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舒
慈善信托落地,新的路徑打開,制度困境仍在
國投泰康信托的“2016年真愛夢想1號教育慈善信托”、長安國際信托“長安慈—山間書香兒童閱讀慈善信托”、中國平安信托“中國平安教育發(fā)展慈善信托計劃”、中航信托“愛飛客慈善集合信托計劃”—《慈善法》實施第一天,9家信托機構的10個慈善信托項目在業(yè)界的期待中應聲落地,成功搶灘。
作為《慈善法》的一大亮點,慈善信托被看作是除成立慈善組織、捐設專項基金之外,聚集公益慈善資源的第三條途徑,也是更便利的途徑?!斑@是非常好的事,說明慈善不是我們自己自娛自樂,已經實現(xiàn)了跨界?!?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表示。
公益界普遍對慈善信托報以樂觀,但首批9家慈善信托機構在備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凸顯出來的現(xiàn)行制度困境,在業(yè)界和學界也引發(fā)了新的關注和探討。
備案制化繁為簡?
9月1日,“中國平安教育發(fā)展慈善信托計劃”在深圳市民政局完成備案,成為深圳首個慈善信托項目。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和平安集團8位高管是委托人,平安信托是受托人。
根據《慈善法》,慈善信托采取備案制,代替了以往《信托法》對公益信托的審批制。這一規(guī)定被認為極大地便利了慈善信托的開展。
9月1日上午9點,深圳市民政局發(fā)布了關于受理慈善信托備案的公告,受理窗口、受理人、聯(lián)系方式一目了然。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楊欽煥回憶,“中國平安教育發(fā)展慈善信托計劃”在深圳市民政局接受備案的過程算得上很順利。
“我們拿著厚厚的一摞準備材料到民政局接受審核,基本上就是要件審核,第一委托人是誰、委托人的身份證資料之類的。工作人員半小時就看完材料,給我們蓋好了章,我們當場拿到回執(zhí)。”楊欽煥說,備案完成之后,深圳市民政局還在當天發(fā)布了公告。
從實際操作來看,相對于之前公益組織注冊的審核制,慈善信托的備案制從程序和時間來說,已經便利和簡短很多。
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章高榮稱,基金會注冊平均需3個月,還需要不停地跑相關部門,而且很多慈善組織花上兩三年時間都注冊不下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慈善信托是有優(yōu)勢的?!?/p>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趙廉慧的解釋是,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只能由慈善組織和信托組織擔任,根據《慈善法》《信托法》和相關規(guī)定,兩種組織已經接受過各種各樣嚴格的監(jiān)管,而且目前的慈善目的比較單一,所以慈善信托就不用太過嚴格地審查。
便利之外,備案的法律效力成為業(yè)界的另一個探討焦點。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姜雪蓮認為,公益信托主要從“公益性”來進行審定,但是從《關于做好慈善信托備案有關工作的通知》來看,慈善信托的備案過程并沒有涉及審查“公益性”的內容,只要符合條件,當場就可以拿到備案回執(zhí),“只是對已經成立的信托事實做一下備案,不是慈善信托成立的要件。”
慈善信托的備案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法律效力?備案和信托成立和生效的關系如何?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主任黎穎露說,現(xiàn)有的規(guī)范并沒有細致的規(guī)定,“各地案例做法不一,能夠反映出大家對備案效力的不同理解,我們聽到的說法有:先備案再簽合同成立慈善信托;先簽信托合同,再備案,備案后才陸續(xù)進行財產轉移;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定要簽完合同后,財產有效轉移了才能去備案。”
“我個人很樂意看到在不違背信托法和慈善法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各地進行不同的嘗試,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把握風險點,為之后可能出臺的更高位階的規(guī)章制度提供參考?!?黎穎露說。
受托人只能是信托公司?
為了設立慈善信托,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在慈善信托的專業(yè)研究和前期準備上做了大量工作。
2014年深圳市政府1號文件發(fā)布,聚焦深化金融改革,提出試點推動慈善信托,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即開始啟動慈善信托試點課題。恰逢中國平安集團也正在為設立慈善信托而努力,雙方一拍即合,協(xié)商確定了“中國平安教育發(fā)展慈善信托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雖然法律文書層面上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擔任的是委托人的角色,但實質上也參與信托計劃的策劃、信托理事會的議事和后期受益項目的管理,承擔了一定的受托人功能。
楊欽煥說,讓基金會作為受托人設立慈善信托基金,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慈善組織沒有辦法在商業(yè)銀行開設信托專戶。
壹基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壹基金副秘書長沈旻用“螃蟹吃了一半沒吃下去”來形容他們最終無緣首批慈善信托的結果。沈旻說,壹基金對慈善信托非常關注,從今年年初開始也有多家信托公司和壹基金接觸。
“我們考慮的是設計一種共同受托的模式,信托公司和公益機構發(fā)揮各自的專業(yè)性,即信托公司負責信托產品的設計、資金募集和資金投向;公益機構作為專業(yè)的公益組織,負責慈善信托收益部分的使用,進行專業(yè)化公益項目匹配和項目運作。”沈旻說,但是這種共同受托人模式目前并沒有成功落地。
因為這個設定,第一批搶灘成功的9家信托機構無一例外在慈善信托項目中全部以受托人的身份出現(xiàn),而慈善組織的身份則是項目委托人、項目執(zhí)行人、項目顧問等。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馬劍銀認為,現(xiàn)在慈善信托遇到的很多障礙,跟信托制度的監(jiān)管體系有密切關系—在現(xiàn)行體制下,只有信托公司有信托牌照,可以在銀行開設信托財產專戶,所以實踐中只有信托公司才能做慈善信托的受托人。
有信托業(yè)者說過一句話,“我們辛辛苦苦拿到信托牌照,憑什么慈善組織也可以做信托?”馬劍銀說,這個問題和慈善組織無法開設信托賬戶一樣,實際上都是對于信托本身的誤解:提到信托,首先想到的是信托公司的營業(yè)信托,所以談起慈善信托,似乎也只能跟信托公司打交道。
“其實包括《信托法》在內的法律沒有任何條文規(guī)定只有信托公司才能做信托,完全是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的曲解?!瘪R劍銀說。
中航信托研發(fā)與產品創(chuàng)新部負責人袁田也表示,慈善組織成為受托人,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是法定的受托人之一?!按壬平M織在慈善項目篩選及管理方面具有優(yōu)勢,我們真誠希望和慈善組織合作推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钡趯嵅龠^程中,畢竟慈善信托受托人的義務體系是參照信托制度來定的,袁田說,慈善組織能夠完全成為受托人,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業(yè)界普遍認為,慈善信托在本質上應該是優(yōu)先考慮慈善資產目的的實現(xiàn),以及慈善資產處分的專業(yè)性,而這并不是信托公司擅長的。楊欽煥認為,從本質來說,慈善組織做受托人,應該是更好的選擇。而信托公司的介入,應該是作為資產的管理、投資方,去實現(xiàn)資金的保值增值。這樣的設計才更加合理。
理財機構還是慈善機構?
備案慈善信托機構的職能歸屬問題,也為業(yè)界熱議。
依據《慈善法》,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
“慈善信托跟其他慈善組織一樣,都是從事慈善事業(yè)的一種途徑,不要因為對信托的誤解,誤以為信托是理財工具,而把慈善信托看成是慈善財產的一種經營管理,這個誤區(qū)要厘清楚。”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慈善信托將讓信托回歸本位。
徐永光認為,備案的慈善信托需要以受托人的名義處置信托財產,執(zhí)行慈善項目,而現(xiàn)在的受托機構都是不懂慈善的信托公司,受托人又讓慈善組織來做顧問或項目執(zhí)行人—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在國外,經歷了慈善信托受托人由銀行轉向慈善組織的過程,中國似乎在回頭走人家的老路。
實際上,在《慈善法》實施之前,很多慈善機構的專項基金就是一個慈善信托的雛形。
2007年,南都基金會接收了一筆10萬元的捐款,西南聯(lián)大一位88歲老教授把這筆錢捐給新公民學校的學生和老師設立一個專項基金。5年后,老教授又補捐了30萬,捐款金額變成40萬。
徐永光說,某種程度上,這個專項基金合同就是一個質同形異的慈善信托合同。寬泛地講,捐款和基金會接受捐款的過程,已經存在了委托、受托、受益的關系,各類角色也已經都具備了。他認為專項基金都具備向慈善信托轉化的條件。
當然,以往專項基金的合同里沒有設置監(jiān)察人這一條。在《慈善法》里,則對此作了規(guī)定。根據《慈善法》,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根據需要,可以確定信托監(jiān)察人。
徐永光認為,慈善信托設立監(jiān)察人是非常必要的,信托法對此有剛性要求。 對此,他的解釋是,因為慈善信托的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不像私益信托,受益人是特定的,所以慈善信托監(jiān)察人的權力很大,在慈善信托里的角色非常重要,不可缺失。
而從組織架構來看,理事會不設立監(jiān)察人,則完全是慈善組織的做法。馬劍銀說,目前慈善信托落地的實踐中,有把一個慈善信托做成一個慈善組織的傾向,采用慈善組織的法人化治理結構,“這樣一個模式可不可行,現(xiàn)在還不好說,要看以后的實踐?!彼硎尽?/p>
稅收優(yōu)惠何以落地?
稅收問題是慈善信托機構較為關注的另一大問題。
首批搶灘成功的慈善信托機構,無論是信托公司一方還是慈善組織一方,更多顧慮都集中在稅收優(yōu)惠的缺失上,因為這關乎到資金委托人是否有動力參與到慈善信托的事業(yè)中。
關于捐贈的稅優(yōu)政策向來明確,企業(yè)捐贈可在企業(yè)年度會計利潤的12%以內進行抵扣,個人捐贈可在應納稅所得額的30%以內享受稅前扣除。
但這種稅優(yōu)并不惠及從事慈善信托的機構。
稅收優(yōu)惠不落地,困境顯而易見。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朱秋霞說,“目前幾乎所有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一直沒有落地,如果這一條不突破的話,我們想要去勸服或引導捐贈人來支持慈善信托這種新的形式時,其實是非常困難的?!?/p>
然而,慈善信托的稅收問題極其復雜。姜雪蓮認為,首先這一問題涉及備案和審核,以及稅制聯(lián)動。按照現(xiàn)在的規(guī)定,“是不是備案之后直接拿著備案回執(zhí)就有稅收的優(yōu)惠,還是要有相關部門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用了稅前扣除資格聯(lián)合進行審核確認之后,才可有稅收優(yōu)惠?”她說,“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這里的審核和我們說的備案是不是一樣的?這個審核是不是在備案之后,還要進行一個實質性的審核?”這便回到備案及其相應法律效力的問題上來。
此外,有業(yè)界人士指出,當前的捐贈范圍限制在現(xiàn)金上,若要捐贈股權或不動產,會被視同為交易,須繳納交易稅。如此情況則更加復雜。
“比如不動產的評估是在設立之時,還是在備案之時,還是應該在信托存續(xù)期間內每一個年度來進行評估稅收?比如繼承了財產,想要拿出一部分做慈善信托,怎么做減稅?如果先把財產給基金會,基金會做信托,就會涉及到贈予財產額度不一樣的問題,扣減是按照個人收益來扣減,還是作為設立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以機構作為一個扣減基礎?”姜雪蓮說,涉及到具體問題的時候,非常復雜。
對于稅收優(yōu)惠遲遲無法落地的情況,金錦萍認為,追溯到立法上看其實是有原因的。她表示,按照《慈善法》的規(guī)定,備案的慈善信托不可能直接獲得稅收優(yōu)惠政策,“如果一個慈善信托能夠獲得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話,就意味著可能在設立環(huán)節(jié)、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上比較嚴格,信息披露比較充分才可以。你想獲得稅收優(yōu)惠政策,肯定會有一定的標準和認定程序,這個認定程序里會把應當加進去的條件全部加進去?!倍壳啊洞壬品ā芬?guī)定的備案制和監(jiān)察人設置的任意性規(guī)定,顯然不足以使慈善信托獲得比民事信托更優(yōu)惠的稅收政策。
“不能夠既希望設立和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很便利,又希望能夠拿到非常好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根據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二者不可兼得?!苯疱\萍說。
金錦萍樂見圍繞慈善信托產生的諸多爭議,“我認為就是要把這些問題呈現(xiàn)出來,然后把它回歸到理性的客觀規(guī)律上去,”她建議公益慈善組織,“先接受成立不了一家典型慈善信托的現(xiàn)實,再努力為所有愿意成立慈善信托的人打開通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