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英
【摘要】短文改錯是高中英語考試中常見的題型,該題目重在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綜合性較強,不但涉及到詞匯、語法還涉及到句型結構等方面的知識,學生的邏輯情理推斷和綜合辨析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短文改錯題是一種在較高層次上考查學生識記知識、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的測試題。而考生恰恰在短文改錯這道題目上很容易失分,因此,筆者淺析了高中英語短文改錯題的改錯技巧。
【關鍵詞】高中英語 短文改錯 解題技巧
高中英語中短文改錯題雖然所占分數(shù)較少,僅有10分,但卻是每年高考英語試題中學生平均得分較低的題型之一。因此,英語教師應當重視改錯題教學。改錯題集中反映了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經(jīng)常犯的錯誤,并且將這些錯誤放到難易程度適合的短文中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辨析,找出這些錯誤,并寫出正確的表達方式。這也就突出了改錯題目考查的綜合性,是對學生的一項很大的挑戰(zhàn)。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對高中英語短文改錯題解題技巧的幾種看法。
一、了解短文改錯題的特點
了解短文改錯題的特點是做好這一題目的前提。高中英語短文改錯題,具有以下幾種特點,需要教師總結出來讓學生明白:一是,短文題材靈活多樣,短文篇幅不長,內(nèi)容較為簡單,比較生活化。短文改錯題單詞容量一般為100個左右,文章雖然題材豐富,但內(nèi)容方面為高中生所熟悉,一般圍繞家庭生活、學習生活、旅游交友等內(nèi)容來寫。二是,短文中幾乎沒有超綱的詞匯,以常用詞匯為主,短文中出現(xiàn)的句型也無復雜的復式句型,因此短文相對較易理解。三是,短文中的錯誤設置較為明顯,學生通過日常的基本語法規(guī)則和單詞積累就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第四個特點是,錯誤類型多,包括習慣搭配的錯誤、固定結構、邏輯推理等方面,涵蓋了廣闊的知識面,綜合性強。第五個特點是錯誤設置的結構合理,大多是缺一個詞、多一個詞、錯一個詞的形式。
二、掌握解題的原則
在做短文改錯題時,要堅持以少改動、添加或刪除虛詞、改變實詞形式、保持原意為四個基本原則。首先,在做短文改錯題目時,不能亂改一大片,要最小程度上進行改動,如增加或者刪除或是修改一個單詞。其次,短文改錯時,加詞或刪詞之處一般都和虛詞有很大關系,比如冠詞、介詞、代詞等等,這些詞加上之后對句子原意不會產(chǎn)生影響,但又不可或缺,很容易被學生忽略。第三,在短文改錯的解題中,改動實詞時,一般只是改動其形式,比如現(xiàn)在進行時改為完成時等,而不是用其他實詞來替換。第四,修改短文時不能改變短文的意思,語氣和上下文的邏輯不能隨意更改。
三、明確常見的錯誤類型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結合多年來對高考短文改錯題的分析,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尤其是總結出了短文改錯題中幾種出現(xiàn)幾率高的錯誤類型:第一種是,冠詞的多用、少用和誤用。例如,The rich man's son who didn't like to study remained a man with a little knowledge.這句話中,第二個a是多余的,此處的knowledge做不可數(shù)名詞,泛指知識。第二種常見錯誤是名詞的數(shù)與格的誤用。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錯誤形式:名詞的數(shù)與修飾語不一致,如They study quite a few subject,such as math,Chinese…這一句中,應將subject改為復數(shù);普通格與所有格混用的情況,如,Her singing level isnt so good as her brother,but it is much better than mine.這句中應把brother改為brothers.第三種常見的錯誤類型是代詞誤用。包括代詞前后指代不一致,如疑問代詞、從句中的關系代詞和連接代詞等的使用不當。另外,短文中的錯誤類型還包括,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誤用。
四、常用的解題方法
常用的解題方法包括:1.速讀全文,明白梗概。做短文改錯題之前,首先要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了解文章的梗概和邏輯關系。2.細讀分析,找出錯誤。當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每句話,查找句子的詞語使用是否恰當,句法是否正確,邏輯是否合理,尤其是要留心連詞的使用。3.先易后難,逐個擊破。糾錯可以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讓學生從自己認為簡單有把握的知識點入手,分析語法,推理邏輯,將推敲難句放到最后。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短文改錯題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綜合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向?qū)W生傳授一定的經(jīng)驗總結和解題技巧,當然也要督促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意積累,打好基礎。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英語成績。
參考文獻:
[1]石晶.高中英語短文改錯題的解題技巧[J].考試周刊.2013, (100).
[2]沈正南.高考短文改錯的解題技巧[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03).