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武
中職生入學教育至關(guān)重要。因為他們此時的心態(tài)較為復雜,其中有不少人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壓力。如果教師以居高臨下的救世主口吻去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非常不利于今后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認為,上好開學第一課,教師首先要做到心理認同,真誠悅納。在此前提下教育方能有效。
心理認同,就是對他人或集體表示認可、贊同,是一種肯定性的情感;這種情感能成為對方自律和進步的驅(qū)動力,促進其積極成長。依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筆者建議,每一位職教工作者務必摒棄 “差生”概念,真正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基本認知,充分認識和挖掘?qū)W生的長處。為此,我們應該讓入校新生充分認識到社會需要多元人才,而“偏才”和“怪才”也是人才這一基本事實。“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目標的提出,賦予技能型人才嶄新的時代使命和廣闊的就業(yè)前景,技工技師獲取高薪、受人尊敬將成社會新常態(tài)。
真誠悅納是從心底里愉快地接受。就像我們不能選擇家庭出身,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一樣,社會交給我們什么樣的學生,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和“重要他人”。萬千人中我們有幸成為師生,就是彼此一生的緣分。我們需要提高為師的接納力,尊重學生的天性和個體差異,接受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鮮活生命。
接納就是包容、等待,就是尊重、信任,就是欣賞、贊美。教師心懷包容就能祛除急躁和功利,以極度的寬容和耐心“靜待花開”;師生相互尊重和信任能拉近距離,傳遞溫暖,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欣賞和贊美是種精神撫慰劑,能讓學生樹立自信,重塑自我。
具備強大的接納力,能讓我們心胸開闊,放棄自我中心,與學生平等交流,和諧相處,坦誠相對。教師擁有接納力,學生才能習得接納力。而學生擁有了接納力,會逐漸變得強大,充滿自信并且能與人和睦相處;有足夠的空間激發(fā)自己的內(nèi)在潛能,獲取成功和幸福。
有了心理認同和真誠悅納,我們的教育才能有效。
比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人的智力幾無差異,當今的評價標準單一、有缺陷,大家的個性特長與智能優(yōu)勢多被掩埋。我們要鼓勵他們展現(xiàn)個性,發(fā)揮特長,從小事做起。我們應使學生明白,時代發(fā)展需要多元人才,學技術(shù)與求學術(shù)始終是并行不悖的兩條大道,擁有過硬技術(shù)同樣受人尊敬。
比如,引導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和集體觀念。告訴學生為何要“輕聲慢步靠右行”,遵規(guī)守紀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使學生明白“只有遵守規(guī)則才能享受自由”。讓學生清楚“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懂得堅守集體至上,個人須服從組織,任何人都要為集體增光添彩,不能給其抹黑的道理。
比如,教會學生控制情緒,懂得克制。告訴學生,理智冷靜才能處理好問題,牢記“沖動是魔鬼”“發(fā)起火來,智慧走開”;要求學生碰到問題時,先在心底細數(shù)六十,冷靜思考一分鐘,選擇恰當言行,予以妥帖應對。
當然,我們也可通過典型案例等方式進行教育。
有了心理認同和真誠悅納,學生才有歸屬感,才會把我們當作最親密、可信賴、能傾訴的知己。建立在認同和悅納基礎上的教育,才能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入學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