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摘要】教與學一直都是英語課堂的兩大核心內容。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普遍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做課堂的主要內容,并沒有考慮到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更強。新時代的教學要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就是“學”置于課堂的首要位置,英語課堂同樣如此。情景教學是一種教師通過把所學知識與情景相結合,學生通過融入情景獲取知識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情景中通常能做到全神貫注,知識的接受能力也由此增強。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景課堂;教與學
語言方面的學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其學習需要學生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氣氛下進行大量實踐與練習。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沒有學習漢語那樣優(yōu)越的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氣氛,從而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要遠比漢語學習難。因此,在英語課堂中,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得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習效率高與低。情景教學是最快的營造課堂英語學習氛圍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通過感知情景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
一、讓課堂口語練習和情景相結合
口語練習一直都在英語課堂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學生口語能力的高低是其課堂學習效果強弱最直接的體現。然而,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兩大阻礙學生口語水平發(fā)展的因素:一是學生處在一個高度漢語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到的英語知識很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進行英語對話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只有在英語課堂中才能進行英語口語方面的學習,因此口語能力提升較慢。二是學生自身的認識誤區(qū),認為對教材中的對話內容進行誦讀就是英語口語練習,學生對這樣的練習通常都不感興趣,因此讀過之后,一段時間后便很難再記起當時的課堂練習內容。同時這樣的練習太過于死板,學生不能靈活地在不同場合運用合理的對話內容,學無以致用,那么練習的意義也不大。在口語練習中融入情景能妥善地解決以上兩大難題。學生要在高度漢語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口語,首先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必不可少。情景便是一種營造英語氛圍的最佳模式,其富有感染力,并且遠比英語知識更加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同時能夠把課堂知識通過情景對號入座的方式運用于生活場合。因此初中英語課堂口語練習中,教師通過設置情景教授知識,學生通過學習情景學習知識,課堂情景則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中間媒介。例如在學習打電話的單元中,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日常中打電話會有哪些常用語言,教授學生這些常用語如何用英語表述,并讓學生通過英語與周圍同學練習教師選定的生活中常見的電話場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迅速進入英語課堂學習狀態(tài),而且能削弱學生對課堂英語知識灌輸的排斥心理,并且能靈活地將英語課堂中的口語對話運用到合理的生活情境中。
二、讓學生通過模擬情景的方式學習英語
語言性學科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從小時候模仿大人說漢語,到現在模仿教師說英文,學生在模仿中不斷糾正自己,在模仿中一點一點地完善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不足之處。模仿是一種最基礎的學習方式,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對一些影視音樂情景模擬還原的方式進行英語學習。這些音樂影視作品可以是英文版,但有時英文翻譯后的漢語作品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大話西游》這部喜劇片,想必大部分學生對這部電影的劇情和人物形象都有比較深刻的印象,有些經典的劇本臺詞學生更是能脫口而出。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讓小組各成員結合中文劇本發(fā)揮創(chuàng)意,利用已學詞匯將電影情節(jié)中一些人物間的經典對話進行簡單翻譯。在碰到知識有限翻譯不出來的地方,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搜索或者向教師尋求幫助,或者可以對相關內容稍加修改繞過翻譯難點。小組翻譯完畢后,可以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劇情中相應的角色,模擬電影中相應人物的神情語氣,將劇情重現在英語課堂上,向同學及教師展示小組討論合作成果。毋庸置疑,這樣課堂氛圍遠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要更加活躍,同時能為英語課堂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提升英語水平。歌曲的情景模擬是英語課堂中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可能有過這樣的體會,平時背英語課文時,反復誦讀多次對課文內容還是有錯背漏背的情況,而一首英文歌曲卻只要聽幾遍便能將歌詞掌握七八成。這是音樂獨特的節(jié)奏感與情景感染力給學生帶來的記憶方面的功效,教師可以利用音樂這一魅力,通過音樂情景學習英語,從而增強學生英語語感。有些英文歌的歌詞簡單易懂,同時具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是教師塑造英語情景的上好素材。
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掌握程度決定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效率,而情景課堂便是一種增強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能力強,教師教學的興致就高,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