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的精品意識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精品意識就是創(chuàng)新意識。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不竭的動力”。增強教員的精品意識,是學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積極而成功的推進任務轉型的必要條件。
在院校教學體系中,教員是傳授知識的主導,課堂上70%以上的教學過程,是由教員站在講臺上通過語言講述實現的;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由教員編排和確定的;學員的學習成績,也是由教員最終評判的;教員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作用顯而易見。因此,教員必須而且應該努力將自己所承擔的課程打造成精品,把先進豐滿的教學內容,通過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奉獻給學員,為學員準備一桌豐盛的、具有誘惑力的知識大餐,這對于適應任務轉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十分必要。然而要打造精品,首要是教員必須具備精品意識,努力提高本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一點一滴中體現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精品意識的理解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誤區(qū),比如說:認為精品只存在總部、學院所列的“三精”建設項目中,從而弱化了自己創(chuàng)新精品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在立項“三精”項目中,有的過于偏重材料的堆砌,而忽略了課程、教材、案例的受眾主體是學員,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可能還缺乏這種意識,比如筆者曾跟隨領導聽查《外(臺)軍通信》這門課程,從教材到講授都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介紹,每個國家軍隊按通信手段的分類來講,眾所周知,現行的通信手段各國大體一致,那么講授過程中的不斷重復顯然難以避免,在課后與教員交流過程中,領導曾有非常好的建議:打破教材體例(教材老化),一個通信手段一個通信手段來講,每種通信手段區(qū)分出各國軍隊不同的特點和突出的優(yōu)長……。其實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相信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加上教員的主觀努力,這樣一門選修課程一樣可以成為精品。
我們所要樹立的精品意識就是學院平常所提倡的“三精”意識:“講課是精品、教材是精品、課件是精品”。無論是主干課程還是非主干課程,無論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要牢牢樹立這種意識,這樣我們才能多出精品,出好精品,也才能多出人才(包括教員人才、學員人才),達到轉型的目的。
一、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組的主觀能動性,樹牢精品意識
教學組是最基本的教學單位,它的作用發(fā)揮好壞影響至關重要。一要“聽”,多聽不同渠道的不同意見,學員的、同行的、專家的、機關的,積極把各種意見綜合起來收集起來,所謂兼聽則明;二要“謀”,收集了意見要組織本組教員在一起研究,客觀來講,聽查課過程中,有些建議是很有建設性的,如何把這些建議和意見用好,是創(chuàng)造精品的關鍵;三要“為”,在研究過后,要積極把新的方式新的內容放進課堂進行嘗試,進行調整,要避免“得過且過,上完了事”的思想,創(chuàng)新是種“陣痛”,樹立精品意識就是要鼓起勇氣承受這種“陣痛”。
二、要制定明確的課程建設目標,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放首位
課程建設目標是否明確,關系到能否有效地設計出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方法和路線的大問題,也是“精品工程”能否順利實施,轉型能否到位的關鍵。要立足改革,跟蹤軍內外科學研究的最新動向,保持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先進性,推廣并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具體來講就是:更新教學內容和教材,立足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立足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有條件的盡量立足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立足創(chuàng)新思維的熏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一點一滴做起,處處體現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三、要強化教學中的人本理念,突出學員主體
教學中的人本理念,即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育人情懷,這是精品意識全部真實的價值所在。以人為本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從表層意義上看,以人為本指課程教學中要體現以學員為中心,服務學員的思想;從更深層次上講,以人為本指在教學中要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培養(yǎng)學員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國家責任和人格魅力,使學員成為和諧發(fā)展的個體。
四、要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
現在是“精品”,不代表永遠是“精品”,教學中必須強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要實現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精品”不落伍。一是要重視教員隊伍建設,通過完善教員引進、培養(yǎng)、考核、激勵等機制,充分發(fā)揮教員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 、人員穩(wěn)定 、德才兼?zhèn)?、樂于教學 、勤于教學 、精于教學的師資梯隊;二是建立課程建設的長效管理和保障機制,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加強對課程建設的經費投入、檢查、督促和指導,是課程建設有效開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證。三是建立和完善課程管理和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員參與課程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簡介:劉淑霞,1975年3月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軍事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