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
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創(chuàng)新思維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于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為主”,積極倡導個性化的閱讀。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是激活閱讀教學的源頭活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教師應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工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預測、產(chǎn)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閱讀愿望。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nèi)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積極營造氛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先要與文本對話,即通過先行閱讀,全面把握教材?!鞍盐战滩摹币环矫嬉馕吨盐照n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圖以及教材編者的思路和意圖,從而明確教學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還意味著了解學生閱讀的前提條件和準備狀況,從而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當然還要與學生對話,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指導他們正確地讀書,順利地實現(xiàn)“內(nèi)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個有利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段落、篇章進行反復閱讀,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在教學《燕子》這篇課文時,學生需要通過有感情地重復朗讀“: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边@樣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里蘊涵的思想感情,充分認識到文字的變化多姿和鮮活美麗,這比教師千百次的枯燥分析更能使學生從心靈上接受與理解。
三、在閱讀教學中挖掘創(chuàng)新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層次的,我們應該從各年級段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準——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里強調(diào)“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yǎng)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應盡可能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點,啟發(fā)學生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作者在第一段寫看到許多人都來追悼伯父魯迅先生,“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為什么做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作者當時不明白。在此我們可以問學生:“你想可能因為什么,魯迅先生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引導學生學課文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在學生理解課文基礎上,我們也可挖掘一些創(chuàng)新因素,設計一些“擴展性練習”,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潛在的情節(jié)等,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而合理的想象,形式有句段擴寫,留白(省略號)補寫,結尾續(xù)寫等等。
四、注重積累,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一)打好基礎形成閱讀良好習慣。在小學低年級拼音教學完畢后,就要不容置疑的開始引導學生閱讀注音讀物,比如有趣的童話等,讀完后要引導學生匯報你都讀懂了什么。不論學生匯報的怎么樣,都要運用正強化使學生感到讀有所獲。
(二)堅持閱讀,日積月累。要舍得放棄課文,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勇于割舍,敢于替換。從各種書籍和網(wǎng)絡上尋找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及書目,印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充分的閱讀,加大閱讀的量,當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時自然而然就擁有了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三)閱讀鏈接。以課文為基點,向整篇原著擴展;以作者為起點,向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以文本為基點,向同類題材擴展;以內(nèi)容為基點,向其他作者、不同文本擴展。例如學過《月光曲》這篇課文,就圍繞月光曲這個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古今中外有哪些作家的文章涉及月亮的,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琵琶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一大批描寫月光的優(yōu)秀佳作。然后順勢引導學生去思考不同作者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去贊美、描寫月光,這樣,學生又會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閱讀的天地。
(四)讀整本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大語文”觀為理念,立足于課堂,著眼于課外,結合語文教材的特點,尋找合適的教材的“延伸點”,利用《課外補充閱讀》等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進一步運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以此來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在興趣盎然的課外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具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根本保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任務的不同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讓我們做好“引路人”,為學生營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