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群
對于高段品德與社會學科,所涉及的面非常之廣,可以說讓作為老師的我在上課之前不得不花上好幾個小時來準備學生有可能時不時會出現的發(fā)難。然而,對于我來說,最令我在意的,并不只是知識面的廣泛,而更多的是對高段品德與社會在涉及社會知識層面上的泛泛而談。可是,我們都知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在各個地區(qū)的普及,孩子們所獲得的非書本上的知識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老師來說,在教這門課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碰到一些課本上稍微提了一兩句然后學生卻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而這些內容學生在自己平時的了解中又時常會出現偏差甚至走極端,怎樣講述這些內容,怎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或者說讓他們建立起初步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每一個品德與生活老師所面臨的問題。
我認為,在這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抓住興趣點,突破重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品德與社會課,雖然與以往的思想品德或政治課不同,沒有大段的教條主義存在,可是仍有許多學生需要記住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經常讓學生頭疼不已,對所學的知識瞬間失去興趣。因此,在備課時,需要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幾點內容,著重進行講解,讓學生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當中,再在此時提出讓他們記住的知識點,孩子們也就更愿意去記去背,而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孩子們對歷史普遍表示出了非常感興趣的一面,而書上的內容又實在太少,僅有的幾幅黑白圖片并不清晰,也很難表達出一戰(zhàn)及二戰(zhàn)的戰(zhàn)爭性質及慘烈程度。因此,對于這節(jié)課,我總共花了三節(jié)課的時間來進行,在這三節(jié)課里面,我精心準備了PPT,當中附上了更多的歷史真實圖片,并對戰(zhàn)爭中的幾場重要戰(zhàn)役進行了詳細講解。在上課過程中,很多地方我并沒有提問,但是許多同學卻紛紛舉手與我互動,發(fā)表自己對戰(zhàn)爭和某場戰(zhàn)役的看法,或者是自己對某位將軍的崇拜,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甚至有的學生來不及點到的情況下將手舉過頭頂舉十幾分鐘直到我點到他為止。孩子們的表現讓我非常感動,我們要了解“戰(zhàn)爭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就需要更多的了解什么是戰(zhàn)爭,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又分別是什么樣性質的戰(zhàn)爭,在這些戰(zhàn)爭或重要戰(zhàn)役中,除了課本上或多或少提到的幾位重量級人物,更多的人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在這三節(jié)課結束后,對戰(zhàn)爭的性質,戰(zhàn)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甚至是課本上并沒有提出要求的戰(zhàn)爭的導火索等,孩子們都能侃侃而談,不僅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實現了重點和難點的突破,而且讓孩子們豎立起了正確的戰(zhàn)爭觀,為后續(xù)課程“和平來之不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們自己來上課
由于信息技術及網絡的普及,孩子們所接觸到的知識比我們老師或家長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技術,讓孩子們自己來準備上課的內容。
在六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源遠流長的中外交往”中,在“海上交流”這一塊課文對“日本遣唐使”及“鑒真東渡”有一大段的描述。我將一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孩子們自由發(fā)揮,讓他們說說日本文化有哪些特點。課上,孩子們踴躍發(fā)言,將他們準備的所有有關日本文化的知識都說了出來,甚至還產生的PK賽,看誰說得多誰說得對,結果孩子們說得非常全面,也為得出正確的結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課程的后半段,我將孩子們所提出的日本文化的特點進行分類、歸納,并將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進行對比,此時的孩子們如恍然大悟一般的看到,原來日本的文化雖然看似很有特點,但是大部分卻都源于中國文化,而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的文化保留的并不十分完整,相反,日本的文化保留得卻非常的徹底。從而,讓孩子們知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古代中日交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并且認識到現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應該有更多的人來將這些文化精髓傳承下去。
三.貫通教材始末,建立起良好的知識邏輯性
高段品德與社會課的教材內容,由于所涉及的內容太多,并且教材中也沒有專門的提示,孩子們在學習時,通常會感到有點盲目不知所措,可是,孩子們盲目,教師可不能盲目,對于教材的邏輯性,教師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只著眼于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和重難點,而要熟知一單元甚至是一整個課本的內容,才能讓自己在講課時更加有條理。
在對中國屈辱的近代史進行講解后,自然而然的要提到維新,這個地方維新不是憑空出來的事情,包括了一場從上至下的維新“洋務運動”和一場從下至上的維新“戊戌變法”,可是兩場維新都由于各種原因失敗,因此,才有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tǒng)治。辛亥革命的意義十分重大,成果卻被篡奪,所以證明了,這些做法都不能讓中國強大起來,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發(fā)展及壯大,并且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品德與社會課,特別是高段品德與社會學科,需要教師有更寬闊的知識面,下更多的功夫去引導學生,而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點,而且會形成初步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孩子們今后的生活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