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珺
摘 要:美育是不同于智育的教育范疇,而小學美術正是學生在美育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感悟打下基礎,還能在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藝術感悟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使學生投入到美術學科的學習中,這是需要討論和分析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方法
小學美術課程的教育注重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后反饋,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格外重要,這不僅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有極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對學生的即時領會程度和課堂聽課效率提出了要求。教學目標完成的最重要保障就是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掌握的程度怎樣,最終學生會交出怎樣的作品,這是每個小學美術教師所關注的,當然每個老師都希望它的每個課時都充滿精彩。但是在具體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熱情不高漲,精彩作品最終沒有呈現(xiàn),這是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以下結合一些課堂教學案例提出一些關于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僅供參考。
一、引導學生,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第四冊中“各種族朋友”一課的教學時,首先為學生展示各民族和種族人民的膚色、習俗、建筑、生活等相關資料,接著由學生總結這些種族人民的特點。于是就有學生開始回答:“黃色人種膚色黃,白色人種膚色白……”對所觀察到的資料進行總結和回答。由一個資料首先引起學生對這一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以最通俗的方式導入課程。
當今這類藝術性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興趣先行,需要在正式導入課程之前先有一個課程的預熱階段,讓學生對這一課時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接觸。而預熱的過程也需要有方式的注重點,在新課改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資料被大量地利用,而這些資料正是最為直觀的預熱資料,能以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模式喚醒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好奇,從而以最為飽滿的熱情投入課時的學習中。
二、注重積累,融會貫通
在近年來教育模式所側重的素質教育程度要求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自然是需要學生對藝術和美術知識有一定的課外積累。例如,在“各種族朋友”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對于教師所展示資料的特點總結除了眼前可見的特點之外,還需要結合一些課外的認知和拓展性了解,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在生活中積累,并能準確地運用到課堂中。
知識的學習模式都是相通的,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有所積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然就能提高總體的理解和滲透效率。所以,學生平時知識的積累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匕才乓恍┬∮螒虻拳h(huán)節(jié)進行美術知識的問答,逐步進行專業(yè)滲透,如此便可高效地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找準切入,善用工具
教師在完成備課后,如何將課程計劃在課堂上順利地實施,這就是課堂教學切入點的問題。怎樣才能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相關美術知識的理論和技能技巧等掌握得很好,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由于每個學生擅長的美術表現(xiàn)方式都不一樣,每個學生所喜好的美術表現(xiàn)手法也不同,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繪畫、手工等美術表現(xiàn)方法的教學可以在同一課堂中進行,這種優(yōu)化自主教學的方式,既鼓勵了多元方式的共鳴,又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意和發(fā)散性思維,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學生基于自己對不同種族人群的了解,動手畫一畫不同種族的人,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手法,時間結束后會拿不同的作品進行展示。這里結合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意和生活認知程度,并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作品的展示,給予不同的學生以最大的鼓勵,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作品交流,也鼓舞了他們的藝術積極性。
這種模式流程方法同樣可以用在手工制作上,“先拆后做”首先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外,這種教學方法還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都是學生成長中的“加油站”,他們在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茁壯成長的同時,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開放課堂,自主評價
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中,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通常是教師的“一言堂”,極少有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在新課標改革之后,學生的自主性被大大提升,小學美術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參與度,發(fā)揮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如此便可使課堂整體效率得到提高。如,在學生完成“各種族朋友”的畫作之后,教師可隨意抽選作品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說明,如此思想和創(chuàng)意的碰撞不僅使課堂的學習和交流氛圍更為濃郁,還讓學生體會到新的教學模式下自主地位的提升,是一種一石二鳥的模式流程。
為了在基礎美育的積淀下建構學生對于藝術、對于生活、對于美的感悟力,培養(yǎng)更多更為優(yōu)秀的美術人才,教師應該大膽實踐、細心探索,尋找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讓他們用心去描繪不同的生活,展現(xiàn)出每個作品的生命力,不斷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冉祥華.當前中小學美育實踐亟待走出的幾個誤區(qū)[J]. 課程·教材·教法,2009(3).
[2]王振亮,李華.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小學美術有效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