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凡
“童話續(xù)寫”是溫州市外國語學校校長金戈在全國第二屆“三新”作文教學研討會上為大家獻上的一堂課。這堂課立足于續(xù)寫,著眼于想象,將讀與寫相結合,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
一、內容選擇:基于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內容的選擇很重要,關系到教學價值,也關系到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問題。金老師選擇童話續(xù)寫,是基于他對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思考。他認為:“現(xiàn)在的寫作教學(內容),缺失兩樣東西,一是想象力,二是心靈?!苯虒W中對想象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而“想象力的缺失比思辨能力的缺失后果更嚴重”。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金老師,選擇了“童話續(xù)寫”,因為童話續(xù)寫不僅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訓練,而且童話與童話教學還“關注內心與人性”。這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是有價值的。
二、認知原點:童話就是寫一種可能
童話究竟是寫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金老師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把它定位在“寫可能”上。初中學生對童話寫什么也是模糊的,不清晰的。為此,金老師在課堂開始時,引導學生從文本語境中認識現(xiàn)實與童話的不同,告訴學生“童話就是寫一種可能”,而“可能”學生就容易理解了。學生對童話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確了童話應該寫什么。從這一認知出發(fā),本堂課進行童話續(xù)寫就有了基礎。
三、課堂聚焦:借助續(xù)寫訓練想象能力
金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都聚焦在續(xù)寫想象上,沒有游離訓練點。想象是初中階段一個重要訓練任務。金老師認為:“我們應該在初一階段讓學生完成有來由的想象,超越小學階段的童話習作,即合理的深度的想象寫作,即用想象介入現(xiàn)實?!被谶@些認識,金老師用心設計了這堂課,借助童話續(xù)寫,著眼于想象能力訓練。怎樣來達成這一效果?這堂課借助湯素蘭的童話作品《驢家族》的閱讀進行續(xù)寫,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續(xù)寫“家族”成員“可能”發(fā)生的事,在“家族”人員“變形”的分析中,將想象融入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后面的寫作訓練中,無不充滿想象的內容。
這堂課從表面上看,前面的內容似乎對主題的直接體現(xiàn)不夠,但是認真體會,教師教學的每一步實際上都是走向想象訓練這一主題的。學生對文本的自我閱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文本的寫法特點,全班的交流討論,都是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文本中的“人”“驢”關系,為后面的想象續(xù)寫打基礎。后面出示的創(chuàng)意寫作策略以及寫作體驗,都聚焦在童話續(xù)寫上的,這就為訓練的針對性、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保證。這樣的課堂教學的聚焦,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童話產生更大的興趣;進一步了解童話特點,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其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讀寫橋梁:方法指導下的體驗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方法是寫作得以落實的橋梁,是走得更遠的前提。教學中,方法的恰當介入很有必要,尤其是針對初中起始年級的學生。教學中,金老師將方法穿插在讀與寫的引導中。比如在引導學生對文本報復心理的分析中,順勢引出了“反復遞進”的寫法,這種在閱讀中悟方法,在引導中析方法,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也易于把握。金老師教學的有效性并沒有停留在此,而是在方法的引導中,及時讓學生進行體會。比如,在引導學生探討文本后,出示了創(chuàng)意寫作策略:“選擇角度、選擇主題、選擇知識、風格借鑒?!辈⑻嵝眩骸扒懊娌糠诛L格溫暖、細膩,續(xù)寫也應參照這樣的風格?!边@就強調了學以致用,然后讓學生在方法指導下進行體驗,這個寫作的體驗過程給了學生12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動腦和動手的提升提供真實的空間,增強了體驗的教學效果,為本堂課借助童話進行續(xù)寫訓練的目標達成提供了保證。
五、實效達成:生生互評完善優(yōu)化
如何讓學生在這堂課的寫作取得更好地效果,訓練目標得以達成,除了切實的寫作體驗外,金老師在“現(xiàn)場點評”環(huán)節(jié),采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點評的方式讓學生的寫作得以完善、優(yōu)化。學生寫作體驗過后,不是自己馬上評價寫得怎樣,而是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金老師在學生讀自己的童話續(xù)寫片段后,要求學生們“點贊或挑刺”——“好的給他點贊,不足的給他挑刺。”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放開自己的思維,針對同學的寫作,從自己的角度談看法,既有肯定,也有對問題的探討并進行優(yōu)化,體現(xiàn)了思維的交鋒和碰撞。這個過程促進了學生思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六、原作對照:強化對比,比較差距
金老師這堂課另一個教學特點,就是學生續(xù)寫的部分不是童話的結尾,而是放在童話作品的中間。學生續(xù)寫后,拿出童話原文要求學生對照,看看優(yōu)劣,找出差距。比如原作的細節(jié)、心理描寫得非常精彩,值得學生們在對比中去琢磨、體會。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自己寫作的反思,更在于與原作的對比中,去感受原作的語言特點、想象的恰當運用,從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進自己思考,優(yōu)化自己的文段,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
作為一堂探究課,在精彩的同時,也會有遺憾。從優(yōu)化的角度看這堂課,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下面限于篇幅,談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 課堂容量:注重“度”的把握。
一堂課能承載多少,學生能接受多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本堂課具有的時間來決定。這堂課教給學生的方法點較多,雖然都與如何寫好童話的續(xù)寫有關,但一堂課給出的方法太多,要想在一堂課中落實有難度,達到一定的體驗深度有困難。比如,在“續(xù)寫童話”環(huán)節(jié)給出的寫作策略中,“選擇知識”就涉及了以下幾點:①想象有力(寫出可能);②變形有據(心理變形;借力變形;自覺變形);③兒童心理可信;④細節(jié)給力;⑤反復遞進。在第4點還有“風格借鑒”。雖然教師要求可以選用,但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去思考、判斷、選擇,然后運用,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借鑒價值,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兩點適量的要求,力求學生在悟法體驗上有一兩點上突破,立足于落實和訓練的達成,讓訓練更聚焦,便于學生運用,便于學生深度體驗,也便于在交流中能集中訓練點檢測達成情況,其教學的效果也許會好一些。
2. 語言表達:表達力求嚴謹。
教學中要進一步注意語言表達的嚴謹性。在開頭,教師告訴學生“童話就是寫一種可能”,隨后在與學生討論“我”“變形”心理后,又提出“其實童話就是寫人的什么?”“心理,好的童話就是寫心理”。這里“其實”二字有一定的排他性,強調的是寫心理。好的童話是不是就寫人物的心理?另外,前面說童話就是“寫可能”,“寫可能”與“寫心理”是一種什么關系,是對等,還是有差距,亦或是融入?沒有給學生交代明白,從這個點上說,學生對童話究竟寫什么,可能有些模糊。
3. 交流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
金老師這堂課作文課,注重了學生寫作體驗后的互動交流,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多是在聽了學生的口頭交流后,學生憑著記憶進行交流上,在實效性上可能會受到影響。一堂課,交流的方式不一樣,教學的效果也會不一樣。怎樣交流更有效,方法很多,這里只談兩點。
一是用好多媒體,如投影儀,提高交流的 效果。
“童話續(xù)寫”這堂課在寫作后的交流中,教師采用的是寫作者口頭表述的方式。要清楚地看到學生的寫作體驗情況,不宜只停留在口頭交流上??陬^交流,學生不易準確地記住某同學的寫作內容,及時點評也可能抓得不準,準確的優(yōu)化和完善就會打折扣。因此,被師生評點的作文片段最好呈現(xiàn)出來(當然前提有呈現(xiàn)的條件),讓全體同學都能夠看清他寫了什么,在聚焦本堂課續(xù)寫要求上哪些地方還有問題,這樣交流針對性 更強。
二是交流中用好學生的思考資源。
在具體的交流中,對學生思考資源的利用很重要。從實效出發(fā),交流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可以讓展示的學生對照自己的文段,看看所寫是不是扣住了本堂課訓練的要點,運用了本堂課所學的方法沒有,達成的情況怎樣,自認為還存在什么問題。這樣及時反思,會促進學生加強思考。在“童話續(xù)寫”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只給了第三位寫作者交流的機會。課堂雖然生生互動比較充分,但寫作者本身的思考過程的展示和反思還不夠。同時,讓其他學生根據這堂課的寫作要求,一起來看看這位展示的學生寫作達成情況,讓不同的學生說一說,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完善。相比而言,金老師的這堂課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
作為課例研討,以上僅僅是從一定的層面,部分角度談了自己粗淺的看法,意在拋磚引玉。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看,用心去思,用心去辨,用心去設計課堂教學,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體會方法,在寫作體驗中提升作文能力,我們的作文課堂就會更加精彩,更有收獲。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所;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