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社村夫
《論語》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是我們了解孔子思想的最重要典籍。新中國成立之后,官方在各階段語文課本中也多少有選擇《論語》中的內(nèi)容,國學熱興起之后,對《論語》感興趣的人則就更多,而且還呈現(xiàn)出趨熱的勢態(tài)。那么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讀《論語》呢?筆者想就這個話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前后聯(lián)系,以經(jīng)解經(jīng)
在解讀《論語》的時候要注意前后聯(lián)系,所謂前后聯(lián)系,就是對于同樣的概念的理解,要試著在《論語》中找相應的概念解答,這就是“以經(jīng)解經(jīng)”。因為同一本書或者同時代的書,在詞匯的定義等方面更加趨同,所以這樣對比得出的理解,也更加貼近原文意思?!白釉唬骸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關(guān)于三十而立,程頤認為是“立于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圣人言己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卞X穆認為是“禮于學?!敝祆湟约敖臈畈蠋熤鲝垺傲⒂诙Y?!逼鋵嵜恳晃磺拜呎f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哪一家的說法更合適呢?恰好《論語》中有可以參考的記載,比如《泰伯》曰“立于禮?!薄都臼稀吩弧安粚W禮,無以立?!薄秷蛟弧吩弧安恢Y,無以立也?!彼赃@樣對比參考,我們可以認為朱熹以及楊伯峻老師的解讀更合適。
關(guān)于“四十而不惑”,為什么不惑呢?《子罕》里面曾言“知者不惑?!倍疫@與夫子15歲就立志于學也是相符合的,這樣解讀就比較合適。
再比如說,孔子說“臣事君以忠?!鄙厦嫖覀儚奈淖值慕嵌葋砝斫饬诉@里忠的意思,其實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梳理??鬃诱f“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保ā断冗M》)作為大臣,秉持“道”的原則來給國君做事,如果行不通,則“不可則止。”不僅如此,他還說:“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保ā缎l(wèi)靈公》)這就是說,孔子并不認為大臣要無原則地“事君以忠”,而是要在“道”的前提下事君以忠,否則,不僅“不可則止”,而且要“卷而懷之?!边@對于我們理解孔子忠的含義就更加清楚了,于是我們可以知道,孔子所提倡的大臣為國君做事的原則,絕不是后來宣揚的那種愚忠。
不同版本參考對比
古代著書存書不像我們今天這樣方便,在書籍的流傳過程中會經(jīng)過多人之手,經(jīng)歷多個版本的變化。所以,書籍在流傳過程中,往往會有改動,尤其是先秦典籍,都有這樣的遭遇。比如今天我們看到的通行版《老子》跟帛書《老子》在內(nèi)容方面有不同,而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本,雖然只有兩千多字,但與通行版和帛書本在文本方面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這一點《論語》也不例外。在漢代,有齊論、魯論、古論等好幾個版本。再后來,鄭玄又根據(jù)流傳的幾個不同版本經(jīng)過一次整理,這又是一個版本。后人在改動版本的時候,其實更多體現(xiàn)是他個人的看法,而不是書籍原來編撰者的想法,所以我們要想更貼近原始文本,就要多參考其他版本。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懷王劉修墓發(fā)掘出來一批竹簡,其中就有《論語》殘本,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版本,我們稱為定州漢簡本《論語》,它是我們今天研究《論語》的重要參考資料。
比如通行版中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保ā栋速罚?關(guān)于這句話,流傳最廣的一種解釋是“蠻夷之邦即便是有君,也比不上中原之地無君?!北热缧蠒m疏曰“言夷狄雖有君長而無禮義,中國雖偶無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禮義不廢。”錢穆也在《論語新解》中翻譯說“孔子撇開無君一節(jié),謂夷狄終不如諸夏。”
在定州漢簡本《論語》里面,此句是“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薄安蝗簟彪m然有些時候可以跟“不如”同義,但“不若”在這里,其實應該是“不像”的意思。于是整句意思就是,“蠻夷之邦尚且有君,不像諸夏之地已經(jīng)沒有了啊……”為什么諸夏之地無君呢?因為雖然有王有君,然而禮壞樂崩,有跟沒有沒啥區(qū)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孔子憤怒地感嘆,諸夏之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淪落到連夷狄都不如的地步了!更可見他對于諸夏之地禮壞樂崩的痛心疾首。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八佾》說的是什么呢?說的是“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說的恰恰是孔子所處時代禮壞樂崩。那個時代,禮樂征伐不僅不自天子出,甚至不是自諸侯出,在孔子的時代,其實已經(jīng)開始了“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比如,不說遠了,就是孔子所在的魯國,唐國君魯昭公都因為內(nèi)亂逃離魯國,死在晉國。這樣的時代,有何禮可言?孔子會在這種背景下還夸贊諸夏有禮嗎?顯然不太可能。
再比如通行版中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這句“敬鬼神而遠之”被認為是孔子“不語亂力鬼神”的一個表現(xiàn),并且引申出一個成語“敬而遠之?!闭J為是孔子排斥鬼神之事。但在定州漢簡本中,此句是“敬鬼而遠之?!睕]有“神”字,少一個字,意思就大不一樣??鬃诱f“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保ā稙檎罚┕碓谶@里的意思其實是自己死去的先祖。“敬鬼而遠之”,其實是指在祭祀方面要祭祀遠祖。這與《學而》中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钡牡览硎且粯拥摹?/p>
上面幾點是筆者在讀《論語》的過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體會,主要側(cè)重于我們個人如何正確理解論語思想方面而言,希望對于朋友們有所幫助。由于筆者所見所限,肯定有不足和疏漏之處,介于此,還望朋友們包涵并指正。
對于有一些朋友而言,可能他們并不需要自己去專門研究《論語》思想,而只是在于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了解《論語》,所以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可能更需要一些在翻譯本方面的推薦。在這里筆者推薦楊伯峻老師《論語譯注》。楊伯峻老師用簡單而精準的話語對《論語》全書進行了白話翻譯,言簡意賅,不亂引申,后面還有“論語詞典”,是初學論語的好書。此外,錢穆《論語新解》可作為初學入門的配套參考書籍。如果要再進一步,則有楊樹達《論語疏證》、程樹德《論語集釋》、劉寶楠《論語正義》以及邢昺《論語注疏》等書籍可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