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成
【摘 要】 目的 探究加味右歸丸在腎陽虛型腰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所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診治的腎陽虛型腰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shù)字奇偶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加味右歸丸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腎陽虛型腰痛患者應用加味右歸丸治療,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臨床癥狀,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腎陽虛型 右歸丸 腰痛 臨床療效
腰痛又為“腰脊痛”,多是由于先天的稟賦不足,加上機體勞累過度或病久體虛,房事不節(jié)導致腎精虧損等原因造成腰部氣血運行受阻,或者失于濡養(yǎng),從而引發(fā)腰脊或脊旁部位的以疼痛作為主要癥狀的病癥[1]。臨床中一般腎陽虛型腰痛患者占多數(shù),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次研究筆者將加味右歸丸應用于腎陽虛型腰痛患者治療中,取得較好結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我所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腎陽虛型腰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shù)字奇偶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2.21±3.24)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34±2.12)年;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2.24±3.20)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7.31±2.09)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與病程比較,具有分組意義與可比性(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參考《中醫(yī)內科學》[2]中相關診斷標準,自覺腰部疼痛,腰肌局限性壓痛但脊柱無畸形、結核、炎癥、腫瘤以及損傷;彎腰或者勞動強度過大時腰部疼痛,或者有腰肌捩?zhèn)罚谎琳o腰椎骨質病變;疼痛同季節(jié)氣候變化無顯著關系。納入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者,無相關藥物過敏史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有嚴重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有其他嚴重合并癥或者腫瘤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給予消炎止痛藥或者解熱鎮(zhèn)痛藥,一般常規(guī)劑量。觀察組給予加味右歸丸治療,右歸丸藥物組成:肉桂100g 熟地黃250g 懷山藥150g 制附片100g 鹽制杜仲150g 枸枸子150g 兔絲子100g 山茱萸150g 炙鹿茸80g 秦當歸150g 刺五加150g 海馬80g炙甘草60g。上藥共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g,每次一丸,一日三次,溫開水送服。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評分標準根據(jù)患者自身對腰痛強度感受,在0~10的量表上記錄自身疼痛情況,無痛為0分,劇烈疼痛無法緩解為10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情況,主癥:腰膝酸軟、腰脊疼痛、畏寒肢冷、夜尿頻多;分值嚴重為6分,中度為3分,輕度為1分。次癥:性欲減退、精神萎靡、脈沉細無力、舌質淡苔白。分值嚴重為3分,中度2分,輕度1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