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麗
摘 要: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活動。新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改變了沉悶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新課程;科學分組;環(huán)節(jié)設置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新課程”模式,是有一定的策略的,現(xiàn)本文總結出幾點策略,以供初中歷史教師參考。
一、新課程階段
在學生的新課程階段,學生通過協(xié)作共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因為學生具有個體化差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即使通過交流討論也難以得出解決方案。有些是因為學生沒有查閱到相關資料,有些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差,而有些是因為小組成員之間意見不一,難以達成共識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發(fā)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及時給予學生適當點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要將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簡化,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引導學生采用總結歸納和演繹等方法進行探究,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學生在實踐中尋求真知。比如在學習初一上第二單元的春秋戰(zhàn)國的內(nèi)容后,針對家喻戶曉的“諸子百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見解分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guī)讉€派系,對各自代表的觀點各抒己見,自由進行爭辯。教師也可選擇一個派系,加入學生的討論中,并在其中給予指導性意見,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并鍛煉自己的口才。在這種靈活的新課程中,學生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舞臺中展示自我,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營造和諧輕松的合作氛圍,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科學地進行分組
要開展新課程,首先需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的合理分配對新課程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互補分組,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在課堂分組學習中,往往存在冷場現(xiàn)象,學生的交流較少,即使老師布置了新課程的任務,但基本上都是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討論,而其他學生一般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該盡量讓興趣相投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學生就能有共同的話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提高學生的交流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并盡量在每節(jié)課都采用不一樣的分組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分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固定式的分組,這是最基本的一種分組形式,即以“互補”為原則,如男生和女生為一組,學習成績好的和學習較欠缺的為一組,性格內(nèi)向的和性格外向的為一組。這種分組方法能夠取長補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二是同桌二人組合,這種組合可用在復習課上,讓同桌兩人進行互相檢查和評價,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共同提高。三是自由式分組,對于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教師還不熟悉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各方面的表現(xiàn),可以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成員。四是辯論式組合方式,這種分組形式可運用在全班活動的時候,比如在初一上冊第三單元開展關于“秦始皇功過”的辯論中,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讓學生分為正反方,雖然辯手只有幾個人,但小組內(nèi)的其他學生要為本組搜集相關資料,為辯手提供策略。通過不同的分組形式,就會使課堂新課程變得更加豐富,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歷史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具體的情況合理選擇分組形式,以提高新課程的效果。
三、問題設置環(huán)節(jié)
問題是貫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要素,學生的新課程需要圍繞一個問題來開展,要實現(xiàn)新課程的有效性,對于問題的設計十分重要。教師在設計新課程的問題時,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內(nèi)容:一是要結合歷史教材,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而不能脫離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內(nèi)容;二是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新課程中;三是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只有源于生活,學生才能意識到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是有意義的,值得去學習;四是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歷史知識的掌握水平和能力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由簡到難,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再到抽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比如在學習初二上冊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后,學生在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后,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戰(zhàn)役之外,歷史上還有哪些抗日故事?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抗日戰(zhàn)爭中一些比較出名的戰(zhàn)役或者抗日小故事,開展故事會,這些故事可以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電視劇中看到的,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并且這種學習方式新鮮有趣,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四、合作評價環(huán)節(jié)
在新課程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存在哪些不足等;同時,對每個小組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合理的評價,包括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活躍度、團結度以及合作的效果等方面。在評價中除了指出小組新課程的缺陷外,還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和激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新課程的動力,讓自卑和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也能夠鼓起勇氣參與討論。所以評價性語言也是教師需要重視的,應發(fā)揮正面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