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晨
摘要: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但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以教師的灌輸為中心開展教學,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教師駕馭課堂的管理,但學生的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和激情隨著年級段的增高而減弱,特別是到了畢業(yè)年級,學生在課堂上顯得很沉悶。本文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自主學習在課堂上的運用,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給予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空間與機會,使學生想學、愿學,最終達到通過語言教學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54-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規(guī)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篇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材料。而小學五、六年級的語篇已經成為學生吸收語言知識點,了解國外文化,模擬和擴充語篇語言結構進行實際交流。它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高年級語篇涉及較多詞匯,句型和背景文化,許多老師把該教學停留在知識教授階段,忽視了英語教學的實際目的。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筆者認為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語篇的方法是目前我們一線教師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對此本文提出將語篇教學分三個部分進行自主學習:課前、課中和課后。下面幾點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1.課前預習是語篇自主學習的前奏
預習是小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帶著疑問去聽課,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進而積極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便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更好地聽課,更好地掌握知識。五、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并且掌握了英語學習的一些方法,相對來說對其預習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預習方式和目的,因此我對語篇教學的預習目的做了明確的要求。對于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我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查證去理解知識,而不是簡單地瀏覽課文或是一味地跟讀單詞和句子。
比如在Have a try預習表中讓學生通過查字典來了解一些生詞,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猜句子的意思等等,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平臺。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了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在預習中我積極引導學生對于不理解的知識做好記錄,如I don't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___________;The difficult sentences: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實行預習作業(yè)以來,學生的聽課效率大有提高,作業(yè)的錯誤率也明顯下降,學習英語的勁頭也日漸高漲了。
2.課中指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語篇是完整的語言材料,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它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功能。因此,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當重視語篇整體教學的理念,把語篇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對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計的情景化、遞進性,使語言在真實的語境中得以呈現(xiàn)、操練與運用;故事教學中,要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等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首先在語篇閱讀中要在課堂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發(fā)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因此,我覺得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不斷滲透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如整體閱讀法、線索閱讀法、細節(jié)閱讀法以及文化背景閱讀法等等,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
其次在語篇閱讀中教師的活動設計要具有有效性。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再次在語篇閱讀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提問的能力。在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可以對答如流,但是學生用英語提問的能力卻與之相距甚遠。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機會進行提問,其目的就是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
3.課后拓展作業(yè)是語篇自主學習的升華
現(xiàn)行新目標英語教材在總體體系上體現(xiàn)了按話題編排的特色,每個單元一個貼近生活的話題,充分體現(xiàn)了"生活即教育"的道理??梢?,生活有多寬,語言就有多廣,而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英語課后作業(yè)時,應把英語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作業(yè)生活化、社會化。
語篇教學需要設計多維度的活動,以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轉換,從而促進多項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閱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前兩個階段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口頭表達等后續(xù)活動,如討論,角色表演,復述或總結等,以進一步拓展課文,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復述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加深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和總結所學知識的能力。但教師也要注意,要想達到有效的鞏固,設計的作業(yè)既要基于課文又要高于課文,各項活動要互為依存,而不是多項活動的堆積。
自主學習強調的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主動的發(fā)展,學生在進行語篇學習的過程中,無論在哪一階段都教師都應考慮到他的主體地位。當然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與其認知水平相適應,要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小學生英語教學不能停留在聽、說、玩、演上——小學生英語于都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教師,2009,(12).
[2] 劉建峰《讓英語教學活起來》《中國教育報》2002年8月7日第4版.
[3] 王曉燕.開掘興趣源泉,綻放英語學習精彩——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行卻的時間探索[J].現(xiàn)代閱讀.2011.(11).
[4] 許瑞芬.孫艷等《小學英語教學技能培訓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