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菲
摘 要:對一名秘書而言,寫作能力特別是專業(yè)的公文寫作能力是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梢哉f,公務文書寫作能力是秘書的基本功,是看家本領。因此,對秘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把握好公文的主旨,好讀書、勤練筆,認真學好文秘寫作,努力提高公務文書的寫作能力十分必要。本文從公文主旨的角度切入,淺析了提高秘書專業(yè)學生的公文寫作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秘書專業(yè) 公務文書 寫作能力
一、確立公文主旨
客觀地分析,公文主旨就是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它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評價,更是一種態(tài)度。簡單地理解,公文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要解決好辦什么事、如何辦事的問題。
所謂“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可見主旨在文章中起主導作用。但秘書專業(yè)的學生在寫公文的時候,往往不能很好地確立公文主旨,使得公文在遞送乃至應用時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則是不能正確地取舍材料。
材料是成就一篇公文的基礎,可以說主旨來源于文章的材料,主旨是在紛繁復雜的材料中,經(jīng)過挖掘、分析、比較、綜合、歸納之后而形成的。豐富全面的材料是確保公文主旨正確、深刻的關鍵,有助于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有更大的空間去篩選材料。在取舍材料之后,就要對取好的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角度提煉材料。
二、表達公文主旨
公文區(qū)別于一般的文學寫作,它要求將主旨直截了當?shù)亍⒀院喴赓W地表達出來,這就必須講究方法。
1.標題顯旨法
公文標題是透視公文主旨的“窗戶”,一般的公文標題都遵循“發(fā)文機關—事由—文種”這一原則,發(fā)文事由往往就是公文的主旨,這種方法能使主旨凸顯醒目、簡潔明了。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森林、發(fā)展林業(yè)若干問題的決定》,一看標題就能明白公文主旨為:保護森林、發(fā)展林業(yè),接下來便可以進一步闡述公文的目的、意義、措施等。
2.開篇明旨法
開篇明旨法指在公文的開篇就開宗明義,交代行文目的,表明觀點,顯現(xiàn)公文主旨。這種方法便于讀者準確把握文章的精髓。例如《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金融機構監(jiān)管工作的意見》,開篇就提出:“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切實轉(zhuǎn)換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管理,現(xiàn)就加強金融機構監(jiān)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見?!边@篇公文的主旨就很直觀了。
3.篇中立旨法
篇中立旨法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運用小標題逐步點明文中主旨,二是在文章中用一小段話點明主旨。例如,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森林、發(fā)展林業(yè)若干問題的決定》一文中,有穩(wěn)定山權林權、落實林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等五個小標題,這些小標題明顯可以起到照應主旨的作用。
4.篇末結旨法
篇末結旨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在文章開頭提出問題,埋下伏筆,步步闡述,待到文章結尾才點明主旨,表明觀點,提出具體措施;二是在公文的結尾處再次強調(diào)文章主旨,做到首尾呼應,更鮮明有力地烘托文章的主旨。
三、提高公文寫作能力的其他方法
1.勤讀好書,開卷有益
秘書專業(yè)的學生僅僅學習專業(yè)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在平時還應該多閱讀一些名家名作,積累多方面的知識,特別要注意將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知識融合到一起。要通過閱讀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從而在大腦中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秘書專業(yè)的學生要多閱讀,增加自己的信息儲存量,這樣才能在公文寫作的過程中做到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
2.勤練筆,在實踐中逐步提升
秘書專業(yè)的學生寫不好公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練筆、缺少實踐。學生能看懂一則材料,卻寫不出一篇公文,這就說明學生在平時要勤動筆,多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熟能生巧,揮筆自如。要正確對待寫作的每一個過程,把每一次寫作都當作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yè),不掉以輕心。學生還要善于總結,每次寫作后都要對照范文總結經(jīng)驗,改進寫作方法和思路。公文是一種很規(guī)范的文體,有具體的格式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在公文寫作過程中應反復推敲,對照范文勤于修改,力求逐步完善。最后,學生還要加強對公文語言的錘煉,做到語言簡潔明了、莊重平實,避免公文寫作口語化。
當然,公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綜合工程,不是僅靠一些簡單的寫作方法就能提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公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范文為載體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實操練習作為課外補充。秘書專業(yè)的學生要想提高公務文書的寫作能力無捷徑可走,唯有厚積薄發(fā),多留意日常生活,多看、多思、多寫,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公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對于今后從事秘書工作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