的。應酬學上有一條原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后達到自己的需要?!睉曛?,可能首先是吃虧。這是很正常的。鄭板橋有“吃虧是福”的古訓。在與人交際過程中的吃虧,它所展示給人們的個人氣質(zhì)和美德,所帶來的無形的召喚力和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俗話說得好:“吃得虧才打得堆?!?/p>
3.氣度豁達,互利共勉
善于與人合作,誠懇而不虛偽,認真而不傷人,充分體現(xiàn)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尊重自己。生活中,每個人的本性都喜歡報喜,喜歡聽到贊揚。所以,當有人說我們的不足或錯誤時,第一反應往往是先替自己辯護,再找些托辭。事實上,只有那些缺乏智慧的人才會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借口或強詞奪理。一個勇敢的、氣度豁達的人,是能夠誠懇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并及時改正錯誤的。這種人往往就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和諒解,從而人脈如織,人際關系亨通,事事暢達。我們做老師的,在傳授君子之道的同時首先要傳授學生實實在在的為人之道。
一顆小樹苗,要想成長為參天大樹,棟梁之材,必須首先要有樹木的人精心培植;然后要有粗壯厚實的根脈供給營養(yǎng)和水分;同時還要有充足豐富的枝脈和纖細縱橫的葉脈供給自然的空氣、陽光和雨露。樹木如樹人,我們中職學生要想成長為各個行業(yè)的行家里手,成就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在老師、家長和社會的教導、引領下,努力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技能技巧,提升社交智慧,在職業(yè)生涯的旅途上,一路歡歌,一路成功。
【參考文獻】
[1]張俊紅.《交往的智慧》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2.4
[2]李祖輝.《保安員人文素養(yǎn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張俊紅.《修身之道》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