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互聯網時代的學習將更加傾向于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本文在研究國內外大學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和高職藝術類課程的特點,提出了基于網絡資源的主題教學模式、基于“威客”網站的案例教學模式和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種適應于高職藝術類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自主學習;互聯網;教學模式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來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信息化和網絡化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縱觀當今世界,互聯網時代已然到來。就教育領域而言,互聯網的普及為學習帶來更多的便利,大量的線上課程、微課、慕課等學習資源給學習帶來了更多的自主空間。筆者在欣喜互聯網時代給教育和學習帶來利好的同時,也焦急地發(fā)現,由于受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禁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這將成為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瓶頸?;ヂ摼W時代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迫在眉睫。以下以高職藝術類學生為例,試分析互聯網時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是針對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被動學習”、“他主學習”和“機械學習”而言……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fā)的,學習的方法應該是有計劃的或已經熟練到自動化程度,自主學習者對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定時而有效的,他們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并對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huán)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隨機應變能力。
高職藝術類學生存在自我約束能力不足、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自信心等特點,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發(fā)揮導向性作用。筆者認為,針對高職藝術類學生的自主學習應定義:在教師的引導、督促和鼓勵下,學生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在學習目標、過程及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提倡自主學習,就意味著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空間,促使他們進行主動探索和實踐。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藝術類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高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是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征之一,新技術的產生對新技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高職教育旨在培養(yǎng)高等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誠然學校教育培養(yǎng)了高職學生相應的專門技能,但不能否認某些技能教育相對高新技術的更新是滯后的,在學校所學的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后就面臨過時淘汰的可能。高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社會生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流動性態(tài)勢”,21世紀我國人均一生換崗5—6次。千變萬化的互聯網時代不僅要求技術工人有獨立完成規(guī)定任務的能力,還要有能夠完成某類專業(yè)群里所有任務的能力乃至適應類群轉換的能力。因此,在互聯網時代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更要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具備了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實現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和人生價值。
三、國內外大學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1、項目課程教學模式
德國的包豪斯大學每個學期的課程都是自選式的。學校要求學生在畢業(yè)之前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即可。在此前提下,學生們每學期需修完一個項目課程。項目課程的學習時間較長,貫穿整個學期。項目課程常是教授帶來的一個真實的項目課題或者根據真實項目課題的內容和要求模擬的一個項目,它是一項綜合性的課題,包含著一整套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項目課程的實施策略是讓學生根據設計公司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加以學習和演練。從最初確定主題,交流討論,到方案確定,草圖創(chuàng)意和設計制作,排版打印等一系列的設程序都需在項目課程中完成。
可見,學生的自主探究階段是項目課程教學實施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授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設計主題、通過互聯網收集相關資料;在時間節(jié)點內自主安排查閱資料等學習時間;通過討論、投票等方式自省自己的學習內容;通過團隊協作完成設計任務。通過討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啟發(fā)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自主收集相關資料,使學生了解和接觸到更寬廣的知識面,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2、案例學習教學模式
在上海海洋大學愛恩學院,外方教師的教學方法注重案例研究,通過案例分析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信息專業(yè)的《Information Modeling & Infrasructure》(信息模型與建模)這門課為例,課程一開始便引入了一個實際商業(yè)環(huán)境的案例:某啤酒廠商需要開發(fā)一套數據庫系統(tǒng)。就客戶的請求,案例中接下來給出了雙方在需求確定階段的對話記錄。學生的任務是通過對話記錄,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出客戶的需求并完成數據庫的構建。在分析客戶需求階段,學生需要仔細研究對話記錄,了解了商業(yè)環(huán)境中的溝通技巧,了解構建數據庫的基礎知識,例如數據庫的功能劃分、顯示結構、軟件結構等,才能明確客戶需求。同時,在數據庫的構建階段學生也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通過網絡資源學習和借鑒已建成的成熟數據庫的相關內容。在基于案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搜集并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案例中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可見,整個學習過程均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案例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案例的引入其實就是布置學習任務,但又比布置明確的任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案例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案例庫是保證案例教學正常實施的關鍵。國外很多高校的課程都有完善的案例庫或者是一些相關機構提供的免費案例資源,這是國內高校所匱乏的。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包括兩個階段,一是知識傳遞階段,二是知識內化階段。知識傳遞是通過課上教師的講授來完成的,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練習或者實踐活動來完成。翻轉課堂中,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受到了顛倒,知識傳遞通過教學視頻或其他學習資料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發(fā)生在課中,主要表現形式是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教師充當指導者、輔導者和答疑者。
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馬祖爾就開始了翻轉課堂的研究工作,但真正掀起轟動世界的翻轉課堂革命的是薩爾曼??珊挂约八麆?chuàng)立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學設計者模塊、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三大模塊組成:
(1)教學設計者模塊。教學設計者需要做兩項工作:一是創(chuàng)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網絡學習平臺中進行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交流成果以及反饋評價。二是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制作相應的教學視頻并設計練習題。
(2)教師模塊。教師首先要確定學習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其次,在線追蹤督促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最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檢測和評價,最終反饋給學生。
(3)學生模塊。學生主要有三個學習活動。第一個是觀看教學微視頻,學習教學內容。第二個是平臺交流、小組協作。第三個是課后練習,鞏固知識。其中第二和第三個學習活動無先后之分,學生在觀看完教學微視頻后,即可馬上選擇平臺交流、小組討論,也可以選擇完成練習題目后再進行平臺交流。
四、促進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國內外諸多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案例為高職教師的教學實施提供了參考和學習的資源。但是,高職教師在依托互聯網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步階段,尚面臨許多有待解決的難題。面對當前的形式,高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共享資源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激發(fā)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1、基于網絡資源的主題教學模式
所謂基于網絡資源的主題教學(Resources-Based Thematic Instruction)是指學習者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充分發(fā)掘和利用各種不同的網絡資源,并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規(guī)范和步驟而進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高職藝術類課程采用基于資源的主題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素養(yǎng)同時得到提高。具體實施過程可效仿前文提到的德國包豪斯大學項目課程的實施方案。
圖1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平面廣告設計》課程基于資源的主題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在教師給出與課程相關的多個主題的前提下,學生通過互聯網等資源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確定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進行海報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經歷選擇主題、匯報演講、拓展主題、確定主題等幾個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攝取多學科的綜合知識,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從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德爾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接下來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學生繼續(xù)遵循設計工作的一般流程進行設計工作的探索。設計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海報 、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別人看等等這些與主題相關的活動都容易使學生積極投入于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2、基于“威客”網站的案例教學模式
上海海洋大學愛恩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對提高高職藝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如前所述,案例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案例庫是保證案例教學正常實施的關鍵。但高職院校面臨案例資源陳舊、案例庫不完善甚至完全缺乏的窘境,這也一度成為高職藝術類專業(yè)案例教學的瓶頸。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知識價值化和Web2.0技術應用的雙重背景下,威客網站應運而生。威客網站給創(chuàng)意需求和創(chuàng)意者提供了自由交易的平臺,諸如“豬八戒網”、“任務中國”、“一品威客”等威客網站打開了高職藝術類專業(yè)案例教學的新視角。學生登錄威客網站,注冊成會員后即可參與真實設計任務的競標。在競標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任務信息獨立分析客戶(任務發(fā)布在)的真實需求,需要通過查閱網絡和書籍資料、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來激發(fā)創(chuàng)意思維,然后獨立完成設計方案。競標的結果有可能中標也有可能失敗,無論結果如何學生都可以以威客網站為平臺查閱競標用戶的設計作品,既能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能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如圖2為在基于“威客”網站的案例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示意圖。
威客網站不僅給案例教學提供了真實的設計任務,也為學生和教師創(chuàng)建了一個虛擬的工作情景。在這個情景中學生扮演設計師的角色,通過獨立探索、師生互動、協作學習、成果交流、自評反思等自主學習方法一方面了解了實際項目的設計流程,具備了實踐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又梳理了理論知識,積累了設計經驗。
同時,在這個虛擬的工作情景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篩選可行任務,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出假設和歸納總結,鼓勵學生響應挑戰(zhàn)、實現自我飛躍?;凇巴汀本W站的案例教學模式是促進高職藝術類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3、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時代孕育而出的一場對舊有教學模式的革新挑戰(zhàn),從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看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后利用網上教學平臺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風格和呈現知識,在課堂上運用自主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同學間進行協作學習,師生之間實行交互式教學?!胺D課堂”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利器,但是如果想把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引入高職藝術類專業(yè)教學實踐,還需結合高職院校及藝術類專業(yè)的特點而行。
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愿意主動學習這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前提條件。從以往傳統(tǒng)課堂教學實踐來看,高職藝術類學生在眾多的專業(yè)課程中對軟件課表現出較大的學習熱情,大部分學生能跟隨教師完成學習任務,有些學生愿意主動查閱資料解決作業(yè)中遇到的疑點難點。
翻轉課堂的實施在高職教學中尚處起步階段,對教學視屏的錄制還處于研究和發(fā)展階段。但是,就軟件課而言,互聯網資源是翻轉課堂最大的資源寶庫。網絡上發(fā)布的大量軟件學習視屏中不乏制作精良、講解詳細的優(yōu)秀教學微視屏。這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因此,就高職藝術類專業(yè)的現狀而言,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在軟件課上試行。圖3為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首先,教師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學生把控自主學習的方向,才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教師發(fā)布教學微視頻后,學生通過觀看教學微視頻獲取軟件操作的相關知識,然后完成與學習內容相符和的練習。再次,學生將練習中遇到的問題發(fā)布到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匯總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的設計課堂測試題。在課堂上,師生通過討論、質疑、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解決問題。最后,在課后通過布置作業(yè)或調查問卷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生對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
圖3: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思路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學生追根溯源主動參與來尋求答案以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因此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體現為學生在學習中借助于各種手段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所遇到的問題來進行深入的創(chuàng)造性分析和科學研究,最終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并獲得更加美好的學習體驗。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通過研究國內外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筆者認為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帶領他們去探索全新未知的世界?;ヂ摼W時代的學習將更加傾向于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因此,高職教師應該盡快轉變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和研究以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鐘志賢. 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
[2] 薩爾曼﹒可汗, 著. 劉 婧, 譯. 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網時代的教育革命[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3] 王 鎮(zhèn).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化策略研究[EB/OL]. http://www.cnki.net/, 2015.
[4] 張琳琳. 互動媒體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EB/OL]. http://www.cnki.net/, 2014.
[5] 崔亞嵐. 中德設計教育比較研究[EB/OL]. http://www.cnki.net/, 2013.
【作者簡介】
齊欣(1981—),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研究及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