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羽璇
【摘要】定于情人節(jié)上映的愛情懸疑電影《謀殺似水年華》對原著的改變引起了觀影觀眾尤其是原著書迷的不滿。本文通過對原著和電影的對比,分析《謀殺似水年華》在由小說到電影改變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關(guān)鍵詞】《謀殺似水年華》;小說;改編電影;陳果
今年2月14日情人節(jié)檔期上映的電影《謀殺似水年華》是由懸疑作家蔡駿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雙金導演陳果執(zhí)導并改編,作為其進軍大陸第一部商業(yè)電影。陳果表示對《謀殺似水年華》的原著小說中所表達的絕望、凄美的情愫及無可奈何的命運感充滿興趣,認為與自己此前作品中的風格相契合。
但這部有著較多讀者基礎的影片在情人節(jié)上映的當天,在各院線只有5%的排片量以及當日觀影票房的倒數(shù)。讀過原著的觀眾認為,電影改沒了小說里的一些重要線索以及人物性格??偨Y(jié)而來,電影在改編的時候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刪除了重要事件和線索
《謀殺似水年華》這部小說主要寫了在十五年前,一個大雨滂沱的夏夜,南明高級中學對面的雜貨店發(fā)生了一起離奇的謀殺案,唯一的目擊證人是死者十三歲的兒子秋收。十五年后,案件尚未告破,負責此案的刑警因公殉職。在籌備葬禮的過程中,警察的女兒田小麥意外發(fā)現(xiàn)父親遺留的工作手冊,提及十五年前那樁謀殺案的兇器:一條奇異的紫色絲巾。為完成父親的遺愿——在葬禮上播放前東德偵探劇《幻覺》主題曲,田小麥找到一家“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一切”的淘寶店,卻身不由己地卷入的案情之中。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一樁詭異的連環(huán)兇殺案、一幕時代造成的社會悲劇、一份單純到絕望的愛情漸漸浮出水面。
小說的開頭詳細的介紹了1995年夏天發(fā)生的謀殺案,雜貨店美麗的女老板被一條十分漂亮的紫色絲巾活活勒死,而女主角田小麥的父親田躍進便是負責這一樁命案的刑警。田躍進在案發(fā)現(xiàn)場找到了唯一的目擊證人——女老板的兒子秋收,將他帶回警局詢問。因為秋收剛從農(nóng)村老家第一次到上海變目睹了親生母親被人殺害,戒備心理很強。剛開始什么都不肯說,田躍進就一邊找線索一邊觀察他的情況。直到他說出:“兇手是一只惡鬼!”并且說只要看到照片就一定能認出兇手。田躍進奔波了幾天確定的犯罪嫌疑人最后都被秋收否認了,案件陷入了僵局,但田躍進仍想破獲這起案件。秋收在上海無處可去,在老家的父親也因為火車沒辦法趕來,所以田躍進才將秋收帶到自己家中暫住。而在電影中,內(nèi)容被縮短到田躍進勘察完現(xiàn)場就將秋收帶回家住。這樣的刪減改編雖然沒有明顯的邏輯性問題,但整體來看,因為缺少了田躍進和秋收之間的互動還有田躍進對這件案子的心理活動,所以會導致前后邏輯不連貫,對觀影觀眾來說,劇情發(fā)展的很牽強,沒有小說中通過大量心理活動描寫那樣自然而然的發(fā)展。
電影中將小說中第二個被紫色絲巾勒死的受害者慕容老師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整個刪去了,變成了受害者只有兩名——秋收的媽媽許碧珍和田小麥的閨蜜錢靈。而慕容老師卻是整個故事里面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她是南明高級中學的老師,也是田小麥和錢靈的高中語文老師。小說中描寫的慕容老師是一個漂亮有魅力但是已經(jīng)30歲還沒有嫁出去的女老師,她很喜歡田小麥。自幼喪母的田小麥也很受用慕容老師的關(guān)愛,她在心底將慕容老師作為自己的偶像。但是當她看到慕容老師和秋收經(jīng)常在一起唱歌聊天的時候,田小麥的心理也發(fā)生了變化,她開始頻繁的去學校對面的小賣部里找秋收,躲著跟自己很親的慕容老師。可以說,慕容老師是少年時期田小麥和秋收感情的催化劑。如果沒有她,田小麥沒有那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意。在慕容老師被殺之后的夜晚,小麥一個人在學校外燒紙給她,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兩個小混混妄圖欺負她,是秋收及時出現(xiàn)救下了田小麥,有了這件事,才促成了小麥高三時兩人在一起的場面。但在電影中,這些情節(jié)都被刪了。本來田小麥主動的感情變成了秋收1995年在田家暫住時就對小麥有所表示。這樣來看就有一些不經(jīng)思考,一個剛剛目睹自己母親被殺的小男孩在兇手還沒有抓到的情況下,對一個還沒有見過幾次面的小女孩表白。這樣的感情線并非水到渠成,而是為了讓男、女主角有感情戲而產(chǎn)生感情,不合情、不合理。
二、弱化了人物關(guān)系和矛盾
電影中的田小麥是一個從小很乖很懂事的孩子,父親的同事老王和丁姨都說小麥是個聽話的孩子。這跟小說中的田小麥截然相反,因為父親田躍進是一位刑警,經(jīng)常在外奔波忙著破案,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在家陪女兒,這就讓年幼的田小麥對父親的印象很不好。加之,田小麥的母親在她幼年時生病去世,去世前犯病在搶救的時候,田躍進因為在外破案沒有及時趕去醫(yī)院,這一直是小麥心里的一個心結(jié)。所以,在原著里,田小麥田躍進的父女關(guān)系一直都是不好的,沒有必要的溝通和交流。而田小麥從小到大唯一的好朋友就是錢靈。但是高中時期,錢靈和正處于青春期的田小麥的對愛情的看法是不同的,錢靈像普通的同學和家長一樣認為應該找一個世界里門當戶對的人,而田小麥認為愛情就是純粹的愛情,沒有這么多物質(zhì)因素的干擾。因為有了和父親從小的矛盾以及跟閨蜜觀念的差異和疏遠,讓田小麥在學校對面開雜貨鋪的老板的兒子秋收越走越近。年輕的心總是希望有人能夠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小麥對秋收動心看似不合理但又是最順理成章的。哪怕是后來父親和老師們的警告還有學校同學們的鄙視,都沒能動搖小麥對秋收的感情。
然而在電影中,田小麥被塑造成一個乖乖女的形象,對很有可能取代自己媽媽位置的丁姨也都很關(guān)心、有禮貌,跟田躍進之間也似乎沒有了矛盾。至少在電影當中,并沒有父女之間關(guān)系不好的情節(jié)。直到田躍進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在跟秋收談戀愛,在兩邊游說想讓他們分手時,影片中的田小麥出于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跟父親不歡而散。這樣情節(jié)上就從父女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發(fā)變成了叛逆少女為戀愛和父親翻臉的狗血青春劇劇情。
可能是因為電影時長的限制,原著中大量田小麥內(nèi)心獨白的描寫都沒有用到。也從原著中的田小麥一人視角的描寫改編為多人視角的描寫,但自始至終沒有用到一句人物內(nèi)心獨白。這對于電影本身來說,增加了觀眾體會情緒的難度。沒有表達角色心中的想法,矛盾沒有被激化,也就削弱了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人物矛盾也就沒有那么刻骨銘心而是想一出又一出叛逆少年的小打小鬧。
電影中變動最大的就是秋收不是因為恨小麥而離開她而是因為田躍進的請求所以才離開了小麥。而原著中的田小麥之于秋收就如同東野圭吾《白夜行》里的愛情:“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鼻锸盏哪赣H被人殺害,兇手一直沒有找到;沒有考上大學,和父親經(jīng)營者一家雜貨店,在一個不屬于自己的大城市里經(jīng)受著各種人的看不起。他的天空一直都是黑夜,對秋收來說,小麥就是他的太陽。但因為錢靈的陷害,讓秋收以為小麥拋棄他了還將他關(guān)在地下倉庫里三天差點沒命,他的父親也因為四處尋找他而車禍身亡。那以后,秋收的世界里便只剩下黑暗,他恨殺了他母親的兇手,恨撞死他父親的司機,也恨他深愛著的小麥。這樣隱忍的秋收才會一心想著復仇,他的光不見了。
但是電影中改成了關(guān)他在地下倉庫的是小麥后來的男朋友盛贊,雖然其他情節(jié)都沒有變動,但這樣秋收對小麥的矛盾就沒有了。他離開小麥僅僅是因為田躍進的請求。這樣的改變使得秋收從小說中一個因為被世界拋棄所以想著要復仇對小麥又愛又恨感情矛盾的農(nóng)村少年,變成了一個和小麥談談戀愛卻又想著殺人報復的問題少年。
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常常會引起較大的爭論,而其中大部分是圍繞著對于原著的忠實度而展開的。既然選擇了一部文學作品來拍電影,說明認可這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所以在改編過程中肯定要在尊重原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非自己架構(gòu)。電影情節(jié)和作品本身內(nèi)容之間的貼合程度,仍然是今后文學作品改編電影過程需要謹慎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東野圭吾. 白夜行[M]. 南海出版公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