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
摘 要:分析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現狀,然后從導語設計、教具應用、活動設計等方面著手,分析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趣味性教學策略,以期能夠給同行帶來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是小學教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其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小學生思維能力較低,很多知識不能理解,而且小學生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數學學習比較單調,很容易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喜歡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學生不喜歡被約束,而數學強調嚴謹性,如何讓低年級小學生喜歡這門具有理性色彩的學科,成為數學老師關注的重點問題。
二、趣味性教學策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設置趣味性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確保成功的關鍵,導入新課是數學課堂的重要部分,教趣味性的導入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課內容中,確保學生的思維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走。比如,在學習“6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將計數器作為教學工具,在計算器上連續(xù)撥上1、2、3、4、5,在撥的過程中讓學生數數,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數字5要比數字4多幾?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多1。教師借此引導學生,數字5要比數字4多1,因此4后面的數字就是5,那么數字5后面是數字幾呢?學生在幼兒園里已經學習過許多數字,對該部分內容比較熟悉,所以學生很輕松就給出了答案:6。教師此時在黑板上板書“6”,點明課題。通過采取問答式的導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巧用小學小器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低年級學生在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時,喜歡采用數實物的方法,教師應該投其所好,為學生準備可愛的圖案,將其作為教具,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在“5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建議先在黑板上貼一只小綿羊,向學生提問:“貼在黑板上的動物是什么呀?總共貼了多少只?”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然后再在黑板上貼上2只小綿羊,向學生提問:“這次又跑來幾只小綿羊”,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2”,再向學生提問,黑板上共貼了多少只綿羊?然后用粉筆換一個圓圈,將所有的小綿羊都圈起來。教師再給出問題,要知道共有多少只小綿羊,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立馬答道:用加法進行計算。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最后指著小綿羊,問學生;1+2=?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等于3。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小綿羊,發(fā)現求綿羊總共的數量,就是將兩個數合在一起,要采用加法進行計算。又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一道減法題目:總共有5個蘋果,吃了3個蘋果,還剩下幾個蘋果?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5張?zhí)O果卡片拿出來,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數數黑板上總共有幾個蘋果,學生數后回答:共有5個蘋果。教師接著引導:吃了3個蘋果就要去掉3個蘋果。同時,將黑板上的蘋果卡片摘掉3個,然后向學生提問:現在還有幾個蘋果呢?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學生再次數后回答:還剩2個蘋果,需要用減法進行計算。利用教學小器具能夠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化,為學生分析數學問題奠定基礎。
3.開展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兒童比較多動,好玩是天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活動,使學生在玩耍中學習知識。比如,在教授“1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寫上“4+5=( )”,分別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上,教師分發(fā)給兩名學生不同顏色的小花,讓學生分別擺出5朵花和4朵花,然后讓兩名學生數一數所有小花的數目。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小游戲進行總結,將兩種顏色的小花合在一起,總數可以用“5+4=9”或者“4+5=9”表示。通過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排斥感,在玩耍中學習課本知識,而且還能加深印象。
4.設計趣味性練習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單純的數學練習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活動,調動學生做練習的熱情。比如,在做“5以內的加減法”的練習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美麗的森林中住著幾只小動物,分別為小狐貍、小花貓、小白兔和小猴子,小猴子是森林的郵遞員,每天負責給其他小動物送信,可是小猴子生病了,這幾天不能給小動物送信,接下來我們想要邀請一位同學充當郵遞員給其他小動物送信,然后擺出“信箱”,小狐貍家、小花貓、小白兔的信箱上的數字分別為5、4、3,然后教師將帶有算式的信件發(fā)給學生,并告訴學生,信件上算式得數是幾就將信件投到幾號信箱。借助這個小游戲,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能強化知識。
總而言之,低年級學生具有好玩的天性,數學教師應該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實際,借助趣味性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充滿興趣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逐步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素質,為未來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呂敏.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J].才智,2011(3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