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行政法中的公法權力是行政法的法學工具,同時也是一個關鍵性的概念。在學術研究領域,行政法學至今沒有對這一權利進行充分的回應,從而使得行政法的理論和實踐變得更為緊張。行政法上的公法權利是公民在面臨行政機關時的作為和比作為的自由,公民對行政機關有一定的請求權。可以從多個角度對這種權利加以體系化。完成理論上的構建,實踐中對公法權利的應用就是一個關鍵。本文主要結合我國行政法的實踐,通過對比的方式對行政法上公法的權利適用狀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行政法;公法;權利
中圖分類號:D9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6-0182-02
行政法是對行政權進行調整和控制的一種法律,這種法律的側重點在于行政權的界定,并且對行政行為加以規(guī)范,但是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由此出現了公法的權利,使得行政學呈現出行政組織、行政行為和公法權利三層景觀。公法權利作為公民在法律面前地位的總結,可以促進行政公務人員依法行政,同時還能夠幫助行政法官思考相應的行政權利,從而確保我國公民個人利益的有效實現。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涉及到的公法權利內容也相對較多,公民可以請求行政機關對自身的權利侵害加以補償,法官在行政訴訟案件中能夠以公法權利是否被侵犯作為行政訴訟開展的標準。一、行政法中的公法性質及其具體表現
行政法是對行政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法律,同時也是調整行政活動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行政活動本身的目的在于實現公共利益的統一性,因此,行政法必然與公共利益相關聯。而行政權力是國家權力的組成部分,通過權力可以推動出行政法屬于公法,其本身也具有公法的性質。行政法的公法性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內容,首先是公法的主體性,其次是公法的目的性,最后一個性質是公法對于糾紛的解決。
就主體性而言,行政法規(guī)定的社會主體通常都是國家。無論行政法律關系的是何種形態(tài),在法律關系主體方面,國家是該法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國家權力在行政主體手中的應用可以對相對人起到一種強制性作用,從而強制相對人服從行政主體的意志,但是相對人卻不能夠擁有與行政主體同樣的權利,所以說在權力上是不對等的。還有一點就是權利義務的范圍和內容具有不對等性。
就行政法的目的而言,其核心目的是對行政權力的規(guī)范,主要在于行政權力的產生時間早于行政法,而運用行政權力的目的是實現公眾利益,但是受到行政權力運行主體本身的素質差異性以及各種缺陷的影響,導致行政權力的引用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問題,很多行政權利的運用對公權力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需要受到法律的約束,這也是行政法的最終目的。
在行政糾紛解決方面,通常不會使用行政法律關系協商的方式來解決行政糾紛問題,對于一般存在的行政糾紛往往會通過采用司法或者是準司法的方式進行解決,這主要是因為行政權利屬于國家權力,通過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進行協商的方式來解決意味著妥協和讓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對行政主體來說意味著有違行政法的規(guī)定。如果在權力處理過程中發(fā)生沖突,也能夠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進行申訴解決。二、公法權利結構體系的構造(一)公法權力概述
公法權利可以從分析意義和行政意義兩個方面進行證實。公法權利通常被看作是公民由公法所獲得的權利,有學者將這一權利通過三個層面進行分析,第一層是權力的證立問題,第二層是權力的分析構造,第三層是法力問題。通常情況下,對某一種事情的主觀權利可以被看作是權利人、義務人以及權利對象三方之間的關系。如果權利人擁有對特定行為的權利時,義務人就具有實施該行為的義務。這種權力和義務的關系也可以被看作是同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因此說,從義務把握權利分析構造也是一種比較方便的捷徑,這樣一來,在分析層面上來講,公法權利就比較清楚了??梢詫⒐嗬臉嫵梢貏澐譃槿齻€方面,分別是公民、國家和自由。在面對國家時,公民享有為或者是不為的自由,亦或是公民對國家擁有請求權,作為權利人員,公民享有自由權利或者是追求權,國家作為公民權利保障的義務人員,享有對應的義務。行政機關對憲法賦予一定的行政職權,能夠代表國家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務,相對于行政法而言,可以對公法權利進行縮減,行政機關擁有一定的行政請求權,公民在面對行政機關時享有為或者是不為的自由。(二)公法權利的類型
在公法權利的分類問題上,從法學領域進行分析主要有兩種具體的分類方法,其中一種是分析性分類方法,還有一種是類型化的分類方法,前者是采用概念抽象化以及內涵差異化的方法所形成的一種分類方式,后者是通過對某一個概念的典型要素進行描述所形成的一種分類方式。分析性的分類方法具有清晰性、穩(wěn)定性的特征,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其功能方面比較僵化,并且意義缺乏內容。而類型化的分類方法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靈動性,但是法律體系本身比較模糊,對法律的安定性造成影響。需要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確定典型的分析要素的方式使概念本身的開放性凸顯出來,并且通過理論化的要素增減使公法權利更為具體。(三)公法權利的證立
公法權利的證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法條中明確規(guī)定了公法權利,立法者在法條中明確寫出了公法權利,在《行政許可法》第7條中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的組織機構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受申辯權和陳述權。”該條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了權利人為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義務人為特定的實施行政許可機關,并且法律條款中直接使用到陳述權以及申辯權等詞語。從該法條中能夠清楚的看出公法權利的三個主要要素。由于所有的權利中都對應著道義語句,從一些法條中的行政義務中的能夠推導出一定的公法權利。但是在義務方面,有部分義務被行政法教義學認為是不能夠產生公法權利的義務。這樣一來,法條中規(guī)定的義務是否對應公法權利產生爭議,對公法權利無法清晰明確的規(guī)定。
另一方面,法條沒有對公法權利進行清晰明確的規(guī)定,通常存在兩種形式,其中股一種是法條含義較為模糊,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法條存在漏洞。前一種是規(guī)范語句中的含義存在多種選擇形式,后一種是不存在相關法條。一種是法律解釋問題,而另一種是法律續(xù)造問題,對于公法權利的明確,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行政解釋的方式進行明確。三、結語
通過對公法權利這一概念的分析,可以將憲法上的權利導入行政法當中,從而解決動態(tài)憲法上的權利保障問題,可以讓一些憲法決定得到有效的落實。公法權利的實施可以使得保障人權的憲法直接進入行政法當中,使人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公法權利能夠充分發(fā)揮行政法的解釋以及教義系統,為法官進行行政訴訟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幫助法官進行行政訴訟實踐經驗的總結,對行政爭議的解決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本存.論行政法上的公法權利[J].現代法學,2015,37(3):57-67.
[2]王鍇.行政法上請求權的體系及功能研究[J].現代法學,2012(5):78-92.
[3]余睿.公法權利視角下的公共財產用益權探析[J].學術論壇,2015,38(5):100-104.
[4]張雅琳.論公民公法上的權利義務與私法上的權利義務的區(qū)別和聯系——以行政法和民法為視角的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6):143.
[5]李翠翠.公法私法化問題研究——以行政法為視角[D].西南政法大學,2015.
[6]田喜清.探析公法的私法化:以行政法為視角[J].探求,2014(3):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